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公民》:一个模拟法庭映射出来的真实社会问题

《十二公民》曾获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在豆瓣的评分为8.4。这部影片通过十二个不同行业的人,组成一个模拟法庭的陪审员,讨论一个社会上刚发生的杀人案,主要讨论是不是男孩杀了自己的亲生父亲。


《十二公民》:一个模拟法庭映射出来的真实社会问题

一开始,所有证据证词都指向这个二十的孩子,大家都认为他就是凶手,只有何冰饰演的8号陪审员投无罪,他希望大家认真的讨论一下,他只是怀疑这个案件,并不是真的知道这个孩子没有罪。毕竟对一个关乎人生死的案件,大家花一个小时讨论一下,尽量做到吹毛求疵,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是很有必要的。


《十二公民》:一个模拟法庭映射出来的真实社会问题

一. 偏见


1.富二代的偏见


影片一开始,很多人对这个二十岁的孩子的称呼为富二代,而不是说这孩子、这小伙子。一般我们对富二代的印象就是吃喝玩乐,不思进取,这是一个贬义的称呼。所以从这个称呼一出口,很多人在心里就认定他干不了什么好事,再加上有证据也表明他是凶手,所以大家都认为没有讨论的必要。


《十二公民》:一个模拟法庭映射出来的真实社会问题

2.外地人的偏见


10号陪审员一上来就说,他生父和继父都是外地人,这外地人在北京天天就不干好事,咱们北京就是从这群河南人来了之后乱的。所以他是带着这种根深蒂固的看不起外地人的偏见投出了有罪的一票。


《十二公民》:一个模拟法庭映射出来的真实社会问题

这对当事人是非常不公平的,就像8号陪审员所说的,在学生的模拟法庭上,这个男孩的辩护律师在内心已经认定他是有罪的,没有做强有力的辩护。这要是在现实,他肯定要求换律师啊,这可是人命关天的事。


3.不孝子的偏见


由韩童生饰演的3号陪审员是最后一个才改投这孩子无罪的人,因为他听报道说这孩子和生父一见面就吵架,这在他的观念里是大不孝的表现。最主要的是他的孩子也在和他吵架之后离家6年没有回来,把他的心都伤透来了。


《十二公民》:一个模拟法庭映射出来的真实社会问题

所以他一直坚持这孩子有罪,不是因为那些证据,只因为在他的观念里对父母必须尊重,就像他小时候提到父亲都要说“您”,也从不敢和父亲顶嘴。可现在的孩子动不动就和大人急眼,这种行为就该打该判有罪。


现实生活中我们对某个人或某件事也会带有一些偏见来评判,不会完全客观。所以老人言:不能听信一面之词。我们要尊重事实,不要带自己的感情色彩去评判一件事,或者做事的人。


一. 支持


1. 同理心的支持


9号陪审员老爷子,是个受过文革折磨的老实人。他有过身处危难,一夜之间大家都躲着你的经历,他更知道在这种时候如果有人在站出来支持你,替你说句公道话,那是多么重要,是在救你的命。

所以当大家提出重新投票(除了8号)时,他改投无罪,不为别的,就是支持8号陪审员的这种不从众、敢怀疑、敢替人说公道话的精神


《十二公民》:一个模拟法庭映射出来的真实社会问题

危难时刻见真情,更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1. 现身说法的支持


面对这样一个决定人生死的投票,我们需要重视。如果我们漏掉了一个细节,万一我们判断错了呢?以前出现过误判的案子,这些案子在审理的时候,就是大家太自信,太相信眼前的证据,以为百分之百没问题。可是这世界上哪有百分之百的事?真相往往藏在细微处。


如果在那些误判的案子里,有这么一个人站出来,支持一下当事人,提醒大家,我们是不是遗漏了什么、忽略了什么。可能就会减少悲剧的发生。正如6号陪审员说的:“没有万一,在你们那是万一,在他那可是百分之百。


