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涓:新一輪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 市場是基礎性力量

江小涓:新一輪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 市場是基礎性力量

本文為江小涓於4月11日清華公管院“2020幹部培訓公益年計劃”系列講座的發言實錄,主題《後疫情時代的數字經濟》,內容有刪節。

江小涓,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會長

以下為江小涓演講實錄,略有刪減:

在線的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大家參加清華大學公管學院公益年的系列講座,也感謝大家參加今天下午的這次講座。今天的題目叫作《後疫情時代的數字經濟》。選這個題目有這樣幾點考慮,這是我比較長期研究的問題,大概在復工剛開始時,我寫過一篇小文章,標題就叫《需求側全面發力,供給側點面結合》,一個重點講的就是疫後的數字經濟應該是一個特別關注的重點。另一個原因是關於短期經濟復甦的政策,各方面講了很多,我確實也講不出來什麼更新的內容。還有一個原因是最近關於新基建的問題,各方面高度關注,這個問題大家也希望能夠多聽一些。我個人的看法,關於新基建有多重要,判斷是不一樣的。有些是真樂觀,有的是跟著樂觀,也有的是希望別人樂觀。我對很具體的點的研究是很有限的,也只能根據自己的知識領域能夠達到的範圍,和自己的理解,跟大家談一點看法。

我們看數字經濟,有兩條線,一個是長期趨勢,一個是近期賦能。長期的趨勢,我們講這麼四點,第一是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的發展。第二是新技術會提供發展新的支撐。第三是產業互聯網發展提出的要求。第四是製造業、服務業融合發展提出的要求,這是數字經濟長期發展的一個向好趨勢。

近期賦能我們也講四點,第一是數字技術在防疫、抗疫中間表現非常優異。第二是近期新基建概念的加入。第三是我們可以啟動新的服務需求。第四是在這次防疫中間,我們企業的能力和價值觀有了更多的展現,被更多公眾所瞭解。

我們按照這樣兩條線,今天跟大家介紹這樣七個方面的內容。第一,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第二,數字技術在新冠疫情的防治中確實是大展身手。第三,新的技術會拓展新的空間。第四,要啟動更多的服務消費,都是大家期盼已久的。第五,產業互聯網會加快發展。第六,我們中央要求的服務業、製造業要融合發展。第七,今後在數字經濟發展中,政府和企業、政府和市場要各歸其位,發揮各自應該發揮的作用。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的發展

先看第一個方面,黨和國家是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的,這是我們這一屆中央政治局到目前為止一共有19次的學習,其中4次都是直接和數字技術、數字經濟相關的。一次是大數據戰略和數字中國建設,還有一次是人工智能發展的現狀和趨勢,再有一次是全媒體時代,媒體的融合發展,最近一次2019年10月講的是區塊鏈技術發展的現狀和趨勢。19次學習中有4次都是和數字技術、數字經濟相關的,充分表現了發展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是中央的一個長期戰略考慮。

除了我們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之外,中央多次重要會議、重要決定都提到了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最早在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時,就提出了要加快5G的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在那個時候已經提出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後邊我們歷次政治局會議,還有在防疫中,中央開的幾次重要會議,都多次提出要加快建設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國務院對此也做出了多次重要的部署,我們把最近幾次簡單看一看。

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提到了,要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培育新一代技術產業。2019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又提出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與製造業技術進步要有機的結合起來。2020年1月,又提出要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出臺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投資支持政策等等。

我們可以看出中央對數字經濟、數字技術、新一代通信技術發展的要求是始終如一的。並不是說這一次我們面對疫情一個應急的舉措,一個臨時的決策,是持續對這個問題高度的重視。

數字技術在防疫、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二,我們講講數字技術在防疫、抗疫中的突出表現,這個問題講的挺多了,我們就簡單的在概括歸納一下,也是兩條線。數字技術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作用,在疫情下的社會生活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防控中在患者的診療、疫情、地圖、人群追蹤和分類管理四個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社會生活方面,在在線教育、餐飲外賣、協同辦公和零售電商方面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簡單看一下,患者診療方面,有幾個在疫情中間才比較成規模應用的新的方面。一個是智能醫療機器人在醫院中的應用,它可以傳送很多的物品來減輕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降低交叉感染的可能性。當然這個說實在也是一個起步和嘗試,它替代不了。第二個方面,就是智能化醫療影像分析技術,提高了速度和診斷的準確率,阿里、騰訊、華為這些大的科技平臺企業在這方面都做得很好。第三方面就是遠程醫療,特別有5G,其實有的也不一定是5G,為在線專家的遠程會診創造了條件,解決了疫區專家資源不均勻和安全性的問題,這次用的頻率很高。

第二個方面是疫情地圖,可視化地顯示疫情,全球實時動態確診。現在很多城市,你點開以後知道今天新確診的病例在哪裡,去過哪裡,追蹤的還是非常詳細的,也是非常有用的。

第三個方面就是人群追蹤,你乘坐過哪趟交通工具,這趟工具上是不是有過確診和疑似的病例,自己錄入進去以後就可以查詢,也是非常高效有用的用途。

另外可以分類管理,現在比較典型的是健康碼。公眾在線申報健康信息以後,它可以生成綠色、黃色和紅色的碼,來展示這一個個體帶病或者疑似或者風險高低。這次非常廣泛應用,應用人群大概已經接近10億人,所以還是很有效的一個管理辦法。這是我們數字技術在助力疫情防控中發揮的幾個方面的重要作用。

同時它在數字技術保障、社會運轉方面也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個是在線教育,這次統統地推遲開學,但無論是老師還是同學,如果完全在家的話,不能夠正常地按節奏進行課程教育,還是非常焦急,後續也會帶來很多問題。所以這次大中小學都開始進行遠程的授課,特別是釘釘對中小學的教育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支持了各種創新的在線教育模式,一個數據講在3月11號,全國有14萬所學校,290萬個班級是在叮叮開課的,覆蓋了1.2億名學生,350萬名教師在叮叮噹起了主播來上課。

