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面纱》|你其实一直戴着面纱,只是你早已忘记


--“我经过了一段艰难的路途,但现在已经全好了。”


--“死的那个是狗。”

这是英国著名作家毛姆经典小说《面纱》结尾时,身染霍乱的沃尔特在临终前对妻子凯蒂说的两句话。

不知道,那一刻的沃尔特是否放下了对妻子凯蒂的全部怨恨?

他所说的“死的那个是狗”,是对自己一生的自嘲,还是悔悟?

小说《面纱》的英文标题是The Painted Veil,直译应为“描画的面纱”,据说是取自雪莱的十四行诗:莫去掀起那描画的面纱,那芸芸众生/称之为生活。

毛姆被誉为“最会讲故事的作家”,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英国作家之一。1920年,他曾来到中国旅行,后将旅行见闻写成札记,并据此创作出小说《面纱》。


毛姆《面纱》|你其实一直戴着面纱,只是你早已忘记


小说讲述了富家小姐凯蒂因为急于赶在妹妹结婚前出嫁,尽管并不爱男主沃尔特,但还是选择嫁给了他,并跟随他搬至中国香港生活。在婚后无爱的婚姻、偷情出轨被发现、惨遭情人无情抛弃的现实之下,凯蒂被迫同已起杀意的丈夫一起来到中国内地的霍乱疫区。在疫区,凯蒂完成了自身生命的重要成长,转变成一位精神独立、心怀悲悯、充满勇气的女性。

面纱之下,皆是现实。只是这面纱戴久了,就连我们自己也分不清哪层是面纱,哪层是现实。《面纱》里的众人或许也是如此。

|凯蒂的面纱

小说中的凯蒂,结婚前是个性格单纯、天性活泼又爱慕虚荣、精神空虚的女孩。这样的性格与她长期以来的家庭生活密不可分。她有一个控制欲极强的母亲。所以,与沃尔特闪电般结婚,就成了她这个老姑娘逃离旧生活、避免他人嘲笑的最佳途径。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他的传记作品《断头王后》中写道:“她那时还太年轻,不知道命运所赠送的礼物,早已暗中标好了价格。”

这个草率的“闪婚”是年轻无知、自私肤浅的凯蒂依附于无爱婚姻的开始。这无疑也为她随后波折的命运写下了重要注脚。


毛姆《面纱》|你其实一直戴着面纱,只是你早已忘记

同名电影《面纱》剧照

性格活泼的凯蒂起初也曾抱有对婚姻美好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但遇见刻板无趣、总是沉默寡言的沃尔特,两人就常常出现“鸡同鸭讲”的状况。面对这样无趣无味又各怀心思的婚姻生活,夫妻二人并没有及时警觉,进行坦诚沟通,而是选择放任不管。

所以,当远离故土和家人、虚荣又寂寞的凯蒂遇见幽默风趣、谦谦君子的查理时,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他。

查理的温柔体贴和甜言蜜语,令凯蒂感受到婚姻之中从没有过的轻松和幸福。可以说,情人查理开启了凯蒂对爱情的全部渴望。在与查理的相处中,凯蒂不再是那个只知道索取、只知道享受的女人,她揭下无爱婚姻的虚伪面纱、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爱情中。

然而,这盲目投入身心的“爱情”竟然也只是层面纱。当幸福的假象最终被丈夫戳破,在生与死的选择面前,被“爱情”抛弃的凯蒂只得跟随丈夫来到中国内地疫区的“死亡之城”,准备迎接死亡。


毛姆《面纱》|你其实一直戴着面纱,只是你早已忘记

同名电影《面纱》剧照

正是在这里,时刻被死亡恐惧笼罩的凯蒂开始有机会了解丈夫沃尔特、开始勇敢表达自己的心声。也正是在这里,她遇见了“道”的化身——古怪又有趣的沃丁顿和他的爱人满族格格,以及疫区修道院救治病人的修女们。她由此撞见了人性中最阴暗的一面,也见证了人性中闪着耀眼光芒的一面。

在经历了爱情幻灭、死亡恐惧、生命重建的洗礼之后,凯蒂身上带着幼稚、浮夸、虚荣、自私的那层面纱得以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内心的善良、悲悯与勇敢。

没有了面纱,她终于看见了自己的内心,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


|沃尔特的面纱


男主沃尔特自始至终都带着面纱,旁人看不清他,他也看不清自己。他是个聪明又自我、内敛敏感又生活刻板的人。对于外界,他始终保持着冷淡的距离,令人琢磨不透。

“我知道你愚蠢、轻佻、头脑空虚,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的企图、你的理想,你势利、庸俗,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二流货色,然而我爱你。”

细细品读着这份深情告白,你会发现沃尔特表露的并不是平等真挚的爱情,而是高高在上的拯救者心态、以及在爱情面前的自卑心理。他明知凯蒂不爱自己,心里也怀有对她肤浅内在的不屑,却依然求娶了年轻貌美的她。他以自己的方式“深爱”着妻子,为博红颜一笑,也曾极力讨好。可是,婚姻中的他始终不愿意真正花心思、花时间去懂得妻子,也无法给予她内心渴求的东西。


毛姆《面纱》|你其实一直戴着面纱,只是你早已忘记

同名电影《面纱》剧照

他自信洞悉一切、掌控一切、包容一切,然而这一切或许并不是真相,只是他套在那个高高在上、“道德理想”自己身上的完美面纱。所以在发现妻子出轨后,他只以“转动门把手”作为警告,以此维护当事三方的颜面和尊严。

