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到底該不該殺?如果你是崇禎,殺完後你和大明都會玩完

1641年3月,李自成率領農民軍攻破河南洛陽,親王朱常洵,這個200斤的胖老爺被活捉隨後處死。

與此同時,距洛陽800多公里外的崇禎皇帝,正坐在龍椅上暗自神傷。自己即位以來,雖說軍事失利不斷,但卻沒有丟失過一座省城,更不用談大批親藩被俘,大明血脈被誅殺

袁崇煥到底該不該殺?如果你是崇禎,殺完後你和大明都會玩完

崇禎皇帝不敢相信自己的江山腐爛一至於此,但是他所能做卻極為有限,除了痛罵奸臣誤國,或者找幾個替罪羊懲治之外,他只能默默向列祖列宗祈禱,希望祖上英靈能夠保佑這個風雨飄搖的帝國。

崇禎不知道的是,在他登基之初,或許是老天不忍見如此勤勞之人為亡國之君,歷史選擇給了他一次機會。魏忠賢被清除後,那些曾經被魏忠賢排擠的大臣重新回到了大明帝國的權力中心,其中就包括帝國的最後柱石——袁崇煥

袁崇煥到底該不該殺?如果你是崇禎,殺完後你和大明都會玩完

崇禎元年七月十四日,崇禎皇帝在紫禁城第一次召見袁崇煥。君臣初次見面,崇禎直接問道:“女真跳梁十載,封疆淪陷。卿萬里赴召,有何方略?”

袁崇煥慨然道:“如果皇上給臣方便,五年之內,東患可平,全遼可復。”

但是,袁崇煥同時提出了自己經營遼東可能遇到的困難,其一為皇上以及朝中大臣不信任,其二為敵人散佈謠言,挑撥離間。這些話就像袁崇煥對自己將來的命運早有預料一樣,在未來一一應驗。

此時崇禎皇帝已經被國內局勢壓抑許久,當聽到袁崇煥如此有信心的豪言壯語十分開心,他也夢想著能夠和袁崇煥一起平定亂局,力挽狂瀾,再造盛世。但是,他的著眼點只在於袁崇煥“五年平遼”的許諾,卻忘了袁督師向他索要的信任。

袁崇煥到底該不該殺?如果你是崇禎,殺完後你和大明都會玩完

1629年,皇太極在羈縻完寧錦以北的蒙古各族後,產生了一個非常大膽而瘋狂的想法:避開寧錦防線,繞道內蒙古,突襲京師。他甚至都感覺自己是一個天才,在大明沒有防備的時候突擊斬首,說不定直接就能降服這個衰弱的帝國。

令他沒想到的是,袁崇煥雖然在他出兵28天后才得到消息,但急令部隊兩日兩夜急行軍三百餘里,竟然還比清軍早到了兩天,駐軍於北京廣渠門外。崇禎沒有讓袁崇煥進城,袁崇煥無奈之下與皇太極軍野戰。這場戰鬥過於驚心動魄,袁崇煥雖然以9000人敵十萬大軍,但是毫無懼色,一場血戰下來,清軍勁旅阿巴泰、阿濟格、思格爾三部都被擊潰

袁崇煥到底該不該殺?如果你是崇禎,殺完後你和大明都會玩完

可是此時,這場大勝也救不了他袁崇煥的命。他不出兵繼續追擊本是為了將士性命考慮,但崇禎卻認為他不願為國盡忠。山雨欲來風滿樓,袁崇煥聖眷已衰,謠言也接踵而至。有御史上疏, 稱袁崇煥通敵。十二月初二,崇禎諭各營曰:

袁崇煥自任滅胡,胡騎直犯都城,震驚宗社。夫關寧兵將,乃朕竭天下財力培養訓成,關門遠來入援,立志殺賊。崇煥卻不能佈置方略,退懦自保,以致賊擒掠,言之不勝悼恨。今將崇煥革了職拿禁。

