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传之秦始皇(下):呕心而亡,历史九大功绩还是被论为暴君?

过去已成历史,未来依然神秘;复杂的历史简单说,关注八哥,唠唠历史的嗑。


帝传之秦始皇(下):呕心而亡,历史九大功绩还是被论为暴君?

秦始皇第五次巡游视察途中病逝于沙丘行宫

至公元前221年齐国不战而降,秦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始,历经十年烽火终于完成统一伟业。时年龄39岁的嬴政登基称秦始皇帝,废谥号不准下议上民议君,自称“朕”。作为第一位完成华夏一统的秦始皇不敢也没有放纵,因为等待着他的,并不是和平盛世,而是各地的暗流涌动,思而惶恐。上诛心下伐兵,以雷霆的军事手段横灭六国并不等于六国诚心降服,何况当下还有南诸百越,北连匈奴占河南河北,内忧外患稍有不慎将又重蹈覆辙!这就好比组局打麻将,先赢的不算赢,得到最后才能见分晓。秦始皇又将如何面对“守江山”这一难题?后世也多有评论秦朝多为暴政,历经14年就灰飞烟灭。秦始皇一生为中华古代历史留下的至少九大功绩,让我们客观性的分篇陈述。

帝传之秦始皇(下):呕心而亡,历史九大功绩还是被论为暴君?

朕心存苍生无愧,任凭后人论功过。

秦始皇帝九大政措功绩,影响后世2000余年,甚至至今。

(1)灭六国统全境,终结战国纷争,结束人民战火苦难(请详阅上一篇)

(2)废分封制改郡县制,建立朝廷权治、官僚体系治民的封建社会文明

历史是文明进步的动力,细看周国,虽分春秋与战国但总历经790余年,最终形成诸侯割据的原因就是因为分封制度。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是兄弟哥们,有什么矛盾都好说好商量,毕竟什么事还不是一顿烧烤能够解决的,祖根上还有一份情谊。可是随时时间的境迁,老祖宗早就仙去了,各路分封的诸侯掌驼人之间的亲缘关系已经淡了,已经经不起利益的杠杆,吃烧烤可以,关键得看是谁请客?都不愿意掏腰包那只能动手看硬实力,谁强谁豪横。

帝传之秦始皇(下):呕心而亡,历史九大功绩还是被论为暴君?

哥就是这么豪横

其实在战国时代就已经有部分地区出现了“郡”的辖制,比如说秦武王时代派甘茂打下韩国的宜阳就临时用了“郡”制;秦国打下赵国邯郸就启用了“上党郡”等先例,所以李斯建议废除掉分封制,改用郡县制,郡县各级由朝廷下派官僚,不得世袭。这样就可以朝廷管理中枢、中枢管理郡官、郡官管理县官、县官管理乡官、乡官管理亭官,亭官管理民。良好地以郡县制代替落后的由血缘关系主导的宗法制!然后朝廷设“三公”和“九卿”的官僚制度,以此为核心的封建制代替落后的世袭制。这样有效的分化了六国遗留贵族的权势和避免了六国区域内大面积爆发叛乱的形势。这一套封建王朝管理体系直接影响了华夏2000余年,意义深远。

帝传之秦始皇(下):呕心而亡,历史九大功绩还是被论为暴君?

三公九卿官僚制

帝传之秦始皇(下):呕心而亡,历史九大功绩还是被论为暴君?

秦王朝疆土郡县制影响至今

(3)车同轨、行同轮、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标准;开启数字化基础和共同文化基因。

(3)之一:车同轨、行同轮,修筑9条超级国道

全国国土被“国土局”划分各郡界限后,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交通问题,不仅仅直接影响各郡和朝廷的沟通,也间接地影响军事行动的出兵速度和后勤供给的方便度。因为这会影响到郡县制和官僚制的直接根本,秦始皇帝不计代价开始修筑以国都咸阳为中心的9条高速国道。有出今高陵通上郡的上郡道,过黄河通山西的临晋道,出函谷关通河南、河北、山东的东方道,出今商洛通东南的武关道,出秦岭通四川的栈道,出今陇县通宁夏、甘肃的西方道,出今淳化通九原的直道等。以秦直道为例:秦直道南起京都咸阳军事要地云阳林光宫(今淳化县境内),北至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境内),穿越14个县,700多公里。路面最宽处约60米,一般亦有20米,道路两旁用金属夯实,路边3丈植一大树。何等的魄力。在建设道路的同时,规定废除六国不同车辆尺寸,统一以6尺宽车轮为标准,一车即可通行全国。其实我国在现代化中目前的“高铁速度”跟秦始皇时期相比还真差点事。

帝传之秦始皇(下):呕心而亡,历史九大功绩还是被论为暴君?

