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行業“全面碾壓友商”成核心指標下,失落的用戶群體誰來撈?


手機行業“全面碾壓友商”成核心指標下,失落的用戶群體誰來撈?

“全面碾壓”正成為手機行業的熱詞。

早在去年,餘承東就在接受採訪時提到,“今年雙11開始,在中國,我們華為的旗艦產品將會全面的碾壓性超過蘋果”;再到今年雷軍也繼續延續了小米數據對壘的思路,在2月小米10系列發佈會上處處曬指標“碾壓友商”,並自豪地總結“在友商指定的賽道,在友商搶跑3年的情況下,在相機技術上小米第一次超越了友商”;不久後,Redmi K30 Pro旗艦新品發佈會上,盧偉冰又立下flag,表示在2020年要完成對榮耀品牌的全面超越。

“手機行業是一個競爭激烈的行業”,雷軍在小米十週年時有感而發,這點我們都知道,也熟悉了手機發佈會上的跑分與友商對壘環節,但從近些年起,這種“對壘”逐漸轉為了對標,甚至“參照“——以友商發力的領域作為自己的主攻方向。

手機行業“全面碾壓友商”成核心指標下,失落的用戶群體誰來撈?

“緊盯用戶”的產品金律,正在手機行業中動搖。

【發現這批消費者,才是小米的第一貢獻】

小米十年了,雷總和媒體都不禁憶往昔,盤點小米對手機行業的改變與貢獻。

但要我說,十年前,小米和魅族的第一貢獻,就是在諾基亞、摩托羅拉、HTC、三星等傳統手機品牌主掌市場時,首先告訴了行業:在我們認知之外,還有這麼一群更懂手機且願意在網上買手機的消費者群體存在。

如果不是魅族貼吧互動模式與M8的成功,雷軍不會得到啟示可以先在網上和粉絲共創MIUI再造手機;如果不是雷軍不斷以小米數代產品的銷量遞增,搶走了傳統手機行業的蛋糕,那些老玩家們也不會在意這批消費者的存在。

手機行業“全面碾壓友商”成核心指標下,失落的用戶群體誰來撈?

(小米五位創始人“喝粥”)

2011年,初來乍到的小米1一經發售不到5個月就銷量超過100萬臺,8個月突破300萬;2014年,小米全年出貨量達到 6112 萬臺,同比去年增長227%,含稅收入 743 億元增長 135%。這部分互聯網消費者的數量以及價值,已毋容置疑。

因為看到了這批消費者,傳統品牌與互聯網公司紛紛入局,一時間360、樂視、大神、小辣椒、ZUK、樂檬等等互聯網手機品牌大爆炸。

這批互聯網消費者到底是誰,有什麼特徵?

他們常上網,習慣於從互聯網上了解信息;他們對手機等數碼產品熱愛且熟悉,懂得每項科技到底需要多少成本,也知道這項科技能有啥用;他們希望體現到能改變生活的新科技,卻不願為噱頭買單看重實效。

這從小米歷代產品落點也可以直觀看出,小米1是國內首款雙核1.5GHz主頻手機,小米2是全球首款採用28納米四核1.5GHz處理器還有超大運存,從小米5起小米不斷提及“黑科技”以滿足他們的科技探索欲。而在極客宅男很少用到的拍照等功能上,小米只求過關不求出彩,這種明確地取捨,成就了小米的成本控制與售價控制,讓小米在同價位端產品中脫穎而出。

正因如此,這批消費者也常被成為追求“性價比”消費者,實際上,他們追求的是,量入敷出、只為偏愛買單。

可當今天,小米也跟隨三星、華為,把一億像素、拍月亮作為自己的核心賣點時,以至於有人認為“似乎已經忘記了自己原來產品設計中的取捨定位”。

當然完美大家都愛,但前提是“誰”心目中的完美。如果脫離了目標消費者的完美,難免淪為中庸,這樣的完美就失去了意義。

當然,在競爭中將友商分析作為必要項,有助於一個品牌正視自我、及時糾誤、完善短板。可非要把自己的短板變成長板,硬是把大量人力物力投入自己目標受眾本不在於的地方,只為比對手的長板長,似乎有些事倍功半。

可能有人會說,為了求高端,都會追求全面。可事實是越是高端產品,越需要在普世價值中尋找屬於自己的獨特印記,比如沃爾沃的安全、寶馬的速度、奔馳的舒適。基於核心目標用戶使用場景下的極致打磨,貼心設計,自然可以讓用戶願意為之付出更多,這才是產品走向高端的進階之路。

雷總曾經說過,“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如果不同品種的花都開成一個顏色,還有何選擇而言?

