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科普:“恐疫”负面情绪的危害及消除方法

来自:前线客户端

前线科普:“恐疫”负面情绪的危害及消除方法

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这让人们似乎舒了一口气。但近期随着小部分无症状阴性病毒携带人群的出现,又让一些人陷入了新一轮的心理恐慌。极少数人还出现了因为恐慌情绪而导致的发低烧、腹泻、失眠、胸闷等一系列代表性症状的躯体症状。

为什么负面情绪会导致类似的躯体症状呢?这是一个心理因素导致的躯体症状的心理现象,专业的名词叫做“替代性创伤”。说得通俗一点儿,就是:当一个人频繁地听到、看到一些负面的信息和画面的时候,就会通过下意识地想象,产生一种自己也陷入到负面体验、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通过想象加工而产生的躯体和情绪的负面体验,就叫做“替代性创伤”。


通常来讲,大部分人在看到这些负面新闻信息的时候,都能区分客观现实与自己想象的差别,所以一般不会出现替代性创伤。但有少数比较敏感的人,在极度恐惧的情况下,身体会出现过度的应激反应,这样就容易夸大自己有些躯体部位出现的一些轻微的酸、麻、痛、胀、热的感受,从而导致“替代性创伤”的出现。尤其是关注病毒感染以后的躯体症状的细节,就有可能会引发恐惧情绪。而少数人的这种“替代性创伤”如果特别严重的话,有可能还会引发一些基础疾病的急性发作。

所以对于“替代性创伤”的心理问题,我们不能不重视。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消除“替代性创伤”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可能的后果呢?

减少对疫情信息的过度关注。如果每次看完疫情信息以后,都会有明显的焦虑情绪,那就尽量克制一下自己,不要总是去看那些疫情病毒以及引发疾病的细节。每天看这方面的信息越频繁,就会越容易引发焦虑等负面情绪。所以建议大家每天最好控制一下自己看手机的行为,或限制一下自己刷手机的时间。另外在电视或网络的平台方面,也尽量少看或是不看类似的内容,从而减少过度关注类似相关信息的行为。


挖掘更多的生活兴趣来转移注意力。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尽量能在每天安排一些自己喜欢的娱乐或爱好,转移注意力。或是每天安排一些觉得有意思的事情来做,填补自己的时间空白,尽量让每天的时间过得充实起来。比如,可以在网上或电视里寻找、选择自己平时没时间看但却又很喜欢的电影、电视节目;又或是翻阅一些平时非常喜爱的书籍,等等。

利用音乐来疏导负面情绪。听音乐是一种很好的调整情绪的方式。经心理神经免疫学的临床研究发现,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能提升人体内多巴胺、内啡肽等调节情绪、愉悦心情、改变心境的物质,从而能让人缓解抑郁、焦虑的情绪,帮助人们保持在一个良好健康的情绪状态。建议大家可以把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列出一个曲目菜单,并把这些音乐作品搜集整理起来,然后在恰当的时候,比如每天的空闲时间来听。最好不要在睡前听快节奏的让人过于欢快兴奋的音乐,以免影响睡眠。


目前,我们还需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面对疫情的负面影响。希望大家能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尽量保持积极平稳的心态,调剂好自己的情绪,平安健康地度过这段特殊的时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