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使到魔鬼,短視頻內容只有一步之遙

從天使到魔鬼,短視頻內容只有一步之遙

一個14歲花季女孩因模仿網絡短視頻不幸離世了。

8月22日下午,棗莊市市中區永安鄉居民周先生的14歲女兒哲哲和鄰居家的12歲女孩小雨,在家模仿網絡短視頻用酒精燈加熱易拉罐炸爆米花,因酒精爆燃,兩個女孩都被燒傷。

其中哲哲全身燒傷程度達到96%,隨後被送到棗莊市立醫院重症監護室接受治療,經多次手術全力搶救後,由於感染過重,無奈於9月5日不幸離世,而另一個女孩全身燒傷程度也達到13%,身心受損。

這是一場悲劇。

兩個花季女孩一死一傷,兩個家庭悲痛欲絕,這還不是結束,它將在未來數十年影響這兩個家庭,而這起慘劇再度引發了大眾對短視頻內容的熱議。

事故發生後,該如何善後,誰也給不出答案,因為答案太沉重了。

周先生說想跟短視頻平臺打官司,但現在官司怎麼打,心裡還沒有底。

”辦公司自制爆米花“原視頻已被髮布者刪除,不過其賬號“辦公室小野”仍在正常運營,據鈦媒體報道,發生上述慘劇後,小野又在抖音上傳了類似視頻,用酒精燈做牛軋糖,繼續收割粉絲注意力,令人瞠目結舌。

而短視頻平臺對此保持沉默,尚未發表意見。

這,究竟是誰之過?

9月9日,“辦公室小野”在其微博上發表聲明(建議感興趣的朋友前往微博“辦公室小野”查看全文),簡單來說有以下幾點。

首先承諾願意為小雨的後續治療和哲哲的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其次表明,哲哲和小雨的意外絕對不是模仿其視頻,原因有二。首先“易拉罐爆米花”不是其獨創的烹飪方式,這種玩法2016年就在網上流行,而其視頻拍攝發佈於2017年2月;其次操作方法不同,“辦公室小野”在用易拉罐做爆米花時只使用一個易拉罐,並採用了相對安全的酒精燈做熱源。而事故發生時,哲哲採用了兩個易拉罐疊加的方案,並且未採用酒精燈作為熱源。

再者說明為何部分短視頻未標註警示信息。因為有些視頻拍攝得比較早,當時粉絲少,沒意識到視頻中的安全隱患。直到2017年3月收到@成都市安全消防支隊官微的私信提醒,才意識到視頻的安全隱患,並在此後發佈的視頻中把認為具有安全隱患的視頻都加上了危險操作提示。

最後辦公室小野再次跟大家道歉,並將進行內容全面自查和整改,在此之前將進行無限期停更。

其實這樣的悲劇誰都不願意發生,無論是兩個受害人家庭、辦公室小野亦或是短視頻平臺誰都不願看到這樣的悲劇,但事情已經發生,追究誰之責讓我們反思,而未來該怎麼避免悲劇重演更值得重視。

一、隔離效應下,短視頻內容“博”出位無奇不有

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為什麼這類博出位的怪異內容會層出不窮?

據《晚點LatePost》最新報道,目前抖音的DAU峰值在3.2億,而快手的DAU峰值在2.2億,短視頻平臺已然成為互聯網流量的最大入口之一。

短視頻這個巨大的流量超市已深入人們生活中,我們去短視頻平臺消費比線下逛超市更頻繁,大家在短視頻平臺上看視聽內容、玩遊戲、購物、學知識、殺時間等等,短視頻豐富了人們的網絡生活,也帶來了一定的困擾。

在這個巨大的超市中,各種貨品(短視頻內容)越來越多,據微播易數據顯示,在2018年抖音每天上傳的視頻達到2000萬條,快手為1500萬條,現在更多。為了讓內容更加突出,很多內容創作者為此創作了眾多博眼球的“怪”內容。

根據馮·雷斯多夫效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隔離效應,指的是個人對學習材料或所見所聞的資訊,容易記住最特殊部分的現象,這表明當存在多個相似對象時,不同於其他對象的最容易被記住,而這就是短視頻平臺出現眾多“怪”內容的重要原因。

以“辦公室小野”為例,其本身就是馮·雷斯多夫效應的受益者。該賬號定位為美食視頻自媒體,但與大部分美食視頻媒體不同,它憑藉在辦公室做料理走紅網絡。

該賬號在眾多頭部內容平臺都擁有海量粉絲,比如在微博有800多萬粉絲,在抖音有2500多萬粉絲,在快手有460多萬粉絲,在B站有60多萬粉絲,在YouTube擁有740多萬粉絲,堪稱當之無愧的海內外紅人,被稱為亞太地區第一大視頻博主。

而其內容特點在於出人意料,比如用易拉罐製作爆米花,用酒精燈做牛軋糖,用燈泡自制酒精燈煮咖啡,用改裝飲水機煮火鍋,用煤球在辦公室烤魚等都有一定的危險性,而這些視頻存在的意義也就是博人一笑。

再比如快手上擁有近360萬粉絲的“手工耿“,在海外很火,而他的內容被網友戲稱為”手工耿出品,必屬廢品“,因為所有東西最大的特點就是沒用,比如”自制胸口碎大石套裝“、”倒立洗頭機“等,這些內容不僅沒用,如果被小朋友模仿,危險性不言而喻。

儘管無用,儘管有危險,但這兩個賬號卻火得一塌糊塗,比如據媒體報道“辦公室小野”單YouTube單月廣告分成就高達數百萬,而《美國《華盛頓郵報》2018年還對手工耿進行了採訪。

它們之所以能火,除了大眾愛看這些“怪”內容,愛傳播,也少不了各大媒體的熱捧,在“隔離效應”下,大眾都在博出位。

二、天使or魔鬼?思維黑洞下的用戶爭論不休

目前關於這場悲劇在輿論方面對“辦公室小野”有兩種觀點。

一種認為其不該為這場悲劇負責,該負責的是孩子監護人,因為他們沒有監護好孩子,沒有把工業酒精放在孩子夠不著的地方,也沒能阻止孩子刷這種短視頻,並表示“殺人的電影很多,難道孩子看完電影殺人還要找演員賠償?”

