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头部争夺:阿米巴为何不适合做大店?

电商头部争夺:阿米巴为何不适合做大店?


一个学员跟我讲述他的经营理念:“杀猪杀屁股,各有各的杀法”。我觉得这个说法不雅,赶紧纠正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他深以为然,于是改口说:“具体猪,具体杀!”


话说中国很多公司热衷于学习日本“经营四圣”,而“四圣”打法各不相同,体现了“具体猪,具体杀”原则 ——松下幸之助创立了“事业部”、“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等;本田宗一郎强调尊重个人、公平合理授权;盛田昭夫继承Sony “先驱精神”,主张科技创新;而稻盛和夫发明了日本的土特产——阿米巴经营模式。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阿米巴在日本波澜不惊,在中国却发扬光大,无论传统企业还是电商公司,老板都争相学习阿米巴。然而,学成的没几个,鸡飞狗跳的一大堆。


电商头部争夺:阿米巴为何不适合做大店?


01

终身雇佣制、过劳死与阿米巴

2020年代,当中国互联网公司的996工作制引起广泛争议时,日本早在1960年代就诞生了“过劳死”现象。如今日本人口1.46亿,每年过劳死10000人以上。为什么日本人喜欢做“自虐狂”?


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松下电器创立的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成为日本主流的管理制度。员工要为企业工作一辈子,对公司忠诚度非常高,具有主人翁精神。二是日本的传统文化,以菊与刀为标志,表现为武士道精神和耻辱感,让员工有很强的自律精神,愿意为组织利益而奋斗终身,以损害组织利益为耻,以损害他人利益为耻。


这样的制度和文化背景,就是稻盛和夫创建阿米巴模式的土壤。阿米巴要求对大组织、大业务进行分拆,变成小的独立核算、独立经营的业务单元。由于各阿米巴小组需要进行内部定价和内部结算,就容易出现内部竞争,搞不好就变成了内耗斗争、分崩离析。由于阿米巴经营以终身雇佣制和耻辱文化为基础,培养具备经营意识的人才,让员工共同参与经营,构筑一个大家庭,家庭成员需要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整个公司文化倡导的是公平、正义、公正、勇气、诚实。这样就可以避免阿米巴的弊端,发扬长处。


那么,中国企业搞阿米巴,是否也具备类似于日本这样的土壤呢?


中国也有与稻盛和夫齐名的企业家,比如海尔的张瑞敏。2019年海尔在全球大型家用电器销量排行榜上位居一名;同时,张瑞敏的管理思想,也影响了很多中国企业。有趣的是,当年张瑞敏去青岛冰箱厂上任的第一天,迎接他的没有任何欢迎仪式,只有53张请假单。很多员工早上8点上班,早上9点就开溜了。为了整顿工厂秩序,他推出了13条规章制度,其中有两条是:“不准偷工厂里的财物”、“不准在车间里大小便”……等等,这叫啥规章制度?这难道不是基本常识么?然而,这就是当时的现实情况。因此,中国管理大师相较日本,土壤和起点是不同,所以经营思想也不一样。


张瑞敏在2000年去拜访稻盛和夫,取得“阿米巴真经”,回来后经过潜心研究与探索,于2005年推出了“人单合一”经营模式。不过,至今为止,“人单合一”模式只适用于海尔,没有任何其他公司能够复制。


02

阿米巴与现代企业的悖论


假设有6个好基友:老李有一个服装设计工作室,老张有一个服装工厂,老王有一个平面视觉设计团队,老孙有一个电商代运营团队,老赵有一个仓储发货中心,老周拥有客服外包团队。


显然,他们6人分别代表服装电商产业链上的6个环节。有一天,他们在关公像前歃血为盟,提交投名状,结拜为异性兄弟,合作推出了一个服装电商品牌,发誓干一番大业,颠覆服装电商行业!然而,不到半年,这个项目就被对手颠覆了!


原因很简单:第一,6个团队各自为政,业务流程上相互扯皮而效率低下;第二,6个团队相互进行利益博弈,每个团队都想留下15%的利润,结果导致终端产品成本太高,在市场中丧失了竞争力。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就诞生了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的本质,就是将外部市场交易内部化。假如,将上述6个独立经营与核算的团队,整合成一家公司的6个职能部门,统一进行组织分工、开展业务流程,省去了外部定价和交易的博弈,从而可以显著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是一概而论,达不到规模经济的环节,仍旧需要市场化,比如快递配送


而阿米巴经营模式恰恰相反,就是将原本一家公司的内部职能部门,分拆成为独立核算的小团队,从而让内部交易市场化,对于现代企业制度来说,就是一个悖论。


当然,适当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内部,可以激活组织效率。但是缺点也非常明显,容易带来内耗与斗争,因此需要好好衡量利与弊。只有在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耻辱文化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前提下,阿米巴才能玩得好。


03

天猫2.0扶持商家做大店


在电商的小店竞争时代,只需要一个个独立核算的小团队,就可以机动灵活地做好市场竞争。


然而,天猫2.0时代,风向变了。天猫总裁蒋凡新官上任三把火,包括新品、新客和新店。新店就是天猫旗舰店2.0,扶持商家做大店,头部店铺流量拦截越来越明显,大品牌的市场份额越来越集中。比如:2019年双11,美的品牌销售74亿元,小米61亿,联想42亿,格力40亿。此外,安踏、森马、绫致集团、三只松鼠、百丽、波司登、林氏木业、太平鸟等知名品牌都超过了10亿元。


天猫为何从“流量打散”走向“流量集中”?


