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避開猛烈的狂喜,自然也不會有悲痛的侵襲

五十個心靈成長問答 心理學專業人士解答


你的困擾,我也有過。

你的傷心,我也有過。

你的不開心、你的不甘心,

我都有過……

被理解,

是這個世界上美好的事情之一。

五十個心理問答,

來自真實心聲與真實需求,

來自心理學專業人士的耐心解答。


艾默生在《獅身人面像》裡有一句“痛苦的底下是快樂,快樂的底下是痛苦”。的確如此,痛苦和快樂都是生活的常態,不僅是兩種相對的狀態,更重要的是,它們就像是對孿生子,往往我們只注意到那些悲傷與挫折,卻不知如何“戴著枷鎖舞蹈”,本期節目咱們就來學習一下怎樣與痛苦握手言和、與快樂平和相處。

——本期嘉賓王凱旋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在讀心理學博士


Q


為什麼快樂那麼短暫,而痛苦是那麼劇烈且深刻呢?


A


很多人希望無憂無慮,快樂永恆,但從生命的本質而言,正如叔本華所說:痛苦是生命本身產生的,而生命又是意志的現象。也就是說,只要生命存在,每個人註定要在追求一個又一個目標中付出努力,承受壓力,抑制渴望,忍受痛苦,簡而言之,痛苦就是生命的常態,我們的慾望和恐懼也是來自於此。然而,生命同樣也是積極永動的,“生的力量”會促使人類自身尋求釋放壓力的途徑,並且用解決問題後的快樂來消除痛苦所產生的心理不平衡。

所以,追求快樂的慾望與痛苦的產生原因一樣,也是生命本質的另一個重要元素,既然快樂是需要追求的,這代表著快樂必然不是永恆的,正是快樂的這種不穩定性決定了我們總是尋找快樂。痛苦和快樂總是不斷循環。有一部分的人,是為一瞬間的美麗歡愉而活著的。《卡拉馬佐夫兄弟》裡說,如果一個人能把許多這類的回憶帶到生活裡去,他就會一輩子得救。


若能避開猛烈的狂喜,自然也不會有悲痛的侵襲


Q


在這之前我一直認為,人成熟的表現就是有能力讓自己的生活永遠沒有痛苦,永遠快樂,這樣的想法現在看來是不合理的,原來快樂與痛苦是生命存在的共同表現啊。這讓我想起太宰治先生在《人間失格》裡說道:“若能避開猛烈的狂喜,自然也不會有悲痛的來襲。”既然快樂和痛苦是循環反覆的,那老師,我們要如何做才能讓自己減少痛苦,享受更多的快樂呢?


A


我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做。第一個方面就是,我們可以換個角度看痛苦,“一枚硬幣都有兩面的”,痛苦除了我們大眾意義上是負面的、消極的,也是有正面價值和意義的。痛苦會通過不同的情緒體驗表達出來,比如:憤怒、焦慮、恐懼、失望、內疚等。很多人會害怕這些消極的情緒體驗,會覺得這些是“不好的”或“不合理的”,但其實,這些不良情緒都是很正常的,我們要感謝自己不壓抑這些情緒,因為正是它們的到來,才使我們敢於面對自己,從痛苦的內在根源找尋自我完善的動力,“每一種痛苦都是值得敬畏的”,這些痛苦會讓我們變得更好。

第一種痛苦是通過焦慮表現的。基本都是迷茫,沒有目標,缺乏控制感,焦慮會指引我們反觀現在,從自身已經擁有的資源、能力,從自身的角色和與他人的關係去找尋解決方案。

第二種痛苦是通過失望表現的。失望其實分為兩種:一種是對他人或事物的失望,它必然來源於想控制人或事的企圖;第二種是對自己的失望,這來源於對自己的高要求,不接受現階段的自己。只有區分清楚是哪種失望,我們才會有明確的方向。對他人失望的時候可以問問自己的“控制慾”是否合理且程度適宜,而對自己失望的時候則可以覆盤一下給自己制定的計劃和目標是否太過於遙遠,並適當做些調整。

第三種痛苦是通過內疚等表現的。這種情緒會指引我們回顧過去事件中那些未完結的部分,明白那些未完結事件的意義,把它們轉化成力量去推動自己把未完結的部分完成。簡·諾克寫的《拖延心理學》裡有一句話,“拖延從根本上來說不是一個時間管理的問題,也不是道德問題,它是一個複雜的心理問題”,所以這種時候我們就需要反思一下我們在專注力和目標設定上出現的問題。


Q


那如何減少痛苦,學會“樂觀”呢?


