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三國]劉備託孤的真意如何

皇位更迭,無疑是中國傳統政治中的一件頭等大事。歷史上哪一次帝王的遺詔託孤,不是充滿玄機。

《三國演義》第85回“先主遺詔託孤兒”,描述劉備親征東吳失敗,退居奉節白帝城,因患重病不起,遣使回成都,請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速來領受遺命。諸葛亮讓太子劉禪留守京師,自己與李嚴一起晝兼程,趕到白帝城,在永安宮病榻前與劉備相見。

[說三國]劉備託孤的真意如何

劉備病危

劉備傳旨召諸臣入殿,取過紙筆,寫下遺詔,交給諸葛亮,並說:“朕不讀書,粗知大略,聖人云‘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朕本待與卿等,同滅曹賊,共扶漢室;不幸中道而別。煩丞相將詔付與太子劉禪,令勿以為常言。凡事更望丞相教之。”諸葛亮等人泣不成聲,拜倒在地,說:“願陛下將息龍體!臣等盡施犬馬之勞,以報陛下知遇之恩也。”劉備讓內侍扶起諸葛亮,一手掩淚,一手拉著諸葛亮,說:“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諸葛亮忙問:“有何聖諭?”劉備涕泣著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成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諸葛亮聽了,頓時汗流浹背,手足無措,再次拜倒在地,說:“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說完叩頭流血。劉備又請諸葛亮坐在榻上,叫來次子劉永、劉理,吩咐說:“爾等皆記朕言:朕亡之後,爾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劉永、劉理拜過諸葛亮,諸葛亮說:“臣雖肝腦塗地,安能報知遇之恩也!”劉備接著對眾臣說:“朕已託孤於丞相,令嗣子以父事之,卿等俱不可怠慢,以負朕望。”旋即去世。諸葛亮率領眾臣,將劉備的靈柩運回成都,擁立劉禪即皇帝位。

[說三國]劉備託孤的真意如何

治喪

這段描述並不是虛構,確有一定的事實依據。後來對劉備託孤的話題頗有異議,還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分析。晉代史學家孫盛認為:“苟所寄忠賢,則不須若斯之誨;如非其人,不宜啟篡逆之途。是以古之顧命,必貽話言;詭偽之辭,非託孤之謂。”這就是說,如果覺得所託的是忠賢之人,則不必說這種話;如果覺得所託的是奸逆之人,說這話則授人以篡位的藉口,所以,把這種詭偽的話講給輔政大臣聽,是不應該的。清代文學家毛宗崗評議說:“或問先祖令孔明自取之,為真話乎?為假話乎?曰:以為真則真,以為假則假也。欲使孔明為曹丕之所為,則其義之所必不敢出,必不忍出者也。知其必不敢,必不忍,而故令之聞此言,則其輔太子之心不得不切矣。”這一評論雖然沒有觸及劉備的靈魂深處,卻談得也有一定道理。

我們通覽中國傳統政治生活,能有幾個君主甘願讓位於他人的呢?劉備本是一介平民,從織蓆販履到位居九鼎之尊,深感打天下、坐天下不容易,為此皇位順利地移交到劉禪手中,在臨終託孤這件事上確實煞費苦心。那尚書令李嚴論地位僅次於丞相,在蜀漢又自成一系,擁有一定勢力。劉備任用李巖為輔政大臣,就可以牽制諸葛亮。至於那句“君自取之”的話,恰好表明劉備對諸葛亮的不信任。因為劉備十分了解諸葛亮的才智,又知道劉禪是庸碌之輩,今後朝廷大權必落入諸葛亮手裡,諸葛亮要取而代之易如反掌。所以,劉備故意先聲奪人,以“君自取之”對諸葛亮提出警告。這使諸葛亮頓時惶恐不安,不得不在眾臣面前,發誓效忠劉禪。由此也可見劉備統馭臣下得心應手,不愧為一代梟雄。

[說三國]劉備託孤的真意如何

劉禪即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