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成為一個小說家

我看完村上春樹先生的《我的職業是小說家》後,好像寫作的熱情被潑了一盆冷水,沒有一點熱情了。


啊,原來,寫作真的是一件很難很折磨人的事情,並不像某些現在的寫作培訓班說的那樣容易,只要你肯寫,就能賺錢。

我想只怕沒有那麼容易了。

我們且看村上君是怎樣解析這一職業的。

首先,小說家都是一群怎樣的人呢?


原來小說家這一行業,和其他行業一樣,存在著競爭和矛盾,他們對同行可並不寬容,也許還有股"文人相輕"的感覺吧,俗話說,同行是冤家呢。

可是,這個行業相比之下,還是不會存在那種生死較量的情況,要進入這個行業,還是相當容易的,因為寫幾個字,誰還不會呢?只要你有一支筆,能寫上幾個字,都可以寫起來。

可是,要想在這個行業中存活下來,卻是相當的不容易,有一些人,憑著一時興趣,可難會寫出一兩部小說,可是過不了多久,就會銷聲匿跡,再也看不到他的任何動靜了。

所以,我們的讀書群中有一句座右銘:成功的路上並不擁有,因為堅持的人不多。

確實,要想在寫作這條路上堅持下去,只怕沒有幾個人能做到。怪不得,我老公看到我在家裡寫東西時,總忘不了給我來幾句冷嘲熱諷,你這麼大一把年紀了,難不成還想當作家?

但如果你能在這一行業堅持下去,也許你肚子裡還有點墨,可能你會寫出點像樣的東西,於是,你會有一天成功,即所謂的出道,也就是你憑藉寫作出名了,成為了一個作家,這時的你會是什麼境況呢?也許你還會得上個文學獎什麼的。

也許你有感慨,也許你會高興,但,你別高興得太早,且看你能堅持得了幾天。

且看村上君是怎樣解析的?

他說:真正的小說家是需要"資質"的。

那"資質"究竟是什麼呢?

他說,就是一個作者想寫的內心創作力和他的堅韌程度。

而且,對一個作家來說,得不得獎並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比獲獎更重要的事情就是,自己創造了有意義的東西的感觸,還有一個就是能正當評價其意義的讀者。有了這兩樣,才是一個作家真正重要的東西。

怎樣成為一個小說家


作者認為:作品必須具有風格獨特迥異,必須讓人一眼就明白這是誰的作品

第二: 作家要憑藉自己一已之力對自身風格更新換代。

第三:其獨特的風格必須隨著時間流逝化為標準,必須吸納到人們的精神中,成為價值判斷基準的一部分,或者成為後來者豐富的引用源泉。而且作品要接受時間的檢驗。

什麼是原創,什麼不是原創,這種判斷只能交給授受作品的人們,即讀者來判斷,還有"必須的時間"由二者合力共裁。

也就是說,要多積累優秀的作品,打造有意義的分量,立體地構築起屬於自己的"作品體系"。

原創性究竟是什麼?很難用語言來定義,卻可能描寫和再現它帶來的心靈狀態。如果可能 ,"我"總是想通過寫小說的方式,在自己身上再次展現這種"心靈狀態"。因為這種心情實在上是美不可言。就好比在今天這個日子裡,又生出另外一個嶄新的日子,就是那般心曠神怡。就像人在們的心靈之牆上開闢一扇新的窗戶,讓新鮮空氣從那裡吹進來一樣。

2

那麼,寫點什麼才好呢?


在寫東西之前,一個寫作者要做的功課也許是老生常談,那就是多多地閱讀,要一本接一本地閱讀,讓身體穿過更多的故事,去邂逅大量的好文章,偶爾也邂逅一些不太好的文章,尤其是青年時期。

其次,應該養成仔細觀察事物的本領。

怎樣成為一個小說家


身邊來來去去的各色人物、周圍起起落落的種種事情,不問三七二十一,認真仔細地加以觀察,並且沉思細想、反覆考慮,但不要急於對事物的是非價值作出判斷,要儘可能地保留結論,有意往後拖,重要的不是得出明瞭的結論,而是把那些來龍去脈當作素材,讓它們以原汁原味的形態,歷歷可見地留在腦海裡。

這樣一來,等到以後情緒更加穩定、時間更加充裕的時候,就能從各種角度審視,仔仔細細地檢驗它,根據需要引導出結論。

第三: 要積累寫作的素材。

那麼,怎麼積累呢?

很簡單,記住某個事物的有趣的細節,然後把它們分門別類地記憶在腦海中或者是本子上

。當然存在自己的大腦中是最好的選擇,因為你的本子可能隨時會弄丟,但你的腦子可會隨時帶著。

我們的世界看似無聊,其實佈滿了許許多多魅力四射、謎團一般的原石。而所謂小說家就是獨具慧眼、能夠發現這些原石的人。而且還有一件妙不可言的事,這些原石基本都是免費的。只要你擁有一雙慧眼 ,就可以隨意挑選、隨意挖掘這些寶貴的原石。

3

接下來就進入實操階段。


怎樣寫一部長篇小說?

