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面紗》|你其實一直戴著面紗,只是你早已忘記


--“我經過了一段艱難的路途,但現在已經全好了。”


--“死的那個是狗。”

這是英國著名作家毛姆經典小說《面紗》結尾時,身染霍亂的沃爾特在臨終前對妻子凱蒂說的兩句話。

不知道,那一刻的沃爾特是否放下了對妻子凱蒂的全部怨恨?

他所說的“死的那個是狗”,是對自己一生的自嘲,還是悔悟?

小說《面紗》的英文標題是The Painted Veil,直譯應為“描畫的面紗”,據說是取自雪萊的十四行詩:莫去掀起那描畫的面紗,那芸芸眾生/稱之為生活。

毛姆被譽為“最會講故事的作家”,是20世紀最受歡迎的英國作家之一。1920年,他曾來到中國旅行,後將旅行見聞寫成札記,並據此創作出小說《面紗》。


毛姆《面紗》|你其實一直戴著面紗,只是你早已忘記


小說講述了富家小姐凱蒂因為急於趕在妹妹結婚前出嫁,儘管並不愛男主沃爾特,但還是選擇嫁給了他,並跟隨他搬至中國香港生活。在婚後無愛的婚姻、偷情出軌被發現、慘遭情人無情拋棄的現實之下,凱蒂被迫同已起殺意的丈夫一起來到中國內地的霍亂疫區。在疫區,凱蒂完成了自身生命的重要成長,轉變成一位精神獨立、心懷悲憫、充滿勇氣的女性。

面紗之下,皆是現實。只是這面紗戴久了,就連我們自己也分不清哪層是面紗,哪層是現實。《面紗》裡的眾人或許也是如此。

|凱蒂的面紗

小說中的凱蒂,結婚前是個性格單純、天性活潑又愛慕虛榮、精神空虛的女孩。這樣的性格與她長期以來的家庭生活密不可分。她有一個控制慾極強的母親。所以,與沃爾特閃電般結婚,就成了她這個老姑娘逃離舊生活、避免他人嘲笑的最佳途徑。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在他的傳記作品《斷頭王后》中寫道:“她那時還太年輕,不知道命運所贈送的禮物,早已暗中標好了價格。”

這個草率的“閃婚”是年輕無知、自私膚淺的凱蒂依附於無愛婚姻的開始。這無疑也為她隨後波折的命運寫下了重要註腳。


毛姆《面紗》|你其實一直戴著面紗,只是你早已忘記

同名電影《面紗》劇照

性格活潑的凱蒂起初也曾抱有對婚姻美好的、不切實際的幻想。但遇見刻板無趣、總是沉默寡言的沃爾特,兩人就常常出現“雞同鴨講”的狀況。面對這樣無趣無味又各懷心思的婚姻生活,夫妻二人並沒有及時警覺,進行坦誠溝通,而是選擇放任不管。

所以,當遠離故土和家人、虛榮又寂寞的凱蒂遇見幽默風趣、謙謙君子的查理時,便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他。

查理的溫柔體貼和甜言蜜語,令凱蒂感受到婚姻之中從沒有過的輕鬆和幸福。可以說,情人查理開啟了凱蒂對愛情的全部渴望。在與查理的相處中,凱蒂不再是那個只知道索取、只知道享受的女人,她揭下無愛婚姻的虛偽面紗、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場愛情中。

然而,這盲目投入身心的“愛情”竟然也只是層面紗。當幸福的假象最終被丈夫戳破,在生與死的選擇面前,被“愛情”拋棄的凱蒂只得跟隨丈夫來到中國內地疫區的“死亡之城”,準備迎接死亡。


毛姆《面紗》|你其實一直戴著面紗,只是你早已忘記

同名電影《面紗》劇照

正是在這裡,時刻被死亡恐懼籠罩的凱蒂開始有機會了解丈夫沃爾特、開始勇敢表達自己的心聲。也正是在這裡,她遇見了“道”的化身——古怪又有趣的沃丁頓和他的愛人滿族格格,以及疫區修道院救治病人的修女們。她由此撞見了人性中最陰暗的一面,也見證了人性中閃著耀眼光芒的一面。