外賣不用講了,特別美團、餓了麼這些大的外賣集團,這次為保證老百姓的生活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讓隔離在家的民眾有飯吃,有必需物品用,也把寶貴的醫療資源配送到了醫院和病人處,美團稱外賣量增加了很多。由於外賣量增加,疫情發生以後,在那麼多企業裁員的情況下,美團的平臺已經新招聘了33萬多起手,所以業務量增加非常大。

技術保障社會運轉的一個方面是零售電商,確實是推動了無接觸購物和配送,緩解了疫情對大家日常正常生活的影響。每日優鮮日交易額均為平時的四倍,家樂福到家業務訂單同比增長了將近六倍,我們相信在線的每一位同事,在疫情中間,一定對保障日常生活運轉的數字化技術應用會有深刻的印象。

再一個是遠程協同辦公,復工以後,很多企業不能滿額到現場來辦公,所以科技企業提供的遠程辦公視頻會議,降低了人群集聚的風險,像我們學院,會議主要採取網絡會議形式。騰訊會議的用戶是成倍的增長,到3月底日活躍賬戶數超過了1000萬。

當然也有問題,我們平常開會也不那麼容易,大家都得到現場,現在是無論何時說開就開,大家也有點感到不適應。我下面舉個例子,4月4號清明節,我們學院要開會,結果大家都很忙,我們就晚上8:00~9:00開會,開的差不多了,還有問題要研究,咱就再開一個會,馬上快速會議又定了一個9:00~10:00。會也開的太方便了,其實有時候對我們正常的生活節奏,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數字企業還在不斷的創新之中,不光剛才大家熟悉的這些外賣、會議、教學等,這是我們剛剛開始開放一些景點,清明節剛剛過去,美團和中國景區協會共同發佈了一個防疫標準,符合標準的景區,在頁面上會註冊叫安心玩的景區。

清明節期間,安心玩景區收穫的客流量,是非安心玩景區客流量的2.1倍,給公眾提供了一個防疫標準。另外美團和飯店協會,聯合推出了防疫標準,註明了安心住的酒店,也是在清明節期間,安心住酒店的間夜量環比是非安心住酒店的1.6倍,參加民宿的安心住的房源訂單,實現了40%的增長,是非安心住房源的1.7倍。這都是大型數字技術企業,根據當前防疫、復工正常生活的需要,不斷地在創新,不斷地在開發消費者需要的新產品。

在疫情期間,除了保證國內民眾正常的生活工作之外,我們的企業還向全球展示了數字企業的優秀度和責任感。比如釘釘被聯合國推薦給全球的學生和老師進行遠程學習。上個月騰訊又被聯合國作為提供遠程通訊支持的首選平臺,都表明了在防疫中,我們的數字企業充分展示了優秀度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近兩年數字經濟增速減緩 新技術拓展新空間

第三講一下新技術拓展了新的空間,其實就講到5G的應用到底如何來拓展下一步的數字產業、數字生活。在疫情之前,最近兩年多,整個數字經濟的發展實際上是有減利的趨勢,總體上還在增長,但增長速度和增長勢能有所減緩。

表現在這幾個方面,從市場來講,移動互聯網用戶數和上網時長出現了停滯。所謂移動互聯網用戶數,就是你有多少人持有移動終端。上網時長是指每天上網多長時間,無論你在線上做什麼,是搜索、購物、上課,還是做別的事情。

所以我們認為用戶數加上單個用戶數的上網時長數,乘起來是國民的線上總時間,對於數字服務企業來講,這實際上是你的市場規模,有多少時間可以用,這兩個數字在最近兩年多增長出現了明顯減緩,在最近一年多有停滯的趨勢,這是市場的問題。

第二,從供給側的問題,互聯網新產品的表現總體上比較貧乏,和前些年相比,我們期待了好幾年的比如自動駕駛、量子計算、3D打印、機器人都還沒有真正消費級應用的突破。

第三,國內外多數互聯網企業業績平平,甚至下滑,股市表現也不佳,不是所有,但是總體看這個趨勢還是很明顯的。

出現這種數字經濟發展減利的一個重要原因是4G技術支持之下,互聯網能夠支持的產品,需求已經比較充分飽和,新一輪發展需要新的技術來支撐。

我們看剛才這個數字,簡單看一看,互聯網移動上網人數出現了停滯,大概在去年的年中的時候到達過一個高點,實際上活躍用戶數是在下降的,最近幾個月才剛剛開始走平,但是總數的增長現在看來是比較困難的。

到了2019年的11月份,因為此後疫情因素的影響,它的可比性是有問題的,我們就到了疫情前的這一個月,可以總體看我們在一個高峰上,但是逐漸有往下走的緩慢趨勢。我們覺得再往下走也不可能,用戶也很難再減,但是再往上增的難度也是很大的,這條黃線是增長率,我們看增長率已經掉到了差不多零左右了。

移動互聯網上網人均時長也出現了停滯趨勢,我們畫的不夠靠前,從2008年開始,我們人均上網的時長是一個非常陡的上升的趨勢,大概在2016年開始,這個趨勢比較平滑,從去年年初開始,人均上網時長基本上是停滯的,過去半年略有上升,但也是非常平的,大概6小時左右,最高到過6.3,現在到了6.2,這就是互聯網上網的人均時長的表現。

我們剛才講新產品的出現,特別巨頭們再三講的進入下半場,消費互聯網是上半場,產業互聯網是下半場。巨頭們希望進入下半場還沒見到那種希望的熱鬧場面,原因還是目前技術支撐是不夠的,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連接的內容性質是很不相同的。

產業互聯網連接的是一個一個很不相同的專業部門,它是一道一道的崇山峻嶺,每一個山頭不一樣,每一個行業的特點不一樣。消費互聯網連接的是需求很相似的消費者,我們一個互聯網面對C端的平臺,面對消費者的平臺,它是一馬平川,對所有的消費者都是適用的,它連接的內容不一樣。消費互聯網主要連接的是信息,產業互聯網連接的是信息加設備的實時狀態,就是物聯網,需要的通信能力和計算能力都是不可相比的。