【被忽略的群體與他們的需求】

愛上網、懂科技、有偏愛的互聯網手機用戶正越來越多,因為這正是當今年輕人的樣子。其實這在安德森《長尾理論》中也有提到,“過去,專業者和業餘者之間永遠存在一道界限,但在未來,將兩者分開來談也許會變得越來越難。”

與十年前極客群體不同,今天的90後、00後是當仁不讓的互聯網原住民,他們早已習慣於從網上了解信息,在網上消費。而且在“理性選擇”與“只為喜好買單”兩點上,比當時的極客更甚。

手機行業“全面碾壓友商”成核心指標下,失落的用戶群體誰來撈?

蘇寧易購和易觀聯合發佈的《95後年輕人群消費趨勢洞察2020》報告指出,年輕人雖然消費慾望旺盛,但和上一輩“貴的就是好的”消費觀念不同,95後不盲從價格,有理性成熟的消費思考,他們會在有線的消費預算裡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產品。在95後的消費觀裡,“為所愛買單”才是有價值的,工作學習已經很辛苦了,找到生活的樂趣所在才是首要任務。

而從另一份報告來看,遊戲正成為年輕人的新偏好之一,可以說,這相較於十年前也是新生代人群在使用手機上的習慣進化。

極光發佈《2019年手機遊戲行業研究報告》指出,我國手遊用戶MAU達8.25億,人均每月遊戲時長 879 分鐘,重度手遊用戶主要為年輕學生和中年白領兩類人群,佔比超過 5 成。

極光報告同時指出,即時戰略(如王者榮耀)和飛行射擊(吃雞類)是最受用戶歡迎的手遊類型,這兩類遊戲在90後、00後中更加流行,對於這兩類考驗即時操作的遊戲來說,可想而知玩遊戲時的流暢感和沉浸感要素,比如性能,比如視覺、聽覺、觸覺項,有多麼重要。

如果是以前,魅族、小米一定會是他們的最佳選擇,但這在今天有了些變化,因為不可否認的一個趨勢是,各手機品牌正在高端化上尋求大一統,在追求樣樣能打同時自然帶來了價格的水漲船高。

這裡有個誤解需要澄清下,年輕人是求便宜的消費者嗎?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千元機都宣傳為年輕人手機,但我們實際看到的卻都是上了年紀的人才在用:價格不是如今年輕人的考量點,生於物質富足的年代他們在支出上不差錢,只是要看到底花在哪裡。

瞅準了這樣的機遇,一系列遊戲手機應運而生,高性能、高配置、遊戲場景優化,值得肯定,但即便如此依然有不足。在我和身邊年輕人交流時發現,外形和重量是他們繞開的兩個核心因素:

紅魔、黑鯊、ROG等遊戲手機外形太過出挑,給人一種非主流的感覺,而對於馬上要進入職場和已經在商務場合頻繁出入的年輕人來說,更顯得不合適。重量上的吐槽也是年輕人的共鳴,大於200g的手機重量的確可以成就更長的續航,但時間久了卻“電量受得了手受不了”。

失落的用戶群體依舊在尋找更適合他們的“菜”。

可能正是瞅中其中的機會,OPPO在發力Ace上越來越篤定,相較於打造一款互聯網水統機,OPPO似乎更願意為用戶做出適合他們的選擇。昨天OPPO官宣了Ace系列獨立,它所瞄準的超級玩家群體,恰是這批失落的性能玩家。

手機行業“全面碾壓友商”成核心指標下,失落的用戶群體誰來撈?