在經歷了愛情幻滅、死亡恐懼、生命重建的洗禮之後,凱蒂身上帶著幼稚、浮誇、虛榮、自私的那層面紗得以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內心的善良、悲憫與勇敢。

沒有了面紗,她終於看見了自己的內心,找到了心靈的寧靜,完成了對自己的救贖。


|沃爾特的面紗


男主沃爾特自始至終都帶著面紗,旁人看不清他,他也看不清自己。他是個聰明又自我、內斂敏感又生活刻板的人。對於外界,他始終保持著冷淡的距離,令人琢磨不透。

“我知道你愚蠢、輕佻、頭腦空虛,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的企圖、你的理想,你勢利、庸俗,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是二流貨色,然而我愛你。”

細細品讀著這份深情告白,你會發現沃爾特表露的並不是平等真摯的愛情,而是高高在上的拯救者心態、以及在愛情面前的自卑心理。他明知凱蒂不愛自己,心裡也懷有對她膚淺內在的不屑,卻依然求娶了年輕貌美的她。他以自己的方式“深愛”著妻子,為博紅顏一笑,也曾極力討好。可是,婚姻中的他始終不願意真正花心思、花時間去懂得妻子,也無法給予她內心渴求的東西。


毛姆《面紗》|你其實一直戴著面紗,只是你早已忘記

同名電影《面紗》劇照

他自信洞悉一切、掌控一切、包容一切,然而這一切或許並不是真相,只是他套在那個高高在上、“道德理想”自己身上的完美面紗。所以在發現妻子出軌後,他只以“轉動門把手”作為警告,以此維護當事三方的顏面和尊嚴。

沃爾特表面上雲淡風輕,卻掩蓋不了內心神魔交戰的衝突。他一方面極力剋制著自己、隱而不發,一方面卻又恨從中來,心起殺意。

這樣的他卻無私無怨地救助疫區苦難的人們,夜以繼日、不辭辛勞,給人們以希望以溫暖以救助,由此成為一個眾人眼中的“神”及“英雄”一般的存在。

他始終壓抑著內心的自卑與憤怒,掩飾著內心深處那個真實的自己,始終無法面對和接納面紗之下的自己和凱蒂,更無法接受面紗之下更為殘酷的現實。所以,死亡成了他唯一的解脫之路。

很難用簡單的“好”或“壞”來評價沃爾特這個人物,而現實中也不乏這樣複雜多面的人:深愛著新婚的妻子,卻至死都不曾真正懂得她;他一心想要報復出軌的妻子,卻在最後以死亡放逐了自己;他一方面擁有對愛完全佔有、滿足自我的自私,另一方面又以“英雄無畏”的大愛行為拯救著疫區眾人。


毛姆《面紗》|你其實一直戴著面紗,只是你早已忘記

同名電影《面紗》劇照

在沃爾特身上,面紗不只一層。沃爾特的悲劇在於:他自始至終沒有勇氣以真實的面目來面對眾人、妻子,還有自己,也始終缺乏勇氣面對現實。他無法原諒凱蒂,也無法原諒自己。他是一個可悲可恨的人,卻又讓人忍不住嘆息同情。

小說中,毛姆並沒有直接刻畫沃爾特的內心世界和品性,只是藉助女主的觀察和揣測、周圍人的描述和評價來塑造這個人物。但不得不說,沃爾特是這部小說裡形象最為豐滿也最為真實的人物。


|查理的面紗


剛開始,在凱蒂眼裡,情人查理是一個多情有趣、溫柔體貼、有智慧、有擔當的男人,是一個可以不顧一切深愛著她的男人。然而,這只是查理在她面前戴著的一層“面紗”。他並不愛她,他看重的其實是自己的家庭生活與政治地位。他只不過喜歡享受婚外情的刺激與激情。

