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智能更貼近生活

原創: 職業傳媒 2019-01-06


讓智能更貼近生活


2019年江蘇省職業學校技能大賽在全省各職業院校如期舉行。其中,土木水利類建築設備安裝與調控、建築智能化系統安裝與調試和信息技術類通信與控制系統(高鐵)集成與維護三個項目,於1月4日在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以下簡稱南京高職校)開賽,中職組、高職組和教師組174名選手同臺競技爭奪9枚金牌。

讓智能更貼近生活



大賽現場:

賽場上,所有參賽選手穿戴安全帽、防靜電服、絕緣膠鞋等專業設施,使用統一配置的技術工具,開始比賽。有的選手低頭認真測量,有的選手找到合適的零件小心地安裝,有的選手則坐在電腦前調控,大家既認真完成自己負責的環節又互相配合,爭取又快又好地完成比賽。

此次南京高職校承辦的三項比賽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涉及智能家居、智能住宅、生活排水、信息通訊和智能出行等領域。主要考查參賽選手對電子技術、邏輯學相關原理、建築工程規範、安全防範工程技術標準以及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特別是將競賽全過程的功能實現、技術規範、製作工藝、職業素養和團隊合作等要素寫進了評價標準。

讓智能更貼近生活


讓智能更貼近生活



賽場聲音:

今年的比賽與往年相比有了一些新的變化。建築智能化系統安裝與調試項目將模擬視頻監控系統升級為數字網絡監控系統,通信與控制系統(高鐵)集成與維護在各板塊的分值構成上有所微調。此外,三個項目在比賽內容和細節上,也更加貼近現實生活。建築設備安裝與調試項目專家組長張寶軍教授表示,這個賽項是結合現在比較關注的民生問題而設置的賽項,特別是城市供水、居民用水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今年的賽項增加了一定的難度,選手要在4個小時內,完成圖紙的設計、算量、施工安裝、運行調試。這樣做主要是想進一步提高選手的動手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對學生來講,可以結合現代建築設備安裝的崗位的要求,培養學生既懂設計又會算量、施工,運行、調控、管理,達到培養複合型人才的需求。

讓智能更貼近生活


據2018年通信項目國賽金牌教練、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教師姚歡介紹,“該項目以高速鐵路信號控制為背景,主要涉及通信工程、控制工程和高級語言編程等技術領域,全面考查參賽選手在設備安裝與調試、系統運行與故障檢測、系統設備維護等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規範。”

建築智能化系統安裝與調試項目教師組選手季露表示,“該項目要求參賽選手在4個小時內,按照比賽規程和任務書的要求,完成門禁及室內安防系統、視頻監控系統、周界防範系統、巡更系統、建築環境監控系統和DDC照明控制系統7個系統的元器件安裝與接線、程序設計、地址分配、系統調試和運行等技能操作,在不損壞設備、不浪費材料、不違反安全規定的前提下,給大家呈現一個完整的建築智能化系統。”

為了參加這次大賽,選手們提前做好準備,認真對待,積極訓練。在2018年5月全國通信與控制系統(高鐵)集成與維護項目獲得一等獎的南京高職校通信技術專業學生吳哲文也參加此次比賽,他們團隊從半年前就開始積極準備,此次大賽難度增加了,他們的訓練密度和難度也在相應增加。他說:“在此次比賽中,自己負責接線和編寫程序,覺得每個人按照分工,認真做好各自應該做的,與團隊其他成員配合好,相信大家半年的努力一定會贏得好成績。”

讓智能更貼近生活



大賽鏈接:

2019年江蘇省職業學校技能大賽共設12個類別66個競賽職業(工種)和項目,全省共有6066名選手參賽。各競賽項目分中職學生組、五年制高職學生組、教師組三個組別。根據競賽成績,從高到低排序,按參賽人數的10%設一等獎,20%設二等獎,30%設三等獎。根據有關政策給予獲獎學生升學獎勵,授予第一名的獲獎教師“江蘇省五一創新能手”、“江蘇省青年崗位能手”、“江蘇省巾幗建功標兵”、“江蘇省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

讓智能更貼近生活


此次大賽中,南京高職校共有104名師生參賽,角逐17個項目金牌。自2007年技能大賽開賽以來,南京高職校累計取得省級以上技能大賽217金154銀80銅的好成績,成為家喻戶曉的“實力派”,吸引眾多國內外職業院校前來“取經”,被業內譽為“職校清華”“奪魁神校”。南京高職校始終堅持“重實踐,重技能,重企業,重能力”的辦學特色,形成了“政府支持,學校主體,校企雙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為企業輸送了一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免檢”人才。


讓智能更貼近生活


讓智能更貼近生活



讓智能更貼近生活


文字記者:高由東 許美娜

審 核:高靈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