我們舉個例子,如果一輛車,我們講自動駕駛,它接受的信息要非常及時,如果時間延遲一秒,汽車時速80公里時,這車延遲一秒就出去了22米,我們可以想象在面對緊急情況時,必定有交通事故發生。如果延遲可以在毫秒級別,同樣的時速,這時它只跑出去幾釐米,這樣的自動駕駛的安全保障,我們覺得是可以被公眾所接受的,所以它一定是需要很低很低的時間延遲保證,我們下半場需要的技術保證是不一樣的。

所以我們數字產品的革命性創新,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技術支撐?我們這兒講兩個最基本的,首先要有一個支撐移動物聯網大規模連接的能力,我們有海量的機器類通訊,有很多傳感器的高密度分佈,需要大規模實時連接的能力,最典型的是智慧城市的建設。

對另外一類,我們剛才講的,對時間要求非常準確、及時的這些行業來講,我們是需要超高可靠,絕對不能出問題,非常低的時間延遲這樣一種通信能力,這樣可以滿足很多行業更高標準的要求,比如工業生產線上對機器操作的精準,比如我們遠程手術需要的精準度,還有剛才自動駕駛所要求的。

從新一代網絡,產業互聯網新的消費技術所需要的技術支撐來看,5G的應用前景,我還是要用這幾個字,的確是激動人心的,還是非常可以期待的。

這時候我們再回頭看看新基建。新基建的概念,從2018年中央經濟會議提出之後,集中在幾個方面, 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和物聯網,最近又加上了數據中心建設,當然有人延伸了很多,我們覺得延伸沒有邊界了,我們還是用最準確的概念,講新基建在這幾個領域。

從支撐數字經濟下半場的角度看,5G和5G+產業確實具有基礎設施的性質,所以我本人還是認可,這一輪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回過來到底規模有多大,這也是大家爭論的問題。

我們講基礎設施建設,講一個方向,不講數量,有時候是沒有意義的。到底規模有多大?我本人沒有研究,這是一個很技術性的研究,也是很費時間的研究,我轉述一些我覺得比較重要的研究,大家也就姑且聽之,看看它是怎樣一個表述。

一個是工信部下屬機構中國信通院的報告,未來五年,2020~2025年,5G商用將直接帶動中國10.6萬億人民幣的經濟總產出,間接帶動經濟總產出是24.8萬億,更為重要的是,特別是我個人覺得很重要的是,它能夠創造300萬個新的就業崗位,我就轉述一個說法。

還有國際上多家諮詢公司進行了綜合的預測,他們的看法是對具體產品來講的。如果2019年以後5G能夠全面部署的話,到2025年,5G手機可能會累計達到50億部,基站建設會達到650萬,我轉述一些有一定重要性和市場地位的機構的表述,這就是我們剛才講的中國信通院的具體算法,這些億是怎麼算出來的,企業的網絡建設多少,垂直行業設備投資多少,信息消費多少,信息服務帶動多少終端消費等等,他算的也還挺有意思,有整有零,實際上這算是一個大的概念的算法。

總的來講,從這些權威機構的算法來講,5G信息基礎建設和它帶動了後續消費,數量還是可觀的。前邊不是我算的,我姑且說之,大家也就姑且聽一聽。

但是我相信什麼呢?我相信下邊這麼幾條,第一我相信我們有優勢,第一我們有應用5G的較強能力,首先我們是提前部署,加快部署的。全國的5G基站建設規模已經接近了16萬個,50個城市已經開啟了5G商用,中國移動一家運營商的5G套餐用戶,已經達到1000萬人,另外我們在雲數據中心資源的供給,比如阿里雲已經成為全球第四大的雲服務提供商,全球500個超強計算機的計算能力中,32%來自中國,僅次於美國的37%。這也是中美差距可以量化中間一個差距很小的領域了。我國人工智能發展很快,我們的大平臺企業,在和5G應用相關的領域,都是比較領先的,比如人臉識別,智能語音、智能終端、行業應用這些領域,已經有一些國家級的開放性創新平臺,在加緊建設和運作。所以我們有優勢,有應用5G的較強能力。

我們還有優勢,我們有巨量的消費者和大規模的產業基礎,這個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數字經濟是一個初始投資很多,但擴展用戶規模的邊際成本是非常低的,所以它有非常清晰的規模經濟優勢。而中國的巨量消費者能支撐多個巨型平臺的存在,可以同時達到規模經濟的效應和競爭效應,還能同時實現多樣化,產品迭代非常迅速,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優勢。因為平臺性企業規模不夠大,就沒有競爭力。如果對一個市場不夠大的用戶群體來講,達到規模效應以後,它會排除競爭者,所以又達不到競爭效應。所以對我們這樣一個擁有巨量消費者的國家來講,僅僅國內的市場就可以允許多個巨型平臺的存在。

第二個是我們有很大規模的實體產業,能夠支持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因為產業互聯網是一個一個領域在做,如果我們的產業規模不夠大,因為平臺的建設費用很高,服務用戶不夠多的話,從商業化運作的角度來講,就不是一個很好的商業模式了。

我們專業化程度很高的平臺,也能連接非常多的產業、企業和設備,使產業互聯網的平臺,在成本和效益方面是一個可行的選項,後面我們會舉幾個例子。大規模的產業還能支持生產服務性非常專業化的、數字化的發展,主要還是能夠提供可觀的用戶。

比如深圳有超過6000家工業設計機構,能夠提供非常高度專業化的分工,例如電子信息產品如手機,方案設計、外觀設計、電路設計、結構設計、主板設計、手板設計、模具設計等,可以把一個不太大的產品分工得非常細,越細專業化程度越高,越細經濟效率也好。