袁崇煥已然鋃鐺入獄,深陷漩渦,可謂是丟了面子還賠了裡子,他已經為自己原來的輕狂和過錯付出了代價,但是崇禎卻沒有放過他。崇禎三年 (1630年) 八月,崇禎再度駕臨紫禁城平臺,以八條大罪,宣佈對袁崇煥依律磔之!這是隻有對極為罪大惡極的人才能用的刑罰—凌遲之刑。

袁崇煥到底該不該殺?如果你是崇禎,殺完後你和大明都會玩完

古代凌遲

筆者認為,崇禎殺袁崇煥,非但不懂得馭下之道,而且是自身剛愎自用的深刻體現。袁崇煥被殺後,崇禎殺戮之心日重,大臣稍有不慎,便會身死人滅。這不僅割裂了崇禎皇帝與官員集團的聯繫,更使得崇禎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孤家寡人”。

輕信謠言,崇禎對任何人的信任都只是鏡花水月。當袁崇煥率大軍馳援京師之時,京中已有流言,說皇太極此次入侵,是袁崇煥降了後金。因此袁崇煥星夜趕到京師時,崇禎不讓其入京,本也無可厚非。袁崇煥取得勝利不願追擊,是為將士的性命負責,但是崇禎卻把這當成了袁崇煥不忠的信號。

很明顯,針對袁崇煥的謠言是後金散佈的,被朝廷內有心之人利用後,便成為了攻擊袁的鐵證。皇太極僅僅套用了《三國演義》中的並不高明的反間計,就使得袁崇煥由封疆大吏變為階下之囚。與其說是皇太極的高明,倒不如說是崇禎原本就不信任任何人。

袁崇煥到底該不該殺?如果你是崇禎,殺完後你和大明都會玩完

他,只相信自己。

以酷刑殺崇煥,喪失的是臣子們盡忠之心。袁崇煥入獄之後,朝中有良心的大臣都知道他冤枉。內閣大學士周延儒和成基命、吏部尚書王來光都上疏解救。總兵祖大壽願削職為民,為皇帝死戰盡力,以官階贈蔭請贖袁崇煥之“罪”。袁崇煥的部屬何之璧率全家四十餘口,到宮外申請,願全家入獄,代替袁崇煥出來。關外的將吏士民們也不斷到總督孫承宗的衙門去號哭,為袁崇煥呼冤, 願以身代。

袁崇煥到底該不該殺?如果你是崇禎,殺完後你和大明都會玩完

祖大壽

此情此情不禁令人唏噓,這番景象如果發生,任誰都會心軟,但是崇禎卻一概不準!這傷害的不僅是群臣之心,更讓人明白一個道理—袁崇煥前車之鑑,自身殷鑑不遠。

崇禎雖然自己認定“朕非亡國之君,臣皆誤國之臣”,實際上他在位17年,換了50個大學士、14個兵部尚書,除袁崇煥外還殺死和逼死督師與總督10人、巡撫11人,自毀長城,怎能不令忠臣心冷。

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煥被凌遲處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並抄沒家產,實則家無餘財。崇禎十六年三月,李自成率軍圍困京師,再也沒有下一個袁崇煥,赤膽忠心,冒著生命危險來救援京師。三月十八日,崇禎皇帝在景山歪脖樹上自縊身亡,享年33歲。

袁崇煥到底該不該殺?如果你是崇禎,殺完後你和大明都會玩完

《明史•袁崇煥傳》記載: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徵決矣。誰是誰非,歷史自有其判斷,袁崇煥死後僅僅14年,大明王朝覆滅,雖說天命,豈非人事哉?

“國破思良將,危難識忠臣”。南明建立後,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弘光政權,稱弘光帝,粵人主事梁稷、中書鄺露為袁崇煥陳冤求雪,得服爵賜葬。後桂王朱由榔在粵建立永曆政權,稱永曆帝,復錫諡曰“襄愍”。

南明兩代,反覆平反此冤案,弘光帝為了一個臣子的名譽不惜忤逆先祖的判決,說明了什麼?

忠臣自是忠臣,其心其行可昭日月。正義只會遲到,從來不會缺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