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張磊對話黑石蘇世民:當下最大的投資機會在中國

記者 | 周伊雪

“一定要先保證當下經營業務是穩定的,再觀察危機之後有什麼新趨勢。”

對於企業該如何應對疫情危機,4月10日,黑石集團董事長兼CEO蘇世民在中信出版集團為其新書《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舉辦的線上發佈會上這樣說道。

黑石集團是全球最大的另類資產管理公司之一,從早年的私募股權投資業務起家,目前橫跨地產、PE、信貸和對沖基金四大領域,管理資產規模達到5450億美元。此次蘇世民的自傳在中國出版,亦獲得了財經圈內諸多人士推薦。

對於眼下席捲全球的疫情危機,蘇世民建議,作為企業,首先要確保有足夠的資金。作為一個企業家,必須要為明天做準備,不能夠怠,一定要做好打攻堅戰的準備。二是要保證員工得到保護,因為員工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最後,必須要觀察全球的趨勢如何走,比如要跟進資本市場的情況,抓住適合的機會。

“ 一定要先確保當下的經營業務是穩定的,再觀察危機之後有什麼趨勢。”蘇世民說。

在此次線上發佈會上,與蘇世民對談的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對此表示贊同。他認為,在危機之中,企業只有兩個原則,第一是活下來,保持在遊戲中不要出局。“只有保持在場,才能看到許多東西,把自己對於市場的反應鑑別出來,成為經驗或者教訓。”第二個原則是,記住第一條。

去年,軟銀支持的明星獨角獸公司WeWork估值大幅下跌,企業經營陷入困境,至今仍紛爭不斷。近期,一路狂奔的瑞幸咖啡曝出財務造假事件。無論是中美,對於長期不盈利科技企業的估值和商業模式,都在引發更多反思和質疑。

蘇世民坦言,黑石對於投資科技公司“極為謹慎”。“我一直還是相對比較保守的,不太容易賠錢”,他說,“在科技領域,人們追求市佔率,獲得規模效應,寄望於最終能盈利的商業模式,問題在於人人都用這個模式,會令每家企業都更難活。”蘇世民認為,隨著疫情、經濟和市場環境的改變,投資機構會更保守,這類商業模式仍然會存在,但不會再那麼普遍,受投資者歡迎。

張磊則認為,要關注公司的長期價值,而非一些簡單的概念,但他坦言,“在實踐中分辨兩者並不容易。”

他表示,高瓴看重的長期標準包括時間、價值創造。對於企業的商業模式,也要關注“時間是朋友還是敵人”。比如亞馬遜,更關注十年二十年的產品價值,而不是短期內是否會賺錢。張磊舉例稱,高瓴投資的在線會議平臺Zoom也是大概一年前才開始盈利。

“對於企業家來說也是一樣,不要看市場能給你何種估值,而是看你能創造何種價值。”張磊說。

疫情之後,全球經濟和發展格局或將發生變化,市場普遍關注目前最大的投資機會在哪裡。蘇世民稱看好房地產行業。“比如美國的房地產。大家在買房這方面可能還是有很多需求的,很多公司的報告也顯示房地產仍有較好的前景。全球範圍內,在地產領域,買倉儲地產是個大機會,源於各類地產價格都下降,而倉儲空間是全球越來越多國家更多利用網購環境下最需要的。”

其次,在線學習、遠程技術等疫情期間的熱門行業,以及虛擬技術也都是蘇世民所看好的高科技投資機會。

張磊認為,最大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當下是重倉中國最好的機會。他表示,雖然中國也面臨老齡化挑戰,但中國同時蘊藏著巨大需求潛力。比如城市化進程中,人口從農村到城市的遷移,仍會長期支撐中國經濟增長。

具體來說,他看好三方面的中國產業投資機會:

一是科技創新企業。消費互聯網滲透總體已經到頭,未來機會在服務企業。近期,高瓴推出百億人民幣規模的高瓴創投,會專注技術和產業創新方向。

二是醫療健康產業。中國還在起步階段,蘊藏著非常大的需求。這個領域的創新規律決定了,需要“不求短期回報”的長期價值投資支持。

三是實體企業轉型,比如百麗、格力電器等實體產業,正在不斷拓展渠道,實現線上線下全渠道覆蓋。這兩家公司也是高瓴重倉投入的實體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