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尋根序曲:這裡有全新雲中書院,更有歷史悠久的古城牆

上海文化尋根序曲:這裡有全新雲中書院,更有歷史悠久的古城牆

彷彿在雲中的書院

上海文化尋根序曲:這裡有全新雲中書院,更有歷史悠久的古城牆


最近大熱的一個網紅書店,是建在上海中心52層的朵雲書院。位於上海陸家嘴金融圈的這個中國最高書店好似在雲中,看看頗具人文氣質的書,再從大玻璃窗看現代上海可謂視野開闊心中湧起無限感慨。引得愛書人,文藝圈熱烈關注,排隊也要進入打卡看個究竟。

上海對高度的推崇不僅體現在建築,還有對文化的尊重。觀復博物館在上海中心的37層,朵雲書院在52層,文化原本可以放到更高的位置。不僅是樓高,更有文化產業的不斷創新和發展。市中心也有不少圍繞書籍,創意藝術等書店和街區進駐。

換個視角,我們在追求創新,高度和速度時,也可放慢腳步去探訪一下上海的文化之根。瞭解今日上海文化發展的底蘊來自哪裡,對豐富多元的包容度又來自哪裡?於是就有了上海文化尋根第一步的念頭,走訪上海市中心的古城牆。

上海文化尋根序曲:這裡有全新雲中書院,更有歷史悠久的古城牆

上海文化尋根序曲:這裡有全新雲中書院,更有歷史悠久的古城牆

鬧市中心的古城牆

1 走近幽靜的上海古城牆


為什麼第一個要去上海古城牆,因為至今仍有很多人,乃至上海本地人不知上海是有城牆的而城牆的意義正在於向我們無聲訴說著過往的城市歷史

。似乎上海就應該是上海灘,全部開放,迎接八方來客。其實就在上海市中心保留著一段古城牆舊址,值得我們去探究一番。

從上海最熱鬧的城隍廟和方浜中路,走出來,一路向西行,經過好幾條小馬路,來到大境路上的大境閣,也就是上海古城牆的所在地。這裡似乎是一個有點神秘的地方,也許是因為不是節日期間,人很少。向守門人問了具體的位置,我登上二層,走過長長的巷道,正好一束陽光斜射進來,打在城牆牆壁上。光影之間,我看見那一塊塊牆磚了,靜靜佇立很多年,見證這座城市的滄桑變換。忍不住摸了摸有點斑駁的牆面,這是歲月的痕跡。

明明是在上海城隍廟的附近,卻很少有人專門去探訪。相比那雲巔的網紅書院可謂天差地別。不過也好,繁華之地的幽靜也適合它。

上海文化尋根序曲:這裡有全新雲中書院,更有歷史悠久的古城牆

上海文化尋根序曲:這裡有全新雲中書院,更有歷史悠久的古城牆

城牆見證這座城市的滄桑

2 城磚的痕跡是英雄的徽章

也許是看到我很有興致深入瞭解上海古城牆,大境閣的一位老師,為我講述了不少上海老城牆的典故。

他告訴我,上海在元代建縣時,並沒有城牆,到了明代中葉時,上海人口稠密、商業發達,為了

抵抗海上倭寇侵略,明嘉靖年間三個月時間趕築起了一座周長9華里,高2.4丈的城牆,城牆外還有周長1500餘丈的城壕,守衛上海近三百年沒有被戰爭侵擾。到了明萬曆年間又建造起大境閣。清嘉慶改建三層高閣。

近代以來,大境閣內文人墨客往來很多,有著名畫家任伯年,朱屺瞻等,還有崑曲名家在這裡辦崑曲學習班。這並不一直是安靜之地。看來是我自已為是,上海古城牆並不寂寞,只是比較低調。

他說起古城牆的歷史,興致滿滿,讓人彷彿穿越數百年曆史看到了戰火紛飛的時代和文人墨客來訪的場景。

上海文化尋根序曲:這裡有全新雲中書院,更有歷史悠久的古城牆

上海文化尋根序曲:這裡有全新雲中書院,更有歷史悠久的古城牆

有年頭的城磚

再看那城磚上,有同治年還有咸豐年間的字樣。這又是怎麼回事?老師說是這些是當年抵抗英法聯軍後,為修補城牆保留下來的城磚。原來這一塊塊城磚見證了不止一個朝代的戰爭。

到了民國初年,上海為了經濟發展,城牆被拆,只有大境閣保留下來。最後倖存近五十米的城牆。

這時,再看那牆面,有一個個坑痕,這些斑駁的痕跡就是當年戰爭留下的印記。這是守衛上海的城牆,原本就是用來抵禦外敵的烽火制勝臺,並不僅僅為了今人的文化探尋。它在當年有最實際的價值。正像大境閣廟前旗杆護柱樁石,還有大境閣門前曾為兩江總督提字大千勝境,後改寫為大境字樣的牌坊,聲名在外,有傲氣也有氣節。

時間終於來到1992年,當時的上海南市區政府耗資900萬元,將古城牆和大境閣原樣修復開放。從這時開始,想要探訪城市歷史的人們,就開始陸陸續續前來。

熱心的老師不方便透露名字,他建議我,如果你和你的朋友都很感興趣深入瞭解上海的歷史,還是去上海圖書館吧,那裡是上海歷史文獻最齊全的地方。這是一個很好的建議。

上海文化尋根序曲:這裡有全新雲中書院,更有歷史悠久的古城牆

上海文化尋根序曲:這裡有全新雲中書院,更有歷史悠久的古城牆

過去的上海縣地圖可見環城圓形城牆


上海文化尋根序曲:這裡有全新雲中書院,更有歷史悠久的古城牆

3 習慣的地名背後是我們的文化之根


走出大境閣,心生無限感慨。

也許上海的古城牆,遠遠不及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西安古城牆那麼有知名度,只留下部分城牆舊址,更不像北京古城牆那樣被很多人可惜。甚至有很多人不知上海有古城牆,彷彿上海灘原本沒有城牆,才會海納百川迎接南來北往的客人。