分工細了以後,它只做一點點單品的價值量是不高的,所以它需要放量,需要有規模,所以背後有一個大的產業支持,專業服務商就可以變得非常的豐富、深入和細化。這也是大規模產業所支持的,我們相信我們還有優勢,再往後我們有大數據,我們有機器學習,機器學習需要什麼呢?需要不斷輸入巨量的數據,才能夠來學習。我們在任何一個平臺上,在製造業平臺上,可以錄入的供機器學習的數據,應該都是全球最大的,這也是我們的優勢。

我們還有什麼優勢呢?我們剛才講到的專業化服務。比如辦公座椅這個非常聚焦的、很具象的產品,中國的產業規模已經超過了600億,全球80%的辦公座椅是中國生產的。有了這麼大的生產商,設計商就可以很專業化。

我去年去了光明傢俱,這個傢俱是一個很老牌的企業,每一個系列的傢俱,背後是一組設計商,時尚的、兼顧的、傳統中式的、非常西方現代的,有不同的系列,每一個系列後邊不是一個設計商,是一個體系的設計商。甚至有的椅子只設計椅背的舒適度,也可以要專門的設計商。

所以有了非常大規模的用戶之後,生產服務企業可以做得非常專業化。這是一個企業的例子,我們有一個專家王曉紅女士,她是專門做設計行業研究的,研究了很多很細的案例是非常有意義的。這是她提供了一個專門做辦公用椅一類的設計商,叫米朗設計。我們可以簡單的看一看,作為一個專業的設計商,她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她需要為客戶提供什麼樣細緻分工的匹配。

確實對這樣企業來講,如果只對一兩家制造企業來講,是達不到一個企業生存的數量標準,這個企業是直接面對幾十家座椅的生產商來提供設計的,所以非常專業化,做得非常好,產品工具迭代,軟件迭代都可以做得非常快。

我還相信我們有什麼優勢?我們有一批好企業,那麼企業是真正數字時代整個產業發展的一個基礎。它們不光有能力,還有價值觀。我們在這一次危機中間,由於對網絡空間的需求升級非常快,那麼這些企業都是幾天幾十天時間,幾乎每天在更新版本,每天在加速工作。

比如騰訊會議,其實它也趕的很巧,去年12月剛上線的,就趕上了這一次大規模的應用,它上線以後保持著非常快速的迭代,一百天更新了二十個版本,八天能夠擴容超過十萬臺雲主機,這些企業領域中間的工作的同事是非常辛苦的。

釘釘為了滿足中小學教育的需要,持續升級了在線課堂的直播功能,支持直播、錄播混合式的創新教學,在中小學開課以後,在阿里雲也擴容了十萬臺的雲服務器,我覺得這些企業大概已經不是996了,這些同事非常的辛苦在工作,為全國民眾提供一個特殊時期,比較正常的可以運行的生產、生活、學習環境,所以我們有這樣一批好的企業,既展示了能力,也展示了價值觀。

還有一個企業向全球展示了我們數字企業的優秀度和責任感,我們有一批援鄂醫療隊,陸續撤回去了。國內疫情的平穩和下降,全世界的疫情在爆發,那麼國外的醫院和醫生對怎麼應對新冠肺炎,經驗積累是不夠的,特別需要中國的援助,但顯然我們遠程去人的話會帶來很多的問題。

馬雲基金會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阿里健康和釘釘就搭建了一個國際醫生交流中心,非常快。援鄂醫療隊往回撤的同時,他們就在做這件事情,他們讓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醫護工作者,能夠實時交流最新的疫情防控的臨床經驗,而且他們用數字化的方式,他支持十一種語言,而且是AR的翻譯。這樣交流才可以沒有障礙。各國的醫務工作者既可以選擇和中國醫生一對一的交流,也可以選擇參加醫院分享直播課堂,這個效果在國際上受到了廣泛的讚譽。

在國際醫生交流中心,直接就可以把它從AR,從任何語言翻譯成中文或者翻譯回去。杭州是我們援鄂醫療隊量最大的一部分,他們的專家和國際醫生交流,交流完以後,時間超出了原來定的時間,結束以後他們在群裡還在繼續地交流。做這件事情時,馬雲跟我說的時候,我還很不像話地問了一句,說你這收費嗎?馬雲說我這是救命,我收什麼費,在這個時候全球是一個共同體。

確實在全球展示了我們企業的責任感和能力,我們有一批好企業,我相信我們這些企業,將來有這種胸懷和情懷,將來的發展是很有前景的。

再回頭看一下我們剛才最初提到的我們新基建也罷,5G產業也罷,新一代數字經濟也罷,我們將來發展是一個什麼樣的前景。

我們先說一下基本的定義,數字經濟是有兩種形態的,一個是5G產業化,5G手機、5G基站和5G應用中間的一些發展,還有一類應用是產業+5G。比如教育行業是存在的,有了5G以後,有新的教育形態出現。兩大類中間我們簡單看看這張圖,這張圖是不同的機構,它對美國2016年數字經濟所佔比重的一個估計,可以看出來差別非常大,BEA算的大概只有6.5%,這是我們中國信通院算的,超過58%。

算法上有一點差別,但是它根本的差別就是隻算5G產業,還是把產業+5G兩個產業都算上,從這張圖上看,這是一張比較純粹的5G產業,它的比重很低,這是一個比較滿口徑的5G產業加產業+5G,它的比重是很高的。

所以總體上來看,在數字產業經濟時代,兩種類型中,產業+5G,各類產業把5G技術加進去的應用,前景是更廣泛的。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對新一代技術基礎之上的數字經濟的發展有一個很好的樂觀預期。這是我們講的問題。

在5G技術加持下,產業+5G的空間就很大了,數字消費應用有新的前景,產業互聯網的應用有非常廣泛的前景,生產性服務業和製造業的融合也有很好的前景,公共服務的應用也有很好的前景。我們有很多方面產業+5G的空間,這是我們講的新一代技術基礎,給我們提供了什麼樣的下一步發展的支撐。

在5G加持下,千億級消費有望實現商業化

第四個方面我們講在5G的加持下,可以啟動更多的數字消費了。大量的新機遇出現了,首先是技術發展支持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雙輪驅動,更多百億級、千億級的消費可望實現商業化。