想致富先修路

(3)之二:书同文

战国时各国陶书简书帛书等文字各有不同,严重影响了郡县制之间或者和朝廷的交流,命李斯整理文字,以李斯行文的隶书(小篆体)为准,李斯写《仓颉篇》,赵高写《爰历篇》,内史令胡毋敬写《博学篇》,共同奠定了文字统一的文明基础。这对于保留华夏历史完整,文化形态中对于华夏统一的思想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帝传之秦始皇(下):呕心而亡,历史九大功绩还是被论为暴君?

统一文字奠基了华夏文明基础

(3)之三: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发展经济

统一各国原居民之间对于长度、容量、重量的测量标准,不仅仅对于全国通商起到了便捷,更重要的是开启了秦国对于数字化的理念基础,对于后世算术的研究,天文的涉及等都是决定性的大数据基础。

帝传之秦始皇(下):呕心而亡,历史九大功绩还是被论为暴君?

谁是胖子谁是瘦子,还想逃过朕的法眼?

统一货币标准,以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铜钱为基本单位,改黄金以“镒”为单位,一镒为20两。同时严谨民间筹币,只能国家发行货币,朝廷彻底掌握经济。

帝传之秦始皇(下):呕心而亡,历史九大功绩还是被论为暴君?

钱不钱的无所谓,哥只是喜欢这个造型

(4)焚六国史书,客观性加强了统一观念,从此中原即华夏。

“焚书坑儒”一直是秦朝的“黑历史”,说秦始皇一把火烧了华夏历史的文献宝隗。其实这里有3点是需要阐述的。第一:当时秦王朝的局势不容乐观,百万大军30万北守匈奴(以前是赵国守),50万扩南越又迁百万秦民,剩余的兵力还要分守原六国要塞,国内真的是很肾虚啊。六国初降贵族势力多为含蓄待发,不容有较多的思想指导来复辟,历史是需要流血的,老百姓好不容易脱离了战争苦海,不能再倒回去受罪,秦始皇只能铁腕政策。第二:但是“焚书”秦始皇是留有副本的,只不过后来被项羽烧了(项羽粉说我项不背这个锅)。而“坑儒”其实是坑杀的一些江湖上做长生不老药的术士骗子,儒家在当时不算大家,是因为后来汉武帝尊儒时夸大了说词,从汉武帝抑百家独尊儒家也可以看出,当时还是有很多学派的。第三: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固执是因为秦始皇想要培养扶苏公子,扶苏生性忠厚是个良好的接班人,在这件事情上非常严肃的站在了秦始皇的对立面。秦始皇认为扶苏没有看透局势,同时被别人当刀子使,有些生气烂泥糊不上墙,执意为之,然后把扶苏赶到了好闺蜜蒙恬身边去抗匈奴。

帝传之秦始皇(下):呕心而亡,历史九大功绩还是被论为暴君?

都给我读秦纪,放学了要考试

不管怎么说,“焚书坑儒”在秦王朝和平治理上是起到了很强劲的作用。对于后世,以后无论是合久必分还是分久必合都是华夏内部的事,对于大一统的民族思想形态和汉文化正统的文化形态,起到了奠基作用。从此中原即华夏,任何王朝统治者在意义上不容一尺一寸的丢失,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5)北抗匈奴,南扩百越,初步确定了华夏版图

帝传之秦始皇(下):呕心而亡,历史九大功绩还是被论为暴君?

三攻岭南终归我中华,始皇之功也

着重讲一下南扩百越。其实原秦国的国土偏西侧,地处荒凉属胡人游牧区域。在周王朝迁汉民同化并秦穆公征降二十国后后才有了秦国,历经几世才把原秦国的国土面积在人类思想形态中当做了国土范畴。但是秦统一六国后,还有南面百越占据着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海南、港澳等全境。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大将屠雎发兵50余万,分五路进攻南部百越,顺利攻下闽浙地带和岭南部分地区后,在广西遭到瓯雒军的疯狂反攻,此战打了5年之久统帅屠雎战亡秦败而回。公元前214年又任命任嚣和赵佗领重兵终于一克而下,占岭南设三郡。秦始皇以帝王视角迁百万老秦民南下,用以同化和开垦南部。后来任嚣重病,南征军以赵佗为首,这时候秦始皇给赵佗下了一道非常霸气的旨意:“现秦军30万北拒匈奴,50万南占百越,如中原烽火,不可调兵北援勤王。南无秦军,则华夏无越啊!”自此,南部两广、福建、浙江、海南、港澳区域永归中华。你想想这是多么大的英雄气概!后来汉高祖刘邦攻破咸阳,赵佗并未北上,刘邦无法降越赵佗主动投降并说道:“不能辜负一个老人家的重托”。南诸百越地区才永归中原华夏。

帝传之秦始皇(下):呕心而亡,历史九大功绩还是被论为暴君?