彼時頭腦簡單、虛榮膚淺、甘願飛蛾撲火的凱蒂正合他的心意。

“一個男人可能很愛一個女人,但並不希望跟她一道度過餘生。”情人查理這句虛情假意的話讓凱蒂心生絕望。眼見著外遇事件要危及到自己的家庭生活與政治地位,查理當下的表現也確如沃爾特所推測的那樣:“為了公平起見還是告訴你,如果你的丈夫提起離婚訴訟並打贏了官司,我也不可能跟你結婚。”

藉由查理冷漠的拒絕,透過凱蒂無助悲絕的雙眼,我們看清了面紗之下,查理一覽無遺的自私、懦弱和虛偽。

查理堪稱“渣男”界的代表。他以愛為名,只為滿足自己的慾望。只要不危及自己的實際利益,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利用和傷害他人。


|眾人的面紗


凱蒂的母親,那位一生精於算計、謀劃的賈斯汀太太最後依舊是帶著精緻而刻板的面具離開人世,即使是死後也不願揭開面紗,做回她自己。她生前心心念念丈夫的升遷卻在她死後意外得以實現。毛姆這番不動聲色又夾帶著諷刺意味的描述實在令人感慨。

而那在壓抑和剋制中生活了三十年的老父親,剛剛還在為擺脫妻子控制、重獲自由而欣喜時,又瞬間因為責任不得不繼續壓抑和禁錮自己。

而凱蒂早已洞悉了這一切,她感同身受父親內心的苦痛與掙扎。她敞開心扉,也鼓勵父親打開心門,最終以真心喚回了父女之間的真情。那一段細膩的描寫,讓我讀來不禁眼眶發熱:

“他掏出手帕擦去她的眼淚,微笑起來,那種微笑她以前從未見過。她再次伸出胳膊摟住他的脖子。”


|寫在結尾的話


毛姆以冷靜剋制的筆觸將這面紗下的人物和人物內心的掙扎、齷齪、冷酷、虛偽、自私,以及每個人偽裝的慾望,像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地揭開,讓人讀來彷彿身入其境,不覺漸生冷意,然而又讓人對人性並未絕望。就像凱蒂眼中的中國寺廟,在破曉時分所散發出來的聖潔光芒,以及疫區那些心懷大愛、無畏面對死亡的修女們驅散了我們內心的陰霾。

即使合上書許多日,我依舊記得毛姆寫下的如此冷靜又近乎殘忍的一句話:

“但是,畢竟她不愛他,從來沒有愛過他。”

我曾一度以為在疫區經歷生死的凱蒂會對沃爾特生了些許愛意。然而,那只是她心中對此時的他多了些許敬意罷了。仔細想來,經歷了種種波折與苦難的凱蒂,此時也的確更明瞭自己的心意。她勇敢撕掉了自己的面紗,不願再虛偽地苟活。即使曾經愛錯了人,那也是自己真心付出的愛。而不愛也是真的不愛。凱蒂是不會再對她的愛情她的人生稀裡糊塗的了。這份堅定的勇敢,也讓她內心深處生出悲憫的大愛之心。

現實生活裡,有多少人終其一生是戴著面紗與世界相處,與他人相處,與自己相處?又有多少人有勇氣揭開那層面紗,坦然面對生活,面對他人,面對自己?我們虛偽,我們壓抑,我們碌碌生活,卻忘記了生命的本意。殊不知,當我們看不清這世界時,我們也矇蔽了自己。我們以為那就是生活全部。其實是我們早已忘記了那真實清晰的一切。


毛姆《面紗》|你其實一直戴著面紗,只是你早已忘記

同名電影《面紗》劇照

唯有撕開那層面紗,才能窺見真心,才能完成生命中的自我救贖,實現精神上的成長。

煥發新生的凱蒂內心充滿了勇氣和力量,雖然她對未來依舊一無所知,但她無疑已經清楚地看見了修道院修女們一直謙卑而遵循的路:

“那是一條通往內心安寧的路。”




作者:丁香靜,讀書、觀影、寫字,感謝有你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