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到底该不该杀?如果你是崇祯,杀完后你和大明都会玩完

1641年3月,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破河南洛阳,亲王朱常洵,这个200斤的胖老爷被活捉随后处死。

与此同时,距洛阳800多公里外的崇祯皇帝,正坐在龙椅上暗自神伤。自己即位以来,虽说军事失利不断,但却没有丢失过一座省城,更不用谈大批亲藩被俘,大明血脉被诛杀

袁崇焕到底该不该杀?如果你是崇祯,杀完后你和大明都会玩完

崇祯皇帝不敢相信自己的江山腐烂一至于此,但是他所能做却极为有限,除了痛骂奸臣误国,或者找几个替罪羊惩治之外,他只能默默向列祖列宗祈祷,希望祖上英灵能够保佑这个风雨飘摇的帝国。

崇祯不知道的是,在他登基之初,或许是老天不忍见如此勤劳之人为亡国之君,历史选择给了他一次机会。魏忠贤被清除后,那些曾经被魏忠贤排挤的大臣重新回到了大明帝国的权力中心,其中就包括帝国的最后柱石——袁崇焕

袁崇焕到底该不该杀?如果你是崇祯,杀完后你和大明都会玩完

崇祯元年七月十四日,崇祯皇帝在紫禁城第一次召见袁崇焕。君臣初次见面,崇祯直接问道:“女真跳梁十载,封疆沦陷。卿万里赴召,有何方略?”

袁崇焕慨然道:“如果皇上给臣方便,五年之内,东患可平,全辽可复。”

但是,袁崇焕同时提出了自己经营辽东可能遇到的困难,其一为皇上以及朝中大臣不信任,其二为敌人散布谣言,挑拨离间。这些话就像袁崇焕对自己将来的命运早有预料一样,在未来一一应验。

此时崇祯皇帝已经被国内局势压抑许久,当听到袁崇焕如此有信心的豪言壮语十分开心,他也梦想着能够和袁崇焕一起平定乱局,力挽狂澜,再造盛世。但是,他的着眼点只在于袁崇焕“五年平辽”的许诺,却忘了袁督师向他索要的信任。

袁崇焕到底该不该杀?如果你是崇祯,杀完后你和大明都会玩完

1629年,皇太极在羁縻完宁锦以北的蒙古各族后,产生了一个非常大胆而疯狂的想法:避开宁锦防线,绕道内蒙古,突袭京师。他甚至都感觉自己是一个天才,在大明没有防备的时候突击斩首,说不定直接就能降服这个衰弱的帝国。

令他没想到的是,袁崇焕虽然在他出兵28天后才得到消息,但急令部队两日两夜急行军三百余里,竟然还比清军早到了两天,驻军于北京广渠门外。崇祯没有让袁崇焕进城,袁崇焕无奈之下与皇太极军野战。这场战斗过于惊心动魄,袁崇焕虽然以9000人敌十万大军,但是毫无惧色,一场血战下来,清军劲旅阿巴泰、阿济格、思格尔三部都被击溃

袁崇焕到底该不该杀?如果你是崇祯,杀完后你和大明都会玩完

可是此时,这场大胜也救不了他袁崇焕的命。他不出兵继续追击本是为了将士性命考虑,但崇祯却认为他不愿为国尽忠。山雨欲来风满楼,袁崇焕圣眷已衰,谣言也接踵而至。有御史上疏, 称袁崇焕通敌。十二月初二,崇祯谕各营曰:

袁崇焕自任灭胡,胡骑直犯都城,震惊宗社。夫关宁兵将,乃朕竭天下财力培养训成,关门远来入援,立志杀贼。崇焕却不能布置方略,退懦自保,以致贼擒掠,言之不胜悼恨。今将崇焕革了职拿禁。

袁崇焕已然锒铛入狱,深陷漩涡,可谓是丢了面子还赔了里子,他已经为自己原来的轻狂和过错付出了代价,但是崇祯却没有放过他。崇祯三年 (1630年) 八月,崇祯再度驾临紫禁城平台,以八条大罪,宣布对袁崇焕依律磔之!这是只有对极为罪大恶极的人才能用的刑罚—凌迟之刑。

袁崇焕到底该不该杀?如果你是崇祯,杀完后你和大明都会玩完

古代凌迟

笔者认为,崇祯杀袁崇焕,非但不懂得驭下之道,而且是自身刚愎自用的深刻体现。袁崇焕被杀后,崇祯杀戮之心日重,大臣稍有不慎,便会身死人灭。这不仅割裂了崇祯皇帝与官员集团的联系,更使得崇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

轻信谣言,崇祯对任何人的信任都只是镜花水月。当袁崇焕率大军驰援京师之时,京中已有流言,说皇太极此次入侵,是袁崇焕降了后金。因此袁崇焕星夜赶到京师时,崇祯不让其入京,本也无可厚非。袁崇焕取得胜利不愿追击,是为将士的性命负责,但是崇祯却把这当成了袁崇焕不忠的信号。

很明显,针对袁崇焕的谣言是后金散布的,被朝廷内有心之人利用后,便成为了攻击袁的铁证。皇太极仅仅套用了《三国演义》中的并不高明的反间计,就使得袁崇焕由封疆大吏变为阶下之囚。与其说是皇太极的高明,倒不如说是崇祯原本就不信任任何人。

袁崇焕到底该不该杀?如果你是崇祯,杀完后你和大明都会玩完

他,只相信自己。

以酷刑杀崇焕,丧失的是臣子们尽忠之心。袁崇焕入狱之后,朝中有良心的大臣都知道他冤枉。内阁大学士周延儒和成基命、吏部尚书王来光都上疏解救。总兵祖大寿愿削职为民,为皇帝死战尽力,以官阶赠荫请赎袁崇焕之“罪”。袁崇焕的部属何之璧率全家四十余口,到宫外申请,愿全家入狱,代替袁崇焕出来。关外的将吏士民们也不断到总督孙承宗的衙门去号哭,为袁崇焕呼冤, 愿以身代。

袁崇焕到底该不该杀?如果你是崇祯,杀完后你和大明都会玩完

祖大寿

此情此情不禁令人唏嘘,这番景象如果发生,任谁都会心软,但是崇祯却一概不准!这伤害的不仅是群臣之心,更让人明白一个道理—袁崇焕前车之鉴,自身殷鉴不远。

崇祯虽然自己认定“朕非亡国之君,臣皆误国之臣”,实际上他在位17年,换了50个大学士、14个兵部尚书,除袁崇焕外还杀死和逼死督师与总督10人、巡抚11人,自毁长城,怎能不令忠臣心冷。

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实则家无余财。崇祯十六年三月,李自成率军围困京师,再也没有下一个袁崇焕,赤胆忠心,冒着生命危险来救援京师。三月十八日,崇祯皇帝在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享年33岁。

袁崇焕到底该不该杀?如果你是崇祯,杀完后你和大明都会玩完

《明史•袁崇焕传》记载: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谁是谁非,历史自有其判断,袁崇焕死后仅仅14年,大明王朝覆灭,虽说天命,岂非人事哉?

“国破思良将,危难识忠臣”。南明建立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弘光政权,称弘光帝,粤人主事梁稷、中书邝露为袁崇焕陈冤求雪,得服爵赐葬。后桂王朱由榔在粤建立永历政权,称永历帝,复锡谥曰“襄愍”。

南明两代,反复平反此冤案,弘光帝为了一个臣子的名誉不惜忤逆先祖的判决,说明了什么?

忠臣自是忠臣,其心其行可昭日月。正义只会迟到,从来不会缺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