长城虽阻匈奴,可也伤国,是功还是过呢?

(6)建设长城伟观,创立长城边防体系,奠基耕、战、防为一体的边防战略

(7)兴建灵渠、郑国渠等水利工程,加强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和提高了国民经济。

(8)对土地国有制的高速发展,同时开启了土地私有制的历史先河。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所有的六国土地全部归秦,其中还涉及到各国贵族各层阶级和平民关于土地的矛盾问题。虽然土地归国家所有,朝廷拥有土地的所有权,但这种矛盾越来越不可调和。秦始皇开始推行“使黔首自实田”,其实就商鞅授田制的升级版,即是说大家先向朝廷报数,你有多少田,朝廷按照你有的数目向你征税,如果到时候你拿不出来可是要惩罚的。所以你得掂这点自己种田的能力和可抗风险的实力。这样秦国一边依然按照军功赏田,保障国家拥有土地赋税的权利时,又一边肯定了土地私有制,有能力的就多占些田,没能力的就少些田,自由开垦!

帝传之秦始皇(下):呕心而亡,历史九大功绩还是被论为暴君?

使黔首自实田

(9)秦始皇5次出巡走访考察,体恤民情对症布局。

秦始皇登基的第二年就开始了第一次的走访巡查。公元前220年,第一次出巡也是唯一的一次西巡,出北地郡访陇西郡,主要是为了告诫西侧戎人,我等大秦国土尔等不可侵犯。公元前219年,第二次东巡山东可谓是长途跋涉,明面上是去泰山封禅,实际上是为了分化原齐国贵族势力和打压原六国的残余势力,同年开始挖灵渠,建阿房宫。公元前218年,第三次仍旧是东巡,只不过路线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就是为了保障山东方面的安全,但这次东巡发生了著名的张良博浪沙袭击事件。第四次是隔了两年多之后(也就是公元前215年,可能是因为张良袭击带来的影响)北巡,最终到达了碣石,是不是想起了曹操的名句“北临碣石”。这次巡查除了解决原六国水利河坝问题,最主要的是考察长城的防御性能和匈奴的边患程度。随后就让蒙恬发动了匈奴之战夺回了北边河套区域。公元前214年平定南越。因为连年的征战,建长城修驰道挖灵渠征赋税,再加上原有的历史遗留问题,百姓已经开始升级抗性,四年后,就是公元前210年,继211年的天文神秘事件,又发生了陨石事件和玉佩事件;“始皇帝死而后地分”“今年祖龙死”的声音开始传言,秦始皇为避祸开始了第五次巡访,最终亡于途中。

帝传之秦始皇(下):呕心而亡,历史九大功绩还是被论为暴君?

关于避祸巡游前的三次神秘事件,欢迎留言讨论。

秦始皇自登基以来,以华夏为己任兢兢业业。有后人对比评论,在勤奋度上秦始皇可与朱元璋、雍正皇帝排前三甲,你可知道雍正皇帝可是每日工作18小时终年无休的啊。可是修长城战匈奴赚河套,挖灵渠开郑国渠便水利,三征百越扩南疆,尊法治重赋税,焚书坑儒保统一难免民不聊生,心生怨念,可哪一项又是私念呢?如果说私念也只有一件事那就是70万罪名修骊山墓。至于阿房宫,说真的,当时阿房宫主要是秦二世修建,秦始皇忙的只打了个地基,无暇问及!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开创帝制,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帝传之秦始皇(下):呕心而亡,历史九大功绩还是被论为暴君?

事情都有两面性。就像那个困扰了人类几十年的法治问题:在火车轨道上有个小女孩捡石头,火车来了,如果司机变道就会发生车祸伤害火车上另外9个小孩,如果不变道就会伤害捡石头的小女孩,你会从何选择呢?


留下您认为的秦始皇对后世最具影响意义的一条评论吧!关注八哥,唠唠历史的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