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府众人没有一丝的真信仰

整部红楼梦总共出现了两个信仰,一个是道教,另外一个是佛教。而这个鸿篇巨制的故事也是从唱“好了歌”的一道一僧开始的。故事的结局是,荣华富贵以及富庶风流地的代名词贾府灰飞烟灭,主人公贾宝玉被“好了歌”收纳,随之遁入空门。这个结构布局安排是非常符合事理的,也是非常讲天道人情的。

红楼梦贾府众人没有一丝的真信仰

原因或许就是贾府众人不管是对道教还是对佛教都是持一种大胆的、赤裸裸的伪信仰。

对道教的伪信仰

国公爷,就是荣国公,为了出家找了个替身。荣国公不管是出于功利的目的还是出于还愿的动机,这种做法跟明星在演唱会现场假唱、拍戏现场找替身是同一种模式的策略,或者性质。

红楼梦贾府众人没有一丝的真信仰

贾母为了给贾府的未来祈福,率领精心盛装打扮的阖府上上下下,男女老少,浩浩荡荡地向道观行进。一眼望不到头的豪华轿马队伍吸引了众多百姓的围观。或许很多路人毕生都没有机会看见这种豪华的出行仗帐。轿子里的主子们时不时洋洋得意地掀开轿帘往外看看,很是享受围观者的羡慕和崇拜。当年,汉高祖刘邦就曾经这样羡慕过出行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刘邦还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大丈夫生当如此。一语成谶,嬴政的万里江山最终被刘邦收入囊中。这或许就是冥冥之中的安排,或许就是心想事成的最早成功案例吧。

红楼梦贾府众人没有一丝的真信仰

道长亲自走下台阶恭恭敬敬地迎接贾母一干人等。道观内的所有道士被当成闲杂人等被清场。一个负责点蜡烛的小道童无意冲撞了王熙凤,就挨了一个重重的嘴巴子,还得到了一句“不长眼的东西“。道长也是畏畏缩缩地请示,自己是否也要像其他闲杂人等一样在山门外候着。

这个道长就是当初荣国公的替身。现在也是一观之掌门了。现在的情况是,贾府众人来道观里是来祈福了,是有求于道观、有求于真人的。为何要如此欺侮于真人的众多门徒呢?俗话说,打狗还得看主人。或许在贾府众人的心中,他们才是道观的主人吧。

红楼梦贾府众人没有一丝的真信仰

或许贾府众人心知肚明:他们来巡视势力领地是真,耀武扬威是真,祈福求福是假。或许他们根本就不相信道观的一切。身为人杰的荣国公当初为何要寻一替身出家呢?贾府众人或许根本就没有想过,也懒得去想。贾府众多晚辈对国公的替身俨然一副高高在上的主人姿态,丝毫没有对长辈和道教的敬畏。

对佛教的伪信仰

荣国府二太太,就是贾政之妻,宝玉之母,王熙凤之姑母,在形式上是个十足的佛教俗家弟子。在她的日常生活中,最大的事情就是颈戴佛珠,手敲木鱼,口念佛经。

当自己的贴身丫鬟金钏跟宝玉擦出火花,互诉爱慕时,这个二太太竟然勃然大怒,当即喊来了金钏的姐姐和母亲,严厉要求立即把金钏带出贾府。同时,还批判金钏是不要脸的小娼妇,看到金钏就恶心,再也不要看见金钏。

红楼梦贾府众人没有一丝的真信仰

命苦的金钏经受不住生计和名声的双重灭顶打击,投井自尽。

青年男女,互生爱慕,儿女情长,是天道,也是人情。宝玉未娶,金钏未嫁,二人擦出火花,甜言蜜语,无可厚非。二太太为何有如此激烈的反应,对金钏做出五雷轰顶的诛心之举呢?

是金钏的丫鬟身份吗?袭人也是丫鬟,为何可以跟宝玉行阴阳之实?或许是金钏和宝玉卿卿我我的时候无视了她的存在,或许是二太太当时起了一股无名火。这是二太太这个俗家弟子的区别心太重,也是修为不足。

红楼梦贾府众人没有一丝的真信仰

更令人意外的是,当听到金钏投井自尽的消息时,二太太不仅不敢承认她把金钏撵走以及极端训斥的事实,还假模假样地表示了震惊和悲伤,同时肯定并采纳了圆滑投机分子薛宝钗关于”金钏是贪玩,不小心掉进井里的,活该有此结局“的说法。

佛教的”忌贪嗔痴和戒杀生“在二太太的眼里,如同无物。二太太在内心深处也不会对枉死的金钏有丝毫的忏悔之意。这是认知的问题?还是方向的问题?或许二太太形式上的信仰只是她闲来无事做的一种游戏吧。

贾府众人,从核心的主子,到外围的仆人门客,对信仰没有丝毫正确的概念,对信仰没有丝毫的虔诚敬畏行动。

红楼梦贾府众人没有一丝的真信仰

常言道:你可以不信,但不能不敬;你可以不敬,但不能亵渎。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贾府的家道中落、灰飞烟灭或许就是贾府众人亵渎神灵、神灵发怒的结果吧。

那么,什么事情才是对的事情呢?