另一種則認為“辦公室小野”責任重大,首先就不該發這種博人眼球的危險視頻,有網友指出辦公室使用明火也違反消防法;其次在視頻上也沒有“請勿模仿”的提醒,並以“喜羊羊與灰太狼”為例,當時有小孩模仿灰太狼煮羊把自己朋友綁起來燒了,最後“喜羊羊與灰太狼”也因為有暴力內容易被小朋友模仿被封了,建議對“辦公室小野”封殺。

事實上,對短視頻內容有人愛,有人恨,也有人又愛又恨,有人認為短視頻是天使,給人們帶來了眾多的歡樂,而有人也認為短視頻是魔鬼,因此釀成了眾多悲劇,這是思維黑洞。

根據《思維的黑洞》一書描述,每個人都有思維的黑洞,即偏見。說的是每個人都內心都有一些固有的認知,然後他就會非常關注那些能夠證明這個認知的人或事,最終這些經過篩選的例子將進一步驗證了這個認知是“無比正確”的。

比如說“辦公室小野”講自己之所以在辦公室做美食視頻,一開始是因為公司經費有限,為節省成本,就在公司辦公工位做視頻,然後一位單親媽媽表示該賬號做的視頻讓她重新找到生活的驚喜和閃光,於是團隊開始相信“辦公室不止有KPI,還有吃和遠方”,堅定了在辦公室做美食的想法。

客觀來說,“辦公室小野”確實給辦公室一族帶來很多樂趣和談資,不然也不會擁有眾多粉絲,但女孩因為模仿”酒精燈炸爆米花“不幸離世也不能說其一點責任都沒有,因此支持“辦公室小野”的會認為其沒有責任,但反對”辦公室小野“的則認為其有負責,這其實都是陷入思維黑洞的兩個極端,可以說都有理,但都有點不講理。

三、破窗效應下,短視頻內容優化尚需“三板斧”

那短視頻內容有沒有問題?需不需要加強監管?

答案是肯定的,畢竟悲劇就在眼前。

在犯罪學領域有一個著名“破窗效應”理論,該理論由詹姆士·威爾遜和喬治·凱琳提出,指的是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比如一幢建築如果有少許破窗不修好,可能會有人破壞更多的窗戶,甚至通過破窗進入建築內進行破壞。

短視頻上危險的視頻同樣會形成“破窗效應”,如果放任不管,將會帶來更多的模仿者,造成更大的危害。由於如今像抖音快手這種短視頻內容平臺體量巨大,任何一點小問題如果放大成幾億人的問題就不是小問題,以快抖情報站陳小江看,有三方面可以進行優化。

首先製作前分級。

以電影分級制度為例,在美國、英國、日本等大部分國家都有完善的電影分級制度,發行的電影根據性愛、暴力、毒品、粗俗語言等在內的成人內容將其劃分成特定等級,並根據相應等級開放給特定人群,以避免未成年人接觸到不該看的內容。

短視頻平臺是否可以設置相應的分級,而創作者在上傳作品時對其進行分級,方便平臺推送,這應該能更好避開未成年用戶接觸有危險的內容。

此外,目前像抖音和快手都有青少年模式,小朋友們在刷短視頻時家長不妨開啟青少年模式,再結合短視頻內容的分級設定,從源頭上避免青少年接觸到有潛在危害的短視頻。

其次是傳播中提示。

雖然製作前分級能夠避免未成年用戶接觸不當內容,但不排除很多未成年用戶使用的是成人賬號,所以需要在傳播中進行提示。

根據《電影產業促進法》第20條規定“電影放映可能引起未成年人心理不適的,應當予以提示”。

像這次女孩因模仿短視頻去世事件很大一部分爭論點就在於“辦公室小野”在發佈該視頻時並沒有“請勿模仿”的危險警示。

最後是傳播後監督。

目前我國電影採用審查制度,短視頻採用的也是審查制度,不過短視頻內容眾多,審查難度大不是短期內能夠解決,仍然會有不少“漏網之魚”,這就需要藉助用戶監督了。

自2018年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網絡短視頻平臺管理規範》和《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準細則》以來,短視頻內容已經淨化了很多,各短視頻平臺也出臺了一系列舉報和懲罰機制,但力度還不夠。

比如“辦公室小野”在聲明信中提到的,其拍攝的視頻中存在安全隱患,@成都市公安消防支隊僅僅只是官微私信提醒是否妥當也引發人們熱議。

此外短視頻平臺不妨對用戶舉報成功後進行一定的獎勵,用戶在對有類似危險但未提示,低俗卻很隱蔽躲過搜查的內容進行反饋後獲得一定的獎勵,也會激勵用戶參與到內容淨化之中。

寫在最後

古語有云: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每個人都會有小孩,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小孩受到短視頻內容的傷害,在短視頻越來越流行的現在,淨化短視頻內容,避免類似悲劇再發生,值得每個人參與。

愛爾蘭政治家埃德蒙·伯克曾說過:惡人得勝的唯一條件就是好人的袖手旁觀。

對短視頻行業來說,劣質短視頻內容層出不窮的唯一條件就是我們袖手旁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