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如何設定屬於自己的止損,看完這篇就明白了

本文承接上文,今天主要講講具體的損贏點如何確定

你想想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景:虧了好幾次的時候,下一次遇到好的機會反而不敢開倉了?

其實買入的話根本沒什麼具體的精確點位。比如說,這股票50塊,你50.20(但你不能都漲到55了追著高買吧)買的,其實影響不大。因為那是一個範圍。所以,得對大勢瞭解才行。你想想,因為“等等看,我在找個低一點的價格買入”這種想法,你多少次追著高買的等你看明白了,那行情都走出來了。如果你經常對自己這樣說,就說明你的心理問題還沒有解決。所以,想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好的辦法就是設置好止損。因為你虧多少錢自己心裡有數,也不會失控。

股市如何設定屬於自己的止損,看完這篇就明白了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股市裡也要有自己的規則。

下面我們就講講止損怎麼設

對於止損的設定,不同的交易系統的止損是不同的。就同一個交易系統而言,做長線和短線也是不同的(總不能為了一個不是很好的機會而動用很大的止損吧)。

但是在股市裡,鐵律可以設定為不超過本金的10%。劃重點,是不超過本金的10%。也就說,你三成倉做的話,甚至可以扛30%(有點誇張了,但就是這個意思)。

凡事都有兩面性。既然你選擇了止損,那就要承擔一種結果就是你剛剛止損,他就漲起來了(這點很重要)。如果是小概率事件的話,那沒什麼,很正常;但是如果你經常的一到止損就漲起來了,就要考慮是不是你的交易系統或止損的點位有問題。

因為我喜歡抓趨勢性的行情,但同時我屬於謹慎型的。那種高拋低吸的反覆做T我玩不來,所以我一般就是10%個點的止損。我也不是那種愛死拿著一個月不放的,我會考慮時間價值。

當然,有時候明顯不對的,比如說,前一天沒放量,第二天夭折的,一般我不會抗止損,會先跑出來。做多了會發現一些很明顯的不對勁的股票,那會就不要去等到了止損再跑。

而如果根據自己的交易系統選止損呢?

你需要從歷史走勢當中去把符合條件的走勢走出來,然後分類統計(到了你預期的止損線止損後繼續下跌或者是反彈力這樣的都要找出來)。然後,你在其中找一個合適的點位,去不斷的模擬練習,選成功率高的當作你的止損。

股市如何設定屬於自己的止損,看完這篇就明白了

不要單純的按照格蘭威爾法則上穿下穿的就去止損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吧,如果你用均線交易(還有用格蘭威爾法則的),像上圖的中興通訊,第一個箭頭5日上穿10日均線買入,到第二個箭頭5日下穿10日均線,從下穿均線的那個價格看,到最低點有多少個點,反彈上去,就是你這個應該要扛多少點。按照你自己的交易系統像這樣多找一些,出現次數最多的那個數,你可以把他當成止損,然後需要不斷的去嘗試,不斷的改進,成功率最高的,你就可以把他當作止損。

再來講講止盈的問題

止盈的問題和止損差不多,都需要從你自己的交易系統裡去找一個合適的點。但止盈分為你做長線和做短線的止盈,做短線的就儘量不要吃大的回撤,做長線的話可以忍受大的回撤,不輕易下車。

股市如何設定屬於自己的止損,看完這篇就明白了

可以用趨勢線的例子其實很多

止盈,你要想好,不可能有人總是可以賣在最高點(這個很重要,不要有執念非要賺多少個點),就算是有,那種境界也不是我們普通人能夠企及的。像上圖一樣,最簡單的就是畫個趨勢線止盈。

股市如何設定屬於自己的止損,看完這篇就明白了

均線止盈最好用在趨勢行情,震盪市裡容易反覆被打

如果你喜歡用均線止盈,而且你做的還是短期的,也可以用5日均線止盈(其他的也是以此類推)。但無論用什麼都要規避那種故意往下虛晃一槍的時候,所以,還是得像上面說的止損的方法一樣,需要自己去找一個合適的點位,打破了再跑(當然,你也可以用你喜歡的技術指標來止損,但是同樣的你也需要去找到一個合適的點位止損,而不是看見死叉什麼的就跑)。

最後,還有一種是百分比回撤的辦法,但是這個適合趨勢性,有很大浮盈的行情。這個也很簡單。比如說,盈利了15個點,回撤了5個點,你可以跑一大部分,留一點底倉。如果又回撤了5個點,那就把底倉也跑掉。這個就是舉個簡單的例子,具體的點位還是要依據自己的交易系統而定

不論止盈還是止損,你得知道,一切都得分清情況。比如你買的股票是在震盪還是在趨勢裡他是一點一點晃悠上去還是暴力拉板上去(暴力拉板的跌起來往往也很兇,這時候你拿30日線或者60日線止損,那豈不是利潤回撤的太大了?

);是每次一漲兩下愛往下殺一下還是一漲一下,後面跟著繼續漲(股票的品性不同)等等。都要考慮。

炒股是一場馬拉松,無論你可以賺多少個100%,你也只能虧一個100%。所以,設置好止損,尤其是初入股市的朋友,不會虧大錢。止損就像安全帶一樣,可能你覺得設不設都行,但是,危險一旦來臨,這玩意絕對可以救你一命(不會讓你大虧)。

括號裡的內容希望大家能多總結反思一樣,這樣才能更快的成長起來。

我是悠然股道,一名有著股票,衍生品市場交易豐富經驗的職業投資人,大家有什麼問題歡迎留言討論,謝謝你們的關注。微信公眾號同名,歡迎關注!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