第二是疫情培養了消費者的新消費習慣。我們現在網絡學習、網絡會議、網絡醫療、網絡辦公等,大家都已經非常適應了。我相信在疫情過後有很多會議會被網絡形態所替代。

另外和疫情之前相比,政府的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其實是一次非設計的廣泛實驗,如果沒有這樣一個情景的話,這種實驗是不可能的,我們不可能想象清華大學全部上網課,在此前我們完全不能想象這樣一種場景,我們也不能想象全國的中小學生用釘釘來上課,所以在這樣一次疫情中,通過一次非設計的一種新型實驗之後,各個層面對創造出新的應用形態接受程度更高,想象力更酷,想象空間更大,所以我們數字服務有大量的新的機遇。

下面我舉例子說,一個是我們遠程互動網絡教育在非5G的條件下,我們也有遠程教育,但我們基本是單向的,老師上課學生在遠途聽,很難做到互動交流,特別是點對點的交流。現在有了5G之後,老師可以教,學生可以問,學生之間可以討論,而且可以直接對人。這樣的話教學才有了一種現場教學的意義,如果教學沒有互動的話,那就是滿堂灌。那不是我們現在教育的體現。在5G之後這種最後一公里多點互動,往返互動的遠程教學模式就可以實現了。

遠程醫療的診斷和治療也有可能實現。現在的互聯網醫療大部分是問診,網上問醫生我什麼症狀什麼情況,實際上是信息的交流。有了5G之後,我們可以實時遠端診斷,可以給他做檢查,將來想象的空間是可以遠距離做手術的,醫生在這一端操縱,那邊醫療器械可以在遠端來做,當然這個需要的東西更多,不僅僅是通訊能力就能夠做到的,但是有了這樣一個通訊能力,這樣一個情景才可以想象出來。

體育的新形態也會有很多。現在有現場的體育,互聯網上像電競一類的體育,將來體育可以有一種新的智能體育形態。像我們戴一個頭盔在現場騎車,然後你就想象要到任何一條賽道上去騎車,你感覺到你的車的蹬得地面的感覺、坡度、彎度和你在現場騎是一樣的,你在現場是什麼表現,就好像你真實的在當場騎行的表現。除了單人騎還可以多人騎,是可以比賽的。你蹬得快,看出來你就跑到別人前面去了,你轉彎的技術控制不好,你真的就會在模擬中摔倒。所以智能體育的空間想象也是很大的。除了我們有很大的場地去做這些體育活動之外,我們在很小的場地上,還是身體運動,但是你就會感覺出來,任何想象中室外場景的運動,所以他帶來很多新的形態。

還有在音樂消費中,我們有一個遠程的音樂,特別是一個大型的多樂手合作,比如交響音樂會的時候,他對時間的要求一點點都不能馬虎。去年音樂家在世界各地通過5G網絡試了一場音樂會,叫《巴赫C小調前奏曲》。那麼這些樂手分別在哪?在世界各地,德國、西班牙、蒙古、瑞典、美國和日本。他們在世界各地,聲音同步傳輸。我們稍微放鬆一下,聽聽他們用5G在世界各地合作了一場音樂會的效果。

時間原因我們就不再聽了,我們可以聽到這樣高精度的音樂會,在世界各地通過5G音樂,我們在異地聽沒有任何違和感,沒有任何時間的延遲。我們可以想象將來類似這樣文化活動的舉辦,所有的演員在中國,我們在世界請一個頂級的專家,一個音樂家,他在外地通過一個大屏幕展現以後,完全可以加入到現場的演出中,可以想象能創造出來的這種空間有多大。

剛才我們大概舉了一些在5G加持下,對C端的數字經濟應用,還有很大空間。我們剛才舉了幾個例子,有教育、有醫療、有文化、有體育,其實還有更多,時間的原因我們就不往下講了。

產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最主要的不同在於物聯網的加入

第五方面我們介紹一下,在新一代通信技術之下,產業互聯網的前景是很廣闊的。前面我們講了說產業互聯網需要的通信量,需要的計算量,和消費互聯網是完全不一樣的。最主要的是有物聯網概念的加入。

消費端互聯網和產業端互聯網到底有什麼不一樣。我們各舉了四個方面(數字化平臺、數字化營銷、數字化交易、數字化物流)。其實下面三個方面沒什麼差別,數字化營銷無非就是把廣告推給我們消費者,還是把廣告推給企業,是一個往後延伸的問題。

數字化交易無非我們用支付寶來交易,還是用企業的電子化的交易來做。數字化物流也是,是我們天天看訂的外賣、淘寶上的物品到哪了,企業也是看看他們定的物資到哪裡了,這三點其實差別不是很大。差別最大的還是在數字化平臺本身。我們剛才講了,無論淘寶、天貓、京東,它有一個數字化平臺,對所有的企業,對所有的消費者、對C端都是可用的。

但是對產業互聯網來講,這個平臺是千差萬別的,我們很難想象一個紡織企業可以用的數字化產業互聯網,可以用到汽車企業上,可以用到其它類型的產業上去。而且物聯網的設備連接以後,它要實時知道,比如旋轉類設備的轉速、力度、熱度,能展示是不是正常工作的所有參數,都是要時時被錄入的,所以它需要的量是非常大的,而且差別也是很大的。

我們還是前面講過的,對於產業互聯網這樣的數據連接計算量和通信量來講,沒有一個更新一代的網絡通信技術是做不到的。現在到底產業互聯網怎麼分類是很不一樣的,我挑了一個比較簡單的,相對好理解的一個示意。