但歷史終究是歷史,是確確實實存在的,戰爭和硝煙,還有文人墨客的故事,尤其是有真實的印記在城牆上,本地文人的口口相傳和歷史典籍中

從大境閣出來,還想探訪一下上海原城牆所在地,是最能看清老城廂界線的一個環城圓路,中華路+人民路。不過這條環城路,兩條腿是走不完的,需要真正的11路公交車才可以。天色已晚,否則倒是可以再好好看看。

查資料可以發現,上海的這個環城圓路的源頭,上海建造城牆時,曾環城開掘城壕長150餘丈,廣6丈,深1丈7尺,外與黃浦江、內與大小河浜全線貫通,通接湖汐。城牆周長9裡、高2丈4尺,有6處城門,從東向南(順時針)依次為:“朝宗門”(大東門)、“寶帶門”(小東門)、“跨龍門”(大南門)、“朝陽門”(小南門)、“儀鳳門”(西門)。

如今在上海,還保留著這些地名,大東門小東門,大南門小南門,還有名氣更響一點的老西門。這些也是我們經常在生活,工作中走過路過的地方,在看似習以為常的地名背後有著深厚的歷史故事。

上海文化尋根序曲:這裡有全新雲中書院,更有歷史悠久的古城牆

老城廂弄堂

上海文化尋根序曲:這裡有全新雲中書院,更有歷史悠久的古城牆

松江廣富林遺址公園

4、城市學者口中的上海之根多種說法


有專家說上海之根在上海老城廂,依據是元代在設置上海縣,上世紀90年代上海市政府舉辦的上海建城700週年慶祝活動,也是根據這個時間。

還有人說上海之根在松江,這些年這種說法受到廣泛的認可。理由是唐朝就設立了華亭縣,宋朝華亭縣升為華亭府,又更名為松江府,下轄華亭縣和上海縣,構成早期上海的行政格局。

還有學者說,公元1008年宋真宗時期,成立“上海務”。這才是上海地區最早的行政機構,其職責是管理釀酒、徵收酒稅。從時間上看,雖然華亭縣建制早於上海務的設立,但對後來的上海鎮、縣、市的行政區實際管轄,“上海務”才算得上是真正的“上海之根”。

究竟哪裡才是上海之根呢。

也許就像一位上海石庫門文化研究中心專家所說,歷史上的上海行政區域有過多次大變動,上海之根、上海之源和上海城市之根都限在某一歷史時期,不能籠通稱之。

這樣的話,對上海之根的解讀似乎又開闊了些。因為不同歷史時期,上海行政區域格局解讀不同,上海之根的解讀自然也就不同。

我們探索上海古城牆,正是從更廣泛的上海文化之根意義開始探訪。

上海文化尋根序曲:這裡有全新雲中書院,更有歷史悠久的古城牆

這座城市不僅有過去還有未來

5 不僅探尋地域文化,更要傳承文化精神

我們不僅可以從不同時期的上海之根,上海城市之根去探尋,還從更豐富的上海文化之根去尋找,不僅探究近代上海,還追訪古代上海,不僅上海的地域源頭,還有上海人的文化精神源頭來自哪裡,做更豐富多元視角的探訪。去和今日的上海文化生活做一個連接。

未來的一段日子,我願意和你們一起,就像曾任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的學者葛劍雄老師所說,傳承,不僅有全方位地“傳”,還要有態度地“承”繼,更要有創新性地去學習和創造,才適合這個城市傳承和更新都需要的時代。

習慣了去遠方,不妨走走自己生活的這座城市,習慣了往更高更快,不妨放慢腳步,回看一下有歷史風雲有煙火氣息的城市故事吧。在你生活的這座城市不僅有高度速度,還有深度和厚度值得去探尋。

有興趣的朋友,我們一起走走自己生活的這座城,探究文化歷史城市,留言聊聊下一期我們去哪裡吧。

附 上海其他古城牆現狀

上海文化尋根序曲:這裡有全新雲中書院,更有歷史悠久的古城牆

川沙古城遺址公園

川沙城牆:現存東南牆段約70米左右,位於觀瀾小學(城廂小學)附近,現為古城遺址公園。

上海文化尋根序曲:這裡有全新雲中書院,更有歷史悠久的古城牆

嘉定西門

上海文化尋根序曲:這裡有全新雲中書院,更有歷史悠久的古城牆

嘉定南城牆

嘉定城牆: 現存古城牆分為南門、西門兩段,各長約120米。是目前上海市保存最完整、最長的古城牆。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佈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上海文化尋根序曲:這裡有全新雲中書院,更有歷史悠久的古城牆

奉城印記

上海文化尋根序曲:這裡有全新雲中書院,更有歷史悠久的古城牆

奉城城牆:奉城萬佛閣,在浦南運河的護城河附近,由原老城北移40米而來。

高橋城牆:浦東高橋鎮老寶山城遺址。現為上海市古文化遺蹟保護單位。

寶山城牆:現古城牆遺址臨江公園內,歷經海潮侵蝕,重大戰事,保留一段古城牆。

松江城牆:松江唯一保留的古城殘垣遺址在一個靶場中。保留完好。

作者簡介:。作者原為移居上海文化雜誌副主編,曾採訪寫作城市文化多年,後運營文化自媒體數年,仍然熱衷走訪城市和人的故事。我願陪你一起走走聊聊上海的城市歷史和人文故事。

近期推出上海文化尋根系列,走讀思考那塵煙中的城市歷史,歡迎隨我一同探訪生活的這座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