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VS冷兵器时代


大数据时代VS冷兵器时代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大数据时代。对于很多事物的了解、掌握、发展趋势的判断,大多依靠数据,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归类、比较等对事物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发展趋势进行判断。


近三个月来,人们最关注的是“疫情”,什么是“疫情”呢?大数据时代的人们对于疫情的描述给予了五个基本数据:新增感染者;累计感染者;死亡人数;治愈人数;每百万人口确诊数。人们根据各自的关注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横向拓展,从而寻找出更有价值的判断。

“役情”就是“战情”。2500多年前的冷冰器时代,孙子对于“战情”,也提出了相应的判断依据。


在孙子看来,了解和掌握战情,要从四个方面着手:1、得失之计:了解得失利害。孙子强调要通过“策之”来分析了解。即“策之而知得失之计”;2、动静之理:活动的规律。孙子强调要通过挑动敌人行动的“作之”来了解敌人活动的规律。即“作之而知动静之理”;3、死生之地:战地的有利有害之处。孙子强调要用示形或假象诱敌的“形之”来测试,即“形之而知死生之地”;4、有余不足之处:了解敌人的强处和弱处。孙子强调要通过火力侦察的“角之”来了解敌人的强弱,即“角之而知有余不知之处”。


现代人已将“大数据”作为分析判断的依据,根据大数据综合分析进行决策。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则成了影响决策的决定性因素。疫情期间,很多科学家建立起了各种不同的“数学模型”进行推演,从而对疫情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判断。而春秋时期,人们只能通过践行“策之、作之、形之、角之”后,对战情作出判断,进行决策。将军个人的判断力和决策力则成了影响决策的关键因素。战争的迷雾,会出现很多的“示假形”的军事行为,从而影响决策的正确性。


时代的不同,决策的依据、决策的工具是不同的。唯一相同的是决策者的使命与担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