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一匡|浜鎮那條僵黃泥路


我是崇明浜鎮西街人,兒時在浜鎮小學讀書。要是有人問我,上小學期間,什麼事情讓你覺得最為難?我的回答是,最為難的事,既不是學習上有什麼困難,也不是沒有小朋友跟你玩耍,更不是冬天的寒冷與夏天的酷熱。而是颳風下雨天,上學或放學,必須要走的那條僵黃泥路。

從浜鎮中心的大橋到南面浜鎮小學的那段路,大概不足一華里,只有400米左右。如果大人去走,自覺幾步之遙。在晴天,小學生們上學放學走走也不算什麼。但若碰上颳風下雨對孩子們來說,那就真難了!

上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浜鎮東、西街道,上有涼棚下有石板路,無論晴天雨天,走路很方便。但南、北街上無涼棚遮攔,下無石板的黃泥路。尤其是大橋到浜鎮小學那一段,有大量上鎮趕集辦事的居民,又有上學的師生們。此外黃兆元汽車公司兩輛每天一班到縣城的汽車,也跑這段路。崇明島上多風多雨,風雨天那段僵黃泥路便是泥漿路、水潭路、冰雪路,也是小學生們的摔跤路,鎮上人稱呼為“閻王”路。

雨天裡一群群小學生們,頂著雨冒著風,個個艱難走著上學路。每朝前走一步都是陷阱,不知前面的漿泥有多爛,會滑多遠;水坑明晃晃,踏進去不知陷下去多深。不經意間一失足,就是一筋斗,渾身泥漿。一陣狂風,把雨傘骨刮反雨傘壞了,被淋溼一身水。尤其是冬天,身上溼了衣服,鞋裡灌進泥水,坐在冰冷的教室裡熬上幾節課實在太難受。

但一年之中也有幾個下雨天,是小朋友歡樂的時候。要是整個上午雨不停,或者上學時晴天,到臨中午時,突然變天下雨。家長會給孩子們一點零花錢,中午不回家,可買一點小吃。鎮上的幾家小吃鋪,此時都會拿著自家產品,這樣那樣的品種也不少,到學校吆喝叫賣。最誘人的,風味十足的,有武大郎的缸板餅,顧興其的臭豆腐,沈家婆婆的水磨粉圓子,陶介福商號印糕及各式糕點。孩子們雀躍相購,高興地吃得津津有味,但這樣的日子太少了。

雨傘是遮雨的工具。我們那時用的有花花綠綠的太陽傘,單色的油紙傘,黑色的綢布傘。但這幾種傘都有缺點,有的會漏雨。在狂風暴雨中很容易膨壞傘骨,經不住考驗。浜鎮西街上有一家陳姓的雜貨店,店老闆根據崇明島上風多雨大的自然環境,仔細研製一種竹骨、桐油布面的雨傘。抗風雨的性能特別強,得到大家的認可。雜貨店的生意火爆,全家人日夜加班生產。稍後雜貨也不經營了,改為陳記雨傘專營店。後來到了60年代,廉價而又實用的塑料雨衣問世,在抗雨歷程上前進了一步。

龔一匡|浜鎮那條僵黃泥路

雨鞋也是雨天必不可少的裝備。最早的雨鞋叫做釘鞋, 桐油釘鞋不知始於何年何月,早在明清時的釘鞋,也叫鐵屐。鞋底施釘,鞋筒、鞋面塗敷桐油,清代趙翼在《陔餘叢考》中說,古人雨行多用木屐,今俗江浙間多用釘鞋。崇明當地,那時代家家戶戶婦女納鞋底,製作鞋幫,底和幫做好後,交給鎮上的上鞋店。鎮西街上有錢姓、石姓幾家上鞋店,店裡師傅們把鞋底和鞋幫鞝在一起,然後塞上模子,加以定型便成功了。各家各戶給鞋店支付少量的加工費。所謂桐油釘鞋,就是在成型棉鞋鞋底上訂上幾排特製鐵釘,棉鞋外面塗上幾道桐油,那一層層的油讓那釘鞋是油光水亮的,這樣可以防滑防水,崇明有句方言:“穿釘鞋走路,步步紮實”。穿上釘鞋,走在浜鎮石板大街上,發出響亮的叮噹聲。但釘鞋也有缺點;一是鞋幫低,容易灌水;二是鞋子太硬不跟腳,很不舒服。後來有了橡膠元寶鞋,穿著柔和舒服,但防滑防水性能差。於是一種半高腰的粗鞋底花紋膠鞋上市,進而有全高腰膠鞋,進一步加以完善,才基本上與當地的路況相適應。

社會是對自然的逐步認識而逐漸進步的。浜鎮南街上的那段僵黃泥路隨著時代的進步,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終於消失了,被改造為柏油路。從此解放了浜鎮人,尤其是浜鎮小學的學生們。現在這條路綠化成蔭,路面寬而平整。通衢大道上步行人並不多,走近路騎上電動車,走遠路的都坐上公交車或私家車,奔馳在美麗的祖國寶島上。過去朝這條路哭,現在朝“伊”笑。現在島上就是鄉間小道也是水泥硬化路面,各家各戶出門乾乾淨淨。釘鞋之類的用具更無用處,要進歷史博物館了。

心語

- END -

龔一匡|浜鎮那條僵黃泥路

龔一匡上海崇明浜鎮人。曾就讀浜鎮小學、大同中學,《新疆紡織工業學校》畢業。國企老總,任崑崙食品廠、聯合毛紡廠、喀什紡織品公司書記、廠長。高級經濟師,縣、處級國家幹部,在《西部》文學雜誌,《新疆通志》《喀什地區文史資料》《喀什市文史資料》刊物及《新疆日報》《喀什日報》上發表多篇文章。2002年退休。現任國家一級社會體育(太極拳)指導員。

龔一匡 心語 往期作品

龔一匡|崇明浜鎮上的教育世家 2019-11-28

龔一匡|讀崇明《龔氏家乘》族譜的幾點啟示和考辯 2019-10-22

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歡迎關注陸安心的私媒體“心語”。(微信號:anxin20141124)也可掃描上面二維碼或長按二維碼關注。感謝您的支持!


Copyright © 2014-2020 心語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