我們看看產業互聯網大概有這麼幾類的平臺,一個叫短鏈平臺,就是企業內部的一個生產管理,侷限在生產過程中,我們用了中國通信技術研究院提供的案例,一個科技企業石油鑽井的互聯網平臺,它的基本原理是把傳感器採集到的旋轉類設備的振動信號、溫度信號傳到現場的數據採集站,再傳到智能健康管理系統分析數據,它要做什麼?到底鑽頭的工作正常不正常?健康不健康?這樣它要有及早地維護更換結果出來,它要有效地預防非計劃的停機。本來我準備讓它轉,它壞了,所以它停機。它的效果還是很明顯的,總之來講,它是一個對生產過程本身採集數據和進行控制的一個系統,這是短鏈平臺。

還有中鏈產業互聯網平臺,它就向用戶的終端的服務來延伸了,比較經典的那些大型設備在遠端,比如我們工程機械,是徐工生產的,但是在世界各地在運轉,這些設備它是不是運轉正常?部件是不是要換了?該停該開?我們可以通過遠端的產業互聯網來加以控制,實現什麼?可以實現自動的啟停,可以控制部件的損耗,可以判斷設備的健康狀況,也可以智能的對零配件進行管理,可以一直延伸到最終設備的使用端去,我們叫中鏈平臺。

還有一種是長鏈平臺,是一個協同全過程資源的配置平臺,這我也舉個例子,這個例子我去年去了一下,這個企業叫大楊集團,在遼寧大連。我去的時候跟工信部的同事講,我想看一個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企業,結果他給我介紹了這個企業,說你去大楊看一下。

我當時還覺得有點吃驚,我說那也是一個工業很發達的城市。傳統的服裝製造企業是最勞動密集型的,非常難用設備來替代人工操作,他說這個企業非常特殊,它是智能化製造企業的示範企業,做得非常好。

我去了一看,真是大開眼界,多少年以前我做工業研究,看過太多的製造企業,現在的企業完全不一樣了。它是一個全球最大的西裝定製企業,它是定製,不是批量生產工裝的。那麼這樣定製,你知道是非常昂貴的一種生產過程。他們以工廠的智能化改造為手段,實現多品種、小批量、高品質、快速反應的定製化生產模式,他正在建設一個智能化單裁定製工廠,這個工廠如果不能智能化的話,生產成本是非常高昂的,這是企業現場我們拍的圖,這是一個3D的量體,在全世界大概有二十多個可以量裁體定衣的點,比較理想的就是兩方一接,用戶在3D這兒站了以後,他們這邊就可以把所有的數據採集下來。

但是我現場看的時候就卡到那了,它不動了,這個董事長是個女同志,非常有眼光。她就說現在就是通訊的通量不夠,經常就會卡。所以他們現在的做法就是這臺設備在遠端,由那邊的人量出來以後傳回來,還沒有真正做到遠端實時定製。

如果將來我們5G技術上來以後可能就不用那麼費事了,客戶往這一站,我們在任何一個地方就可以採集到所有的數據。所以這個企業是一個高度智能化工廠,從原料的採購的出廠,恨不得從棉花怎麼種都想知道,從長鏈回到企業的採購端,然後到生產端,然後到客戶端是一個全鏈的、智能的產業互聯網平臺。

這個企業還是很有意思的,它建了一個智能化的管理體系,如果沒有足夠規模,這個管理體系的建立是非常昂貴的。它每一個工序怎麼做,都要做非常多的工作,又是小批量,不斷在變換產品類型,它做了一個據說是中國,也是全球最好的紡織行業的智能化控制體系,所有的車間都會展示整個生產進展的情況。

這還是一個勞動密集的企業,到車間看人很多,但同時又是一個高度數字化和智能化的產業。對這樣一個企業做了智能化改造,這真是很出乎意料的。這是我們剛才講到產業互聯網的應用,在5G下有多麼多的場景,我們只展示了很小的一些案例,大家看一看。

5G將促進服務業、製造業融合發展

下面我們講一講5G之後或者新一代通信技術之後,我們有一個促進服務業、製造業融合發展的問題,這是我們現在的一個痛點。製造業比重下降得比較快,所以一直有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之分,中央國務院也多次講要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但實際上現代經濟是一個高度融合的經濟,有時候你很難區分。

我們剛剛講的中鏈平臺,製造企業一直延伸到遠端的客戶服務。長鏈平臺就更不用講了,它又往前延伸到所有的供應鏈上去,那麼它是哪類企業呢?所以我們現在經常講服務型製造商和製造型服務商,其實在現代數字技術下,一定是一個融合的企業。

數字技術的發展能夠提供更多專業生產性服務。它能促進製造業更高效的發展和快速的迭代,另外能促進服務業和製造業的融合發展。這也是在新的技術條件下我們可以期待的一種前景。

我還是舉個例子,也比較這個實感好一點。這是一個企業叫豬八戒網,大家可能消費者聽得不太多。這個企業是一個挺大的企業,我們作為消費者知道淘寶、知道京東,其實這個企業的平臺規模是相當大的。

他給生產企業提供全生命週期的專業生產性服務,你開辦的時候需要做什麼?需要創建,需要註冊、需要取名、需要品牌設計、需要文案、需要向社會推介。你在企業生產的時候,你需要錢、需要專利、需要商標、需要版權、要交稅。企業運轉,需要IT系統,需要很多的東西,你的特色服務,可能需要裝修,你開國際會議需要翻譯。

對於中小企業來講的話,自己做這麼多的服務,一定水平很低,效率也很差。因為你僱不起那麼高的專業的人。所以他可以用專業化的人來提供給企業全生命週期的,大大小小各種類型的生產性服務。這個企業在重慶,我是重慶的人大代表,所以我很為這個企業驕傲,在這個地方能產生出來全球最大的一個平臺化生產性服務企業。

它有多大規模呢?總註冊數是2200萬。共享的人才數,即服務商有1000多萬,僱主企業數1000多萬,開店的服務商有120餘萬家,已經有10萬多家個人在平臺上,由於各種生產性服務到位,被孵化成公司了。它的業務量,為1000多萬個買方、僱主方提供了服務,能提供1000多種生產性服務,給300多萬戶企業設計了品牌,給100多萬戶企業設計了logo,180多萬次提供了營銷服務。給企業做IT系統有80多萬次,提供知識產權服務有120多萬次。

