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被性侵時, 受到了哪些傷害?

人的大腦皮層,要到二十多歲才會完全發育好。在此前,未成年人都處在心智並未完全成熟的階段,

無法最好地保護自己的邊界與利益

這種“難以自保”,就導致未成年人在被性侵犯後,更容易誤以為這是自己的錯,以為是自己導致了性侵發生。如果侵犯者是TA原本尊敬信任的成年人,未成年人就更容易消極地看待自己。當未成年人孤立無援又極其痛苦時,甚至會主動合理化性侵者的罪行

未成年人被性侵時, 受到了哪些傷害?


如果侵犯者是TA原本尊敬信任的成年人,未成年人就更容易消極地看待自己|圖蟲創意

未成年性侵受害者的痛苦往往是持久的,她們中的許多人長期處於抑鬱、內疚、羞愧和自責等複雜的情緒中,無法順利地與人建立人際關係,比如很難真正信任他人,畏懼親密關係,更容易陷入到不健康的虐待關係之中。

曾受過性侵的未成年人,被觸摸時更容易有噁心和內疚感。受害者成年後的性慾和性快感都有顯著下降, 難以享受“性”的快樂,也更容易只將性行為視為親密關係中必須要盡到的義務

被性侵絕不等於“一輩子被毀”。但也不可否認性侵造成的真實傷害

。有些受害者忍耐多年,才會吐露一二。有些受害者則選擇了終身沉默。而每個克服重重障礙站出來報案的受害者,都擁有超乎常人的勇氣和堅強。

美國最大的反對性侵暴力組織(Rape, Abuse & Incest National Network)曾經總結過關於未成年人可能被性侵的跡象:

生理跡象

1.罹患性傳播疾病

2.在身體敏感部位發現來歷不明的創傷,衣物和床單上發現來歷不明的血跡

行為信號

1.體現出與年齡不符的性知識瞭解度,以及性好奇

2.重新出現尿床行為,常伴隨噩夢,夜間驚厥

3.拒絕獨處,或者拒絕與某些特定成年人在封閉空間中獨處,表現出渴望遠離後者

4.對更換衣物,或者沐浴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反感

心理信號

1.沮喪,低落與焦慮

2.對正常兩性交往以及相關話題表現出異乎尋常的羞恥與罪惡感

如果成年人試圖侵害

反過來,如果成年人正在或試圖侵害他們身邊的未成年人,可能會有以下徵兆:

1.頻繁跨過身體親密邊界,即使在未成年人明顯表示不快的情況下

2.試圖越過其父母,監護人或在父母/監護人不知情的情況下與未成年人建立親近關係,且這種關係不符合雙方年齡差距

3.試圖與未成年人談論關於其身體隱私的話題

4.在本身社會職責和家庭義務之外,頻繁試圖與未成年人獨處

5.對未成年人關於兩性關係的困惑問題表現出異乎尋常的興趣

6.無緣無故贈予未成年人禮物

記住這些徵兆,關注身邊的未成年人,在感覺不對時主動詢問。你伸出的援手,也許會改變一個孩子的一生。

對未成年人的性侵犯與性剝削是犯罪,絕不應被合理化浪漫化。想傷害孩子的人永遠存在,但想保護孩子的人才是大多數。當整個社會建立共識,

支持受害者,嚴懲犯罪者,就能鼓勵更多沉默的受害者報案,讓更多藏身暗處的罪犯得到懲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