枉與直——論語體貼之一一四

5.24 子曰:“孰謂微生高①直?或乞醯②焉,乞諸其鄰而與之。”

【註釋】

①微生高:微是母姓,微生是母家外甥之意,母姓為氏,高為名,又作尾生高。據《莊子》、《戰國策》等書記載,此公最有名的事蹟是,與一女子在橋下約會而女子未踐約,恰逢漲水,微生高先生為守信而死等,結果淹死。

②醯一音西,xī,米醋。山西人嗜醋,故稱為老醯。

【譯文】

孔老師說:“誰說微生高是個直男?有人向他借醋,他不直說沒有,卻從鄰居家轉借一點給人家。”

【解說】

何謂“直”?

詩云:“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見《詩經·小雅·大東》)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見《衛靈公》篇)象射出去的箭那樣筆直,一點也不拐彎,是為直。微生高拐了個小彎,拐到了鄰居家借醋再借給別人,孔老師眼很毒,一眼看穿此人不直,把微先生誠信正直的面具扒了下來。

也許有人會質疑,孔老師是否有點小題大做上綱上線?要想搞清楚這個話題,得從孔老師對人性的認知和判斷說起。

子曾經曰過:“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見《雍也》篇)“生”即“性”,孔老師認定直是人的天性。子又曰過“質直而好義”(見《顏淵》篇),“質直”的意思同樣是說人的本質本性為直。直的反面是“枉”或“曲”,枉是曲木,也是人性曲折幽深的隱喻。人性本直,本善,可是受了汙染(至於人性因何以及如何受的汙染,孔老師未曾述及,其實後世儒家對此也沒說明白),直病變為枉,善異化為惡,然則異化的人還有希望恢復善的本來面目嗎?孔老師一向對人性和人的前途抱持非常樂觀的態度,他認為把枉人矯正為直人完全是可能的,方法也很簡單:“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見《為政》《雍也》等篇)讓直人做枉人的領導就ok,這背後的邏輯仍然是“榜樣的力量”。

《論語》中記載了柳下惠的一句話:“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見《微子》篇)微生高先生的“轉借”行為儘管只是一件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仍然屬於“枉道而事人”。宋朝人鄭南升評論道:“微生高不過是曲意徇物,掠美市恩而已。”(見《朱子語類·論語十一》引)微生高先生背離了直的本性,用意委曲,枉道行事,故孔子定性其為枉人無疑。

早年有一個很有名的小品,大概名字叫有事您說話,故事說的是普通青年郭子為討好領導,謊稱自己有路子能買到臥鋪票,其實是自己搭錢從票販子手裡買的高價票。為此,老婆和他大吵一架。郭子最後道出實情,別人有能耐,有文憑,他什麼都沒有,為了能讓領導看得起自己,所以只能出此下策。老婆說,憑本事做事,踏踏實實做人,誰也不會瞧不起咱們。郭子就是微生高的當代版,他老婆的話置換成《論語》體,即是要“直道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