想象一下,如果不是在一個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大規模的實體經濟的話,這樣專業化服務平臺不可能達到這樣的規模。它的客戶群是我們13億人,我們這樣的生產性服務企業,面對的是我們的整個製造業、整個的農業、整個實體經濟。一定要巨大規模的實體經濟存在、企業存在,這種企業的生產性平臺才能夠做到這麼大。這是我們舉一個例子,叫做大型平臺化的生產性服務提供商,這是一類專業化的服務。

還有挺多的,比如我們有提供雲端多種服務的生產性平臺,航天雲是我們比較早的一個平臺,它想的是一個很大的平臺,各類各種各樣的生產性服務都可以提供。我就舉一個例子,比如它上面有很多的開發設計軟件的工具軟件在上面,你的小企業有能力開發自己的軟件或者你的智能系統,你可以上平臺,用它的基礎工具平臺開發。它這種能力也是非常強的,用戶足夠多,這種平臺才有價值,它也是面對一個大生產開發商的。

我們還有一類企業就很有意思了,比如杭州有一個捷配,這個企業我沒有去過,他們提供了一個材料過來,它是做印刷線路板,給印刷線路板打樣,打樣環節在企業來講可能要打幾次,然後要打十幾次,實際上就是做一個樣品看一看,一個企業打樣是很分散、很零散的,單價也不高,但是量很大,時效要求又很高,是一個研發級的設計級的訂單。

這個企業,杭州捷配專業給全球只做這一件事,你可以想象它的專業化程度有多高。它把過去需要五天才能完成的樣品生產縮短到24個小時,它的專業化程度是很高的,大體上原來大概需要一週的,現在只需要一天,原來需要300塊錢,現在只需要30塊錢,它的專業化程度非常的高。我還是講它需要背對一個巨大的產業規模做小批量低價位的生產,可以做到一個全球化的大企業。

還有一個企業,這個企業我也去看過了,我前年聽到這企業以後非常感興趣,這個企業在寧波,叫生意幫,它非常有特色,它是一個社會化組織生產的企業,這個企業我們此前沒有過,據說在全球也沒有,是一個非常創新的企業。

它是幹什麼呢?利用在寧波產業群特別密集的特點,中小企業非常多的產業群,小企業的特點是生產不均勻,就是來一單我就生產,可能過一段時間沒有這個單了,設備就閒置了。可能在同一個時間,每個企業中間會有一些閒置設備,它就利用這樣一個背景來做一種業務,就說我接單,接完單以後,在區域內的這些小企業中進行詢問,我需要的設備誰有空閒?我把這些設備組織起來,有空閒以後我就現場組織一條,叫雲端工廠,然後來生產一個專門的產品,生產完以後雲工廠現場解散,接了新單需要什麼設備怎麼匹配再新組織一個,這企業是非常有意思的。

這是它去年接的一個單,一個共享自行車的企業要到海外推廣,所以它要得很緊,它要做一個共享自行車車牌,那車牌有技術含量的,要掃碼、解碼、收費、停車等等。這個企業就尋單了,需要在50天內生產470萬個新型車牌,沒有企業能接,這個單要的太快,而且新型車牌的生產不是一個傳統的項目。

這時生意幫的工程師就開始接下來,開始小批量的生產,生產完以後,覺得這個產品質量是可以的,他就開始組織雲生產線了,他組織了56家工廠,153臺的閒置設備,因為設備閒著也是閒著,給他用要價就比較低,然後就開始生產。大概40多天就把這些產品生產完了,生產完以後沒有新的增量訂單以後解散,工廠不要了,下次來了新的訂單,需要什麼設備,需要多少,再現場組織,這也是需要背靠一個很大區域內的產業集群,所以在每個時間裡,空閒的設備足夠組建起不同類型的生產線來生產,才可以做到。這個企業也是非常有特點的一個企業,我們也不看了,他這有些數據,他多便宜、多麼快,多麼高質量的來完成生產過程。

我們剛才也舉了幾個類型的生產性服務業,在數字技術的條件下,面對大規模的製造產業,能夠做什麼樣新的服務。我們說一句題外話,因為本身我們是做經濟學研究的,我估計今天在線的聽眾大部分並不做研究,但它確實意義太重大了。

後面兩個案例,一個是做印刷線路板的,一個是生意幫,這兩個案例特別有經濟學的價值。馬克思、斯密都講過分工的重要性,分工在多個企業生產,專業化程度很高會帶來什麼可能?現在的一個經濟學者,美國的科斯教授,他講過一個很有意思的道理,他說為什麼要有企業呢?機器設備我們社會化組織生產不是更好嗎?企業一旦組織起來,在企業裡,有可能接不到單以後,這個設備就會被閒置。而且在企業裡,有可能專業化程度不夠高,設備不能夠專門針對一種非常細的產品來生產,你不可能有滿荷生產能力的使用,也不能夠有足夠的生產彈性。生產量大了就把它變成一個大企業,生產量小了就變成一個小企業是不可能的,彈性也不夠,專業化也不夠。

為什麼要有企業呢?科斯提出了一個交易成本,他說社會化組織生產的交易成本太高,我要搜索哪有現成的設備,我要知道這個企業他有設備,他的信譽高不高?他上一單做的怎麼樣?他是不是一個可信的企業?我不知道他的信任怎麼樣,我怎麼匹配那麼多的設備在一起,同時來完成生產過程?他說社會化組織資源的交易成本太高,所以要有企業。雖然假如交易成本為零時,企業並不是一個很好的社會化生產組織方式。

我們現在回來問一下,數字經濟時代,搜索成本、信任成本、匹配成本都大大的降低之後,也許企業的組織形態會發生大面積的變化。如果5G類似這樣的信息技術發展的話,這還很遙遠,我們等著瞧就是了,但是我想它應該會有這樣一種可能性出現。這是說句題外話。