A


首先,樂觀就是學會解釋。當壞事情發生時,悲觀者傾向認為壞事情發生在他們身上的原因是會永久存在的。既然永久存在,壞事情就會不停地發生,變成一個惡性循環。他可能會說“永遠沒有人會和我做朋友”、“完了,考砸了,我真笨”;樂觀者則相信導致壞事情的原因只是暫時的,只要是暫時的,未來就會變好。他可能會說“今天是因為小明生我的氣才會不跟我玩”,“我並不比別人笨,相信經過努力,我的成績會趕上去的”。這並不是給自己找藉口,而是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換個思維方式分析問題,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當好事情發生時情況正好相反。

其次,樂觀就是學會接受現實。當遇到問題時,我們要客觀合理地分析問題,把人和事情分開,就事論事。有時外界的客觀條件是不以我們的意志而改變的,我們只有放鬆心態,不怨天尤人,才能有另一番天地,“萬里歸來年愈少,笑時猶帶梅嶺香”的蘇東坡就是典範。

再次,樂觀就是要學會認識自己,接受自己,對自己負責。有時候,我們因為與自我“朝夕相處”,所以比其他人更瞭解自己,有時候,我們又因“只緣身在此山中”而不識自我的真面目。所以,要接受自己的優點,更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只有這樣才能坦然面對成功與失敗,如果死揪著自己的缺點不放,就會變成一個惡性循環。

最後,樂觀就是要學會與壞情緒交朋友。壞情緒是會積累的,當它達到一定的量後,就會如洪水暴發一樣潰堤,失控後的行為可能會產生不可彌補的後果。找朋友傾訴或是大哭一場都是有效的可以釋放壞情緒的方法,發洩之後就要讓自己從負面情緒中抽離出來,有問題就去解決,如果一時半會想不明白,也可以尋求他人的幫助或是暫時緩一緩,我們要善待自己,順其自然,不刻意,不放棄。


若能避開猛烈的狂喜,自然也不會有悲痛的侵襲


擴展閱讀


心理痛苦:心理痛苦是一個內涵複雜的概念 , 基於人的體驗 , 認為心理痛苦是一種悲傷的情緒體驗;基於作用的效果 , 認為心理痛苦是一種力量 , 這種力量包括善和惡兩個方面 , 一方面 , 它反映了使人受其擺佈的惡和毀滅力 , 另一方面 , 它也反映出拯救人的善和活力;基於認識論的理解 , 認為心理痛苦促進人的認識更加深邃 , 但如果認識的方向不確定 , 最後導致的結果也不同;基於表現的形式 , 認為心理痛苦是人在外界事件影響下的一種內在精神活動 , 每個人感知的程度有差異。

內疚情緒:內疚是道德情緒中的一種 , 是個體認為自己的言行對他人的身體、精神、財產等造成了傷害 , 或違反了社會道德標準而產生的帶有羞愧、難過、後悔等消極的情感體驗 , 同時伴有強烈的補償行為傾向。


若能避開猛烈的狂喜,自然也不會有悲痛的侵襲


如何適應忙碌的生活?

面對壓力,我們有另外的選擇嗎?

你自律了嗎?

你會時間管理嗎?

如何與朋友相處?

失戀了怎麼辦?

如何學會與自己相處?

你有強迫症嗎?

職業生涯規劃如何做?

……

本書分為心理素養提升、積極心態構建、人際關係調適、身心疾病、職業就業定位、心理技術運用六大篇章,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將專業內容生活化,彷彿一位耐心的老師,一對一為你答疑解惑。

願本書可以成為你人生的助力,

願你找到自我,找準定位,

從此,發光發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