沃尔特表面上云淡风轻,却掩盖不了内心神魔交战的冲突。他一方面极力克制着自己、隐而不发,一方面却又恨从中来,心起杀意。

这样的他却无私无怨地救助疫区苦难的人们,夜以继日、不辞辛劳,给人们以希望以温暖以救助,由此成为一个众人眼中的“神”及“英雄”一般的存在。

他始终压抑着内心的自卑与愤怒,掩饰着内心深处那个真实的自己,始终无法面对和接纳面纱之下的自己和凯蒂,更无法接受面纱之下更为残酷的现实。所以,死亡成了他唯一的解脱之路。

很难用简单的“好”或“坏”来评价沃尔特这个人物,而现实中也不乏这样复杂多面的人:深爱着新婚的妻子,却至死都不曾真正懂得她;他一心想要报复出轨的妻子,却在最后以死亡放逐了自己;他一方面拥有对爱完全占有、满足自我的自私,另一方面又以“英雄无畏”的大爱行为拯救着疫区众人。


毛姆《面纱》|你其实一直戴着面纱,只是你早已忘记

同名电影《面纱》剧照

在沃尔特身上,面纱不只一层。沃尔特的悲剧在于:他自始至终没有勇气以真实的面目来面对众人、妻子,还有自己,也始终缺乏勇气面对现实。他无法原谅凯蒂,也无法原谅自己。他是一个可悲可恨的人,却又让人忍不住叹息同情。

小说中,毛姆并没有直接刻画沃尔特的内心世界和品性,只是借助女主的观察和揣测、周围人的描述和评价来塑造这个人物。但不得不说,沃尔特是这部小说里形象最为丰满也最为真实的人物。


|查理的面纱


刚开始,在凯蒂眼里,情人查理是一个多情有趣、温柔体贴、有智慧、有担当的男人,是一个可以不顾一切深爱着她的男人。然而,这只是查理在她面前戴着的一层“面纱”。他并不爱她,他看重的其实是自己的家庭生活与政治地位。他只不过喜欢享受婚外情的刺激与激情。

彼时头脑简单、虚荣肤浅、甘愿飞蛾扑火的凯蒂正合他的心意。

“一个男人可能很爱一个女人,但并不希望跟她一道度过余生。”情人查理这句虚情假意的话让凯蒂心生绝望。眼见着外遇事件要危及到自己的家庭生活与政治地位,查理当下的表现也确如沃尔特所推测的那样:“为了公平起见还是告诉你,如果你的丈夫提起离婚诉讼并打赢了官司,我也不可能跟你结婚。”

借由查理冷漠的拒绝,透过凯蒂无助悲绝的双眼,我们看清了面纱之下,查理一览无遗的自私、懦弱和虚伪。

查理堪称“渣男”界的代表。他以爱为名,只为满足自己的欲望。只要不危及自己的实际利益,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利用和伤害他人。


|众人的面纱


凯蒂的母亲,那位一生精于算计、谋划的贾斯汀太太最后依旧是带着精致而刻板的面具离开人世,即使是死后也不愿揭开面纱,做回她自己。她生前心心念念丈夫的升迁却在她死后意外得以实现。毛姆这番不动声色又夹带着讽刺意味的描述实在令人感慨。

而那在压抑和克制中生活了三十年的老父亲,刚刚还在为摆脱妻子控制、重获自由而欣喜时,又瞬间因为责任不得不继续压抑和禁锢自己。

而凯蒂早已洞悉了这一切,她感同身受父亲内心的苦痛与挣扎。她敞开心扉,也鼓励父亲打开心门,最终以真心唤回了父女之间的真情。那一段细腻的描写,让我读来不禁眼眶发热:

“他掏出手帕擦去她的眼泪,微笑起来,那种微笑她以前从未见过。她再次伸出胳膊搂住他的脖子。”


|写在结尾的话


毛姆以冷静克制的笔触将这面纱下的人物和人物内心的挣扎、龌龊、冷酷、虚伪、自私,以及每个人伪装的欲望,像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揭开,让人读来仿佛身入其境,不觉渐生冷意,然而又让人对人性并未绝望。就像凯蒂眼中的中国寺庙,在破晓时分所散发出来的圣洁光芒,以及疫区那些心怀大爱、无畏面对死亡的修女们驱散了我们内心的阴霾。

即使合上书许多日,我依旧记得毛姆写下的如此冷静又近乎残忍的一句话:

“但是,毕竟她不爱他,从来没有爱过他。”

我曾一度以为在疫区经历生死的凯蒂会对沃尔特生了些许爱意。然而,那只是她心中对此时的他多了些许敬意罢了。仔细想来,经历了种种波折与苦难的凯蒂,此时也的确更明了自己的心意。她勇敢撕掉了自己的面纱,不愿再虚伪地苟活。即使曾经爱错了人,那也是自己真心付出的爱。而不爱也是真的不爱。凯蒂是不会再对她的爱情她的人生稀里糊涂的了。这份坚定的勇敢,也让她内心深处生出悲悯的大爱之心。

现实生活里,有多少人终其一生是戴着面纱与世界相处,与他人相处,与自己相处?又有多少人有勇气揭开那层面纱,坦然面对生活,面对他人,面对自己?我们虚伪,我们压抑,我们碌碌生活,却忘记了生命的本意。殊不知,当我们看不清这世界时,我们也蒙蔽了自己。我们以为那就是生活全部。其实是我们早已忘记了那真实清晰的一切。


毛姆《面纱》|你其实一直戴着面纱,只是你早已忘记

同名电影《面纱》剧照

唯有撕开那层面纱,才能窥见真心,才能完成生命中的自我救赎,实现精神上的成长。

焕发新生的凯蒂内心充满了勇气和力量,虽然她对未来依旧一无所知,但她无疑已经清楚地看见了修道院修女们一直谦卑而遵循的路:

“那是一条通往内心安宁的路。”




作者:丁香静,读书、观影、写字,感谢有你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