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政府、市場要各歸其位

最後一點就是市場和政府在中間要各歸其位,這也是大家爭論的一個焦點,無論新經濟也罷,無論今後的數字經濟也罷,大家各自幹什麼。我們覺得在新一輪數字經濟中間,市場機制和市場主體要發揮主導作用,這是我們一個基本的觀點。

第一,考慮到新基建和數字經濟領域的創新性。那種創新和迭代的速度,那種腦洞大開的想象力,很難講政府要事先做出一種規劃和計劃來,一定要更加強調市場機制的作用。第二,我們非常相信這個領域企業的能力,都是從市場中間拼殺出來的企業,有很好的綜合能力和眼光。第三,這些企業已經有足夠的力量,都是世界級的大企業,在新一輪數字經濟發展中間,一定能夠發揮它們應有的作用。

在企業很強大的情況下,政府做什麼?政府怎麼彌補市場的不足?這個時候的市場不足和我們以前講的,在數字經濟時代之前的市場不足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看看,我們講大公司,這是我們五大類企業。黃的是金融企業,藍的是通信企業,紅的是互聯網軟件企業,灰色的是石油企業。綠色的是消費企業。到了現在,大的互聯網企業、平臺企業,就是我們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的變遷。

前20年沒有我們的,2010年有我們幾家,有我們的油和銀行。但是現在進入前十大公司,有兩家都是數字信息企業。所以我們有全球最好的數字企業,市場中間拼殺出來的企業,他們的能力一定是很強的。

在我們剛才講的企業為主導,市場為主導,他們能夠做下一代數字經濟發展所需要的事情的時候,政府幹什麼?政府一定要理解在數字經濟時代對治理的需求,對你該做什麼也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我們點一點題,在數字時代,數字產業和產業數字化已經成為了主導產業的核心增長點。治理要幹什麼呢?在傳統的統計數據之外,你一定要關心能夠展示數字企業發展的一些統計數字。這個我們在最近幾次中央重要會議上都提出了,要加大對新經濟指標的統計和使用。第二,萬物互聯時代,一定是製造業、服務業融合發展的時代。不要爭製造業優先還是服務業優先。其實製造業和服務業發展,你給它一箇中性政策,其實一定是融合發展的,最後中出來的話,這個文件講製造業優先,下一個文件講講服務業優先,第三個文件就講製造業、服務業都要發展,最後就是這樣一個結果,其實時代變了。

另外大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很強,但是應用場景企業是不可以控制的。在以前為什麼政府要做研發呢?因為研發風險高,不確定性強,投資多,企業不願意做。所以這時政府要做研發,企業在產業鏈上應用。現在變成什麼狀況了呢?那麼多大企業,他們投資做新一代數字技術研發的能力不比我們這些大院大所差,特別在應用層面上。但他們做出來以後,落地落不了。

它需要和教育系統連接,它需要和醫療系統連接,它需要和政府治理和城市治理連接,應用場景的落地權力在政府手上。所以這個時候技術開發政策可以交給企業,政府提供更多的應用場景。要在合理管控下,把這些應用場景能提供給市場和企業,這是你該做的事情。

另外產業的優勢來自於大市場的規模效應和競爭效應並存。這時候產業組織政策,就不能說企業大就一定有問題,企業大有規模經濟,但也不能說大企業就不管了。當企業最大,沒有監管的時候,企業作惡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在這兩者中間找好平衡這是一個非常新的挑戰,也是一個政府應該做的事情。

最後我們產業互聯網的發展需要很多的公共產品,政府的公共機構應該提供或者購買這些產品來為市場服務。我們舉個例子,比如產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連接萬物,必須要給每一個入網物品命名,這樣才有可能全網來通用。所以它需要一個身份證。現在產業互聯網有一個基礎建設,叫標示解析體系。每一個入網的東西,要進行命名,給它身份證。你可以想象我們產業互聯網要連接的東西有多少?比如說我們中國信通院,它是我們工信部下邊的一個機構,它是一個公共機構,來承擔公共服務。比如它要給海爾的一個產品命名,這是它的一個解析系統,它用數碼把產品在物聯網中進行唯一標識,光信通院一家已經超過20億個,這個從企業來講是非常困難的,它是一個產業互聯網發展的公共產品,政府多做點這樣的事情。

除了對數字經濟的發展之外,數字技術的治理也是一個突出的問題,我們非常簡單地看一下,面部識別技術,在這次疫情防控中發揮了作用,它有很多好的作用,比如尋找走失的兒童、無人機抓拍違章、在張學友演唱會抓逃犯。

但是,面部識別技術也可以被非常不當的使用,比如它可以通過微型武器,你把想找的人放進去以後,到處去找你,他可以通過面部識別技術來精準的攻擊,這種技術的應用有好的,也可能有很不好的,所以需要大家共同來想一個很好的治理措施,這是政府該做的事情。

防疫中對於數字技術的使用,有正向的作用。很多國家都允許臨時條款,因為在國外,對個人數據的保護是非常嚴格的,但在疫情中,大家認為是應該更加開放的使用,今後要不要常態化?這也是政府需要及早考慮的一個問題。

時間原因,最後總結一下,第一,數字經濟新一輪發力面臨多方面重要機遇;第二,我國有發展數字經濟的突出優勢,我們人口多、國家大、產業技術好,有一批非常好的企業,在疫情中間又展示了企業的數字技術能力;第三,數字經濟對疫後復甦、吸納就業、消費迭代、產業升級、服務業和製造業融合發展、國際競爭力提升等都有顯著正向影響;最後,數字經濟發展,市場是基礎性力量,政府和企業要各歸其位,所謂其位是數字時代各自的位置,產生合力,促使數字經濟健康發展。

中國經濟學人雜誌官方讀者群申請入群步驟更新啦~~~

請掃下方二維碼,申請加CE小飛人兒為好友,

留言“申請入群”

即可靜候CE小飛人兒邀親入群

江小涓:新一轮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 市场是基础性力量

【友情提示】

ChinaEconomist

An English language periodical that publishes original academic papers and research reports on the Chinese econom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