因为,对于平台来说,流量越来越珍贵,必须给顾客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深入挖掘顾客需求,提升各个细分类目的渗透率,让顾客买得更多才是王道。那么,只有品牌旗舰店和头部大店,才能完成这个使命,带动整个细分类目的提升。对于天猫来说,持续增加卖家数量并无意义,关键是提升卖家经营品质和专业服务能力,所扶持品牌旗舰店,就是必然选择。


04

品牌旗舰店2.0的三大特征

品牌旗舰店2.0的特征之一,就是从运营“货”,转为运营“人”;随着推荐算法、千人千面在各个细分类目的普及,以前是人找货,现在是货找人。系统根据标签匹配原则,给顾客推荐精准的产品;反过来看,也是给产品推荐精准的人群。因此,电商下半场的机会,在于细分赛道和细分人群。


品牌旗舰店2.0的特征之二,就是实时赛马权重提升。实时赛马包括点击率、转化率、客单价、收藏、加购、下单、评价、复购等一系列指标的综合评价,上一小时的表现,决定下一小时的展现量。新品和老品在不同阶段,实时赛马和长期赛马,各个指标的权重都不相同。总体来说,赛马机制更加公平,更加能反应品牌的真实实力。


品牌旗舰店2.0的特征之三,就是头部拦截。流量向头部旗舰店倾斜,小店越来越难做。因此我们总裁班课堂上反复强调“小赛道做第一,大赛道做唯一”,当你的店铺做到比同类商家更高的层级,就会享受到平台倾斜的流量支持。


05

品牌旗舰店2.0要求立体作战

品牌旗舰店,不仅需要卖货,而且需要做品牌,赚长远的钱。


品牌旗舰店的打法,不再是运营单兵打天下,而是要求建立专业职能部门和责任中心,所有职能部门联合起来,进行立体作战。


立体作战怎么打?从运营“货”,到运营“人”,一切围绕目标人群进行。从顾客角度看,整个购物体验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推广体验。要求产品、直通车、爆款、钻展、直播、活动、视频等所有触达顾客的工具,在第一时间内抓住顾客的眼球,吸引点击,这也实时赛马的关键指标之一。


第二,浏览体验。当顾客点击进入详情页,浏览产品和店铺页面,就需要展示品牌力和产品力,减少跳失率、提升转化率。


第三,消费体验。包括询单和客服体验,下单之后的收货体验,拿到产品之后的感触和使用体验,以及售后体验,等等。


以上三大顾客体验,需要运营部、产品部、视觉设计部、客服部、采购部、仓储部等职能部门协同作战、火力全开,扎硬寨,打呆仗,才能将每个环节做精做透,产生核心竞争力。如果其中一个部门跛脚,那么战斗力都要大打折扣。这就是立体作战的基本内涵。


06

阿米巴不适合做大店


为什么阿米巴不适合做大店?因为大店需要赢得实时赛马和长期赛马,需要建立职能部门和责任中心,实现立体联合作战。


很多电商老板,将阿米巴的组长当做一个“包工头”,企图将经营风险和成本都转嫁给这个包工头及工人。然而,包工头和工人也不傻,如果店铺亏损,无利可图,大家都白干了。因此,只有上升期的、盈利的店铺,才能用来做阿米巴。


那么,如果老板、包工头和工人三方都愿意做这个阿米巴,是否就万事大吉、等着分钱呢?没这么简单。


第一、没有职能架构支撑,难以做专业。电商做阿米巴,首先是基于成本的控制,为了节省人力成本,一般都不会招聘资深专业人士,大多数公司都是招一群小白菜来培养。甚至产品、视觉、供应链等职能部门还是缺失的,这样的结果就是无法打造专业的产品和品牌,陷入同质化的竞争中,毛利率低,盈利能力弱,做到一两千万就会碰到天花板,无法做成头部大店。


第二、短期利益最大化,难以做长期品牌投入。阿米巴小组的内部,追求的就是短期利润的最大化,结果就是放弃了品牌的长远发展,牺牲了做大做强的机会。很多电商公司最近两三年都是增长停滞或负增长,根本原因就是考核短期利润,团队没有长远布局和打法。


第三,以卖货为导向,难以做好用户服务和沉淀。我们主张“小赛道做第一,大赛道做唯一”,都是基于细分人群定位,通过优质产品和服务,将流量沉淀为忠实顾客,通过较高的复购率,降低获客成本,提升品牌价值,赚更长久的钱。而阿米巴组织恰恰只看当前盈利,放弃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卖货才是硬道理,等不及去赚未来的钱。


第四,员工发展空间小,不利于人才梯队成长。在阿米巴体系内部,难以推行职级体系。由于奖金池是有限的,如果某个员工获得晋升,其个人收入提升了,就会导致其他成员收入同比例减少。因此,阿米巴就像螺丝壳里做道场,容易变成小打小闹,员工个人没有发展空间,对于公司来说无法建立专业的人才梯队,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


第五,企图以分钱替代管理手段,容易分崩离析。大多数电商搞阿米巴都放弃了过程和任务管理,不注重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只是短期利益导向。结果团队只关心自身利益,不关心公司发展,因利而聚,也因利而散。


结束语:阿米巴不适合做大店,做大店需要建立职能部门和责任中心。电商公司搞阿米巴,都是试图以分钱替代管理,结果产生了很多血的教训。请参考之前的文章《电商团队激励6个“骚操作”案例,你中招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