黃章曾在2014年內部講話中提到,他認為可以在中國做好互聯網手機的只有三個人,恐怕當時他沒有想到過今天OPPO的入局。

從Ace一代以及目前Ace2爆料信息來看,OPPO似乎在性能玩家喜好的把握上,比資深的互聯網手機品牌更為精準,高性能+場景化痛點優化外,OPPO還不惜將自家最尖端的快充技術首發於Ace系列,來滿足年輕人嚐鮮新科技的慾望。

比如,Ace一代產品有90Hz屏幕,外形主流卻在遊戲場景上打磨細膩,搭載立體聲雙揚聲器、4D震感線性馬達等,還全球首發65W有線快充,收穫了不少好評。

在沈義人在昨天微博發佈的“致Ace玩家的信”中也提出了“共創”一詞,這與小米創立之初的“用戶參與”非常像,而在他微博中也提到OPPO在Ace一代互動中已經收穫了20000+的用戶反饋,“Ace團隊的熱愛,讓Ace誕生,超級玩家的熱愛,讓Ace系列成長”。

你可能很難想象,OPPO竟然用小米曾經的共創玩法,與小米的用戶走到了一起。

而從最近的媒體爆料來看,Ace2將在高性能的基礎上將機身重量控制在185g,並極有可能搭載目前最快的40W無線技術,如果真的如此,很難說年輕人不為此心動。

Ace系列究竟能從資深互聯網手機品牌手中搶走多大蛋糕尚未可知,但無論如何,OPPO的新動作都警示了手機行業裡的其它玩家,不要只盯著友商來超越,而是迴歸到用戶所需的場景訴求上,如果他們想要高性能、遊戲體驗優化、用得上的新科技,就在這方面滿足他們,而不是讓他們花冤枉錢。

安兔兔最近發佈的3月5G手機性價比排行榜也說明了這一問題,全面表現出色的小米10 Pro、榮耀V30 Pro、華為P40 Pro均沒上榜。這意味著百倍變焦、一億像素、8K視頻等影像增益項在高性能要求的用戶面前幾乎沒有存在感,而在這些部分上不得不多花錢,反而攤薄了他們對一款產品在性價比上的好感。更不要說,有些網友反映,在他們拍照最常用的場景,比如拍文檔、拍PPT時一億像素反而拖了後腿,自帶景深效果讓畫面兩端文字看不清,南轅北轍。

【在寒氣逼人2020年,手機廠商更需要回歸用戶】

趙明曾說,希望手機行業大家都槍口抬高一寸不要再追著彼此打。

實際上,從“盯友商”回到“盯消費者”,這在環境惡劣的2020年,不僅僅是一個品牌愛惜羽毛的應有之舉,更是不被寒流淹沒的求生之舉。

全球性的需求下滑已經非常明顯,據Canalys在2月底的預測,全球手機市場跌幅將在4%-13%之間。Strategy Analytics報告中也指出,智能手機換機率和5G的普及無疑已經放緩,37%的人推遲了購買新智能手機的計劃,而32%的人推遲了升級5G服務。

這意味著消費者荷包收緊,在消費選擇上更加審慎,但凡不能給他們生活帶來實際提升的,都會被放棄。而此刻正是考驗廠商判斷力的時候:只有找到“剛需”才能獲勝。

但剛需與偽需求之間並非絕對,所謂“順得哥情失嫂意”,認準用戶才是解決一切的起點。迴歸到我們剛剛所說的性能玩家來說,只有兩方面是他們的真需求:一是在常用場景的深度打磨優化,二是足以改變他們生活的極致科技力。

場景優化已不必多說,在極致科技上,從當下情況來看,高刷新率屏幕已經成為旗艦標配,高像素和百倍變焦應用場景尚少,唯有高速率的無線充電在今年還有一點的突破性。以往無線充電受限於速度慢無法充當主力充電,倘若今年真能將40W無線快充普及,倒有和有線快充掰手腕的潛力。

當然考驗過後,聰明的廠商也將獲得獎賞。雖然目前需求放緩,但5G終究是大趨勢,被抑制的需求終將爆發,廠商在冰封期積累的每一個用戶口碑,都可能帶來數倍的市場影響。

無論如何2020年將是手機行業競爭變局的關鍵一年,是時候迴歸初心,深耕用戶了。

王冠雄,新經濟觀察家、意見領袖,首個豎屏科技脫口秀雄辯·科技show主講人、十大自媒體(見各大權威榜單)。曾在阿里巴巴、360、搜狗、藍港等著名互聯網公司負責相關營銷工作,參與4次IPO,橫跨行業主要領域。每日一篇深度文章+科技熱點快評,發佈於微信、微博、頭條、百度,各大門戶及科技博客、媒體社群、短視頻等30+全部主流平臺,覆蓋400萬中國核心商業、科技人群。為FT金融時報、福布斯等世界級媒體撰稿人,觀點被媒體廣泛轉載引用,影響力極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