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生活垃圾與環境治理

在城市化建設加快的步伐之下,好美諸暨是否能永駐江南之秀色?這一問題關係著我國“綠水青山”的福祉,也關係著“金山銀山”的長遠發展。諸暨作為秀色江南的一角,也曾面臨著諸多城市存在的困境——“垃圾圍城”。

如若垃圾堆積,何談城鎮之美?如若河道汙穢,又怎言水鄉之秀?

為了破解垃圾圍城,守護這方秀美之景,諸暨以農村治理為切入口,早在2014年便拉開了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帷幕。

四年以來,從行政村到全市所有鎮鄉、街道,諸暨利用太陽能堆肥、高速堆肥發酵(機器)、厭氧發酵(沼氣)、戶式堆肥等方式實現農村垃圾的減量化、無害化處理,不斷擴大垃圾減量化試點工作,在實踐中探索出微生物高速發酵、沼氣厭氧、太陽能堆肥等多種處理模式,掀起了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一場“綠色革命”。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實踐和努力,2016年,諸暨生活垃圾處理量首次實現負增長,打破了長期以來生活垃圾處理量只增不減的局面。2017年,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處理工作將再次擴面,諸暨468個行政村(33萬農戶)全部完成垃圾分類,覆蓋率達100%。

成績的取得一方面得益於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制度的推行,一方面離不開創新的垃圾處理模式。而事實更無比有力地證明了,垃圾分類與垃圾減量之間存在著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在推進垃圾治理的過程中,為實現全覆蓋目標,諸暨還啟動了47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示範點、示範村建設獎勵。激勵手段以及保潔隊伍的建設不僅大大增強了諸暨群眾對於垃圾分類的參與度和積極性,還提高了源頭分類分類質量和處理效率。

諸暨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講方法,用技術,可謂使出了渾身解數。自2017年開始,諸暨多個鄉鎮便開始推行垃圾分類智能化巡檢系統。目前巡檢智能已升級成了全線智能,不僅覆蓋農戶,而且垃圾清運車、終端站點均進入智能系統聯網統一運行。垃圾分類與垃圾收運正在智能技術的幫助下發生著深度融合,諸暨的綠水青山也在科技的進步中奏響了綠色治理現代化的樂章。

2018年,諸暨印發了《2018年諸暨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置提升行動實施方案》,在生活垃圾處置上尋求更進一步的良方。“完善、創新、提升”已成為諸暨破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難題的不竭動力。而在“群眾受益全面、設施覆蓋到位、處理運行常態、減量效果明顯、資源循環利用”工作目標下,更加完善、穩固的“四分四定”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體系正在建立。

方案提出,力爭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正確率達85%以上,資源化利用率達90%以上,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好美諸暨也將在全面建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長效機制的一步一腳印中永駐芳華。

據悉,諸暨市今年目標建成5個市級垃圾分類處理示範鎮鄉(街道),50個市級垃圾分類處理示範村,27個市級智能化垃圾分類處理示範村。

微生物發酵處理站、沼氣厭氧處理站、太陽能處理站、垃圾分類全線智能系統、獎勵機制的建立、分類與收運體系的融合,諸暨的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在大大小小的鎮街次地鋪開,從一個個綠色縮影拼組出環保示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