《十二公民》:一个模拟法庭映射出来的真实社会问题

《今日说法》有一期讲的就是一个误判的案子,当事人在里面关了十几年,在姐姐不断的坚持和努力申诉中,他终于得以释放。可是他出来后,对现在的社会完全不适应。自己已经与社会脱轨,这种适应的过程是最痛苦的。真是进去容易,出来难啊。


有时候太过绝对的事情,肯定是被忽略了一些细节。我们要有怀疑精神,正如8号陪审员所说:

合理的怀疑,是一个巨大的社会保护措施。遇到事情,我们最容易从众,当个体融入整体,个体的智商会被整体淹没,跟随大流,成为乌合之众


《十二公民》:一个模拟法庭映射出来的真实社会问题

希望我们以后遇事,能成为站出来支持少数者、支持怀疑者、支持弱势者的那个人,不管他们对错,

我们都要站起来,要求大家再讨论一次,给他们一次机会,也是给我们一次机会。


一. 定力


1. 主角的定力


在9号和6号的支持下,讨论得以继续,大家开始找证据,分析证据和和证词。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严谨的过程,更是一个考验定力的过程。


一开始大家都认为男孩有罪,而且证据证词都指向他。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无罪,而且还要快速找到疑点,给大家解释,最终说服大家。这是情感和智商的双重考验。


男主8号陪审员,

性格稳重,遇事冷静,在整个过程中他始终坚信要经过推理验证才能下结论。这种定力也让他认真研究证词,先发现老人的证词中15秒有问题。


《十二公民》:一个模拟法庭映射出来的真实社会问题

经过男主的重新验证,一个腿脚不方便的老人,从里屋走到门口开开门,最少要43秒。所以老人中间肯定遗漏了什么。一般我们只会在意说的内容,而对15秒是完全忽略的。男主能注意到这一点,说明他

足够的镇定,有定力,思路清晰


1. 看客的摇摆


就在这个疑点提出后,12号陪审员说自己改变想法了,投无罪。但是当3号陪审员说对面楼上的女人,她亲眼看见男孩杀了他生父后,12号又改了。


《十二公民》:一个模拟法庭映射出来的真实社会问题

他这是典型的看客心态,而且是一个很没有自己判断力的看客。在不同的证据面前摇摆不定,还很容易下结论。


《奇葩说》中的观众也是这样,正方发言的时候投正方,反方发言的时候又投反方,来回变换自己的态度和立场。我们就是这么的善变,这么的容易墙头草,两边倒。


我们再看男主,自始至终,他说他不确定男孩有没有罪,他希望大家讨论,得出结论,而不是一听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要有自己的定力,有判断力。不要轻易下结论,给一个人定罪。


《十二公民》:一个模拟法庭映射出来的真实社会问题

定力是决定我们是主角和配角、是辩手还是观众的决定性因素。要想成为主角,不当观众,一定要有自己的定力、坚持己见。除非经过自己的反复认证,否则不能改变自己的立场。现实中也是这样,当我们选定一条路时,我们要做到是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而不是东张西望,来回换路线,到最后条条道路通罗马,一直走下去的人都成功了,而我们还在原地打转。


1. 最佳配角的定力


当然,这个定力并不是说让我们死磕,自己错了也不认错。那是对定力的错误解读,影片中4号陪审员是个通过自己致富的开发商,他对男孩没有偏见,他相信证据和证词,一直坚持男孩有罪。


但是等到大家把两个证人的证词里的疑点都找出,而且验证之后。他面带笑容的说男孩无罪。他说:“

向真理低头是件幸福的事。有自己的坚持,大是大非面前知错能改,所以他随时配角,但是是最佳的。


《十二公民》:一个模拟法庭映射出来的真实社会问题

通过这个模拟法庭的讨论,我们看到社会上各种人对于一件事的反应,这里面可能某一种反应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实写照。但是影片却让我们作为旁观者,抽离出来,看的更清楚,不光分析别人,更是分析自己。究竟应该怎样做才是对的,才能长久发展。


《十二公民》:一个模拟法庭映射出来的真实社会问题

我们要避免像3号那样的偏见,要具有9号的同理心和勇气,要有4号的向真理低头的精神,更要有8号的公正、定力,成为我们自己生活的主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