怎樣成為一個小說家


首先要確保足夠的空間,再看準自己體內已經積累了足夠填滿那個空間的能量。

就是把水龍頭開大開足,著手啟動漫長的工作。這時候體味到的充實感是任何東西都難以取代的。

動手寫後,一定要規定自己每天的工作量,而且不管怎樣的狀態,都要堅持完成當天的量。寫完初稿後,稍微放上一段時間稍作休整,大概一週左右,便進入第一輪修改。

從頭做一次徹底的改寫,進行尺度相當大的整體加工。

這輪修改可能需要一到兩個月的時間。這個流程結束後,我會再擱置一週,然後再進行第二輪修改,這一次也是大刀闊斧地從頭改寫,只不過更加著眼於細節,仔細地修改,比如加入一些細緻的風景描寫,整合會話的語氣,檢查有沒有與情節發展不相吻合的地方,將一讀之下不易理解的部分改寫得易於理解 ,讓故事的展開更加暢達自然。

這不是大手術,而是微小手術的積累。

這輪工作結束後,再稍事休整,然後著手下一輪修改。這次與其說是手術,不如說是更接近於修正。在這一階段,重要的是看準小說的展開中有哪些部分的螺絲需要牢牢擰緊,哪些部分的螺絲應當稍稍擰鬆一些。

調整好整體與細節之間的平衡。

大致到了這裡,"我"會給自己放上個長假。可能的話,把作品放在抽屜裡放上半個月到一個月,甚至忘記這麼個東西存在,或者說努力忘掉它。期間"我"會旅行,或集中做些翻譯。到了作品的"養護"階段。

然後再次開始徹底修改細微部分,這時,先前未發現的缺點,能看出來了,文章有沒有深度,自己也可以看出來了。

然後作品到了聽取第三者意見的階段了。

最好找一個可靠又不嘲笑你的人來讀讀你的作品,看他提出了什麼意見,然後一起討論修改,再試著重讀一遍,如果不行,再重新改寫。

怎樣成為一個小說家


好的作品都是改寫出來的,這話一點也沒錯。

而且作為一個寫作者,要有強大的內心,一定要聽得進批評的聲音,這樣你才能有提升的空間。

寫作是一項徹底的個人體力勞動,別看作家頭銜的光環,那可是無數個寂寞的日子的累積。所以,如果你想當寫作者,得做好這一思想準備。

小說家的日常工作

一個小說家的日常工作是在密室中進行的徹徹底底的個人事業,獨自一個人鑽進書房,對案長坐,幾乎是從一無所有的空白之中,而且誰也不會幫助你,構築起一個空想的故事,將它轉變為文章的形態,把不具形象的主觀事物轉換為具備形象的客觀事物。

這個密室是指心靈的密室,它可能是任何場所、任何時間,都可以來寫,是便攜式的書房。

他寫小說的基本方針是不受委託、不接約稿,自由地寫小說,聽從自己內心的衝動,自發地去寫小說。

一個人能堅持寫小說的必需條件是他的持久力。

怎樣才能獲得持久力?

養成基礎體力,獲得強壯堅韌的體力,讓身體站在自己這邊,成為友軍。

人年輕的時候還好,體力充足,但到了中年,體力會下降,而思考能力也會隨著表現出微妙的哀退。

那麼,怎樣保持體力呢?

作者的秘訣就是進行有氧運動,比如,跑步、游泳。作者每天都會跑步,從不間斷,一年跑一次全程馬拉松。而且這一事情對他的人生而言,是無論如何非做不可的事,而且這項運動是他喜歡的運動。

怎樣成為一個小說家


小說家的基本工作是講故事,所謂講故事,要下降到意識的底層去,下降到心靈黑暗的底部去,如果要講規模宏大的故事,必須下降到更深的地方去,這就好比建築高樓大廈,你得先打好更深的地基。

作家要從那片地下的黑暗中尋覓自己需要的東西,即小說需要的部分,帶著它返回意識的上層領域,並且轉換成文章這種具備形體和意義的東西。那片黑暗之中,有時會充滿危險,棲息在那裡的東西會變幻各種形象,蠱惑人心,它無路標無地圖,像迷宮一樣,你稍一疏忽,就會迷路,可能再也無法返回地面。

所以一個寫作者想同那一種深厚的黑暗之力對抗,並且是日復一日地面對各種危險,就特別需要強韌的體能。

所謂這強韌,並非與他人相比如何如何,而是對自己來說是"滿足需要"的強韌,而要長期維持這心靈的強韌,就必須增強、管理和維持作為容器的體力。它可以通過後天獲得。

所謂寫作,就是沉默的專注力加上永不氣餒的持久力,和制度化的意識加上必不可少的體力。


怎樣成為一個小說家


而所謂活著,多數情況下是漫長得令人厭惡的持久戰,而也許寫作是與之抗衡的一個有效行為,如果,你想打敗生活這場令人厭惡的持久戰,找到一點人生的樂趣,也許你可以拿起筆寫起來,但你得作好吃苦的準備。

當然,如果你不想吃這苦,儘管拿起麻將玩起來,保證沒有人會批評你半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