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外貿外資祭出政策組合拳 輸血、止損、減負三路並進

主持人於南:我國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進一步鞏固,復工復產取得重要進展,但隨著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我國復工復產和經濟社會發展也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值得稱讚的是,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各部委、地方政府、中央企業等通過調整財稅、金融政策,穩外貿外資,向民營中小企業讓利等措施,精準支援復工復產,力爭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本報記者 劉 萌

“目前,外貿企業復工復產正有序推進,全國超過76%的外貿重點企業產能恢復率超過70%。3月份製造業PMI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分別較2月份回升17.7和16.5個百分點。”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4月9日商務部例行發佈會上表示。

日前,全球疫情蔓延對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的影響逐步顯現。根據商務部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企業摸底調研的情況來看,部分外貿企業面臨在手訂單延期或被取消、新簽訂單受到影響、物流運輸不暢等諸多問題。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作為貿易大國的中國,穩外貿不僅是助力國民經濟平穩運行與持續增長的需要,還是化解過剩產能壓力、為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換取時間和空間的重要舉措,更是穩定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促進世界經濟復甦的大國責任與使命擔當。而外資與外貿相伴相生,外商投資不僅可以為國民經濟增長與產業升級注入動力,還能提供資金、技術、管理經驗、先進設備等等,進而促進我國企業更高質量發展。總體而言,穩外貿外資對於我國應對疫情衝擊、推動經濟運行重回正軌、完成全年經濟發展目標任務都具有重要意義。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為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各部門正在聯合發力。

4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增設46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支持加工貿易發展和舉辦網上廣交會等一系列政策,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此前,3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完善出口退稅、增加外貿信貸投放和加大出口信用保險支持等舉措。

同時,商務部、工信部、央行、海關等多紛紛出臺措施從稅收、信貸保險、融資等多方面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渡過難關。例如,4月1日,商務部印發《關於應對疫情進一步改革開放做好穩外資工作的通知》,從5個方面提出24條具體舉措和工作要求。4月3日,商務部印發《進一步發揮中歐班列作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工作的通知》,提出11條具體舉措和工作要求,發揮中歐班列的通道作用應對疫情影響。3月下旬,商務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關於用好內外貿專項資金支持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工作的通知》,提出充分發揮中央財政內外貿資金效益,全力支持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要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外經貿領域予以傾斜,幫助企業開拓多元化市場,鼓勵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引導加強信貸保險支持,加大對中小外貿企業的扶持力度。

此外,各地方政府也相繼出臺具體舉措。例如,福建省出臺“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26條;浙江則在推進“訂單+清單”監測預警系統迭代升級,為上線的外貿企業提供信保投保、在線退稅、融資服務等全鏈條功能支持;浙江舉辦出口商品展銷會,幫助外貿企業拓展市場等等。

此外,多個行業組織、貿促機構也為企業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和信息服務,引導企業防範風險,幫助企業保市場、保訂單、保份額。

付一夫表示,近期的政策組合拳,從輸血、止損、減負三路並進,為企業提供有效支持,有望緩解普遍存在的現金流緊張、資金週轉困難等問題,改善企業經營狀況,幫助企業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同時也給外貿外資的穩定增加了籌碼。另外,此次疫情也是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服務水平、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契機,特別是隨著各種線上新業態、新模式的湧現,外資和外貿企業也面臨著新的生機。為此,外貿外資企業應主動求變,積極拓展新興領域,以渡過難關迎來全新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