信仰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词汇。或许是因为太常见、太普通、太习以为常了,所以很多人一直没有仔细想过我们常说的信仰到底是什么,如何对待自己的信仰才是正确的,如何处理自身言行举止跟信仰之间的关系才可以不违背自己的初衷。

红楼梦贾府众人没有一丝的真信仰

信仰到底是什么

信仰一词,由信和仰两个字构成。顾名思义有绝对信任和深情仰视的意思,有无限依赖和十分敬畏的意思,有终身托付和殷切求助的意思,……

从人类远古时代对各种动物如蛇、狼等以及各种天体如太阳、月亮等的图腾崇拜,到在历史长河中百花齐放、数量繁多、风俗各异的宗教信仰,都曾经为众多信众提供了宝贵且不可替代的精神依托,为祛除信众心中各种缘由的恐惧、忧虑等不良情绪提供了及时的解决方案。也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构建、民众从善性格的形成、天下和平少起冲突战乱贡献了不少的力量。

红楼梦贾府众人没有一丝的真信仰

当信众不幸地遭遇了战争、瘟疫、蝗灾、旱灾、水灾、家道败落、仇家追杀等天灾人祸的时候,宗教场所往往可以当仁不让地提供人道主义的庇护,及时地坚定受难人群对同类、对社会、对未来的信心,重燃信众心中向善的烛火,有效减少冤冤相报的悲剧发生。宗教的这些对人类生死存亡的重要功德或许就是宗教能够穿越漫漫历史长河、经历无数次的极端恶劣条件的大浪淘沙,一直到现代依旧屹立不倒的原因之一吧。

红楼梦贾府众人没有一丝的真信仰

如何对待自己的信仰才是正确的

对信仰有一句俗语:信则灵,不信则不灵。

所有信仰可以简而言之地理解为信众跟所崇拜图腾之间的一种心灵深处的契约。

或者更多的是类似单位里员工跟老板之间的关系。对老板要从内心深处、从实际行动上尊重,要表里如一地服从,对老板制定的员工守则,要不折不扣地严格遵守,才更有可能得到职位上的升迁、得到薪水上的加码,减少被解雇而失业流落街头的概率。

更多地类似自己的生活习惯跟健康水平的关系。如饮食结构的搭配是否科学合理、睡眠质量以及睡眠时间是否充足、心态浮动大小以及能否及时正确有效地调节、锻炼习惯是否科学合理。

红楼梦贾府众人没有一丝的真信仰

信仰对信众而言,好比就是自己养家糊口的工作,就是创造以及享受幸福生活的好身体。事关生存和生活两个最基本、最重要、最永恒的主题。对待信仰的正确做法至少是全心全意、尽心尽力。虔诚是需要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行动来支撑和体现的。

如何处理自身言行举止跟信仰之间的关系才可以不违背自己的初衷

六根不净是大多数人的常态,也是大众之所以选择信仰的原因。

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与生俱来,是它们操纵主人,还是主人合理地安排协调它们,这是一个长期博弈的过程,也是一个路漫漫的个人修身养性的历程。

人性中的很多恶根、生活中很多后天养成的坏毛病或者恶习时常会怨恨主人把自己丢弃在十九层地狱里不闻不问,它们会不甘寂寞,会时不时地蹦出来溜达一圈,唯恐天下不乱,闹出点动静,刷一下存在感。一般普通人很难在短期内彻底压制它们。

红楼梦贾府众人没有一丝的真信仰

各种宗教信任里一直有相应的人性化忏悔程序,好比很多单位的员工守则里也有相应的认错改正条款一样。虔诚的信任最忌讳知法犯法、将错就错、破罐子破摔还死不承认。如此一来,信众的问题不是资质天赋的修炼性问题,而是态度缘分的根本性问题。这种做法彻底撕裂了自身跟信仰之间的最基本的结构性联系。这种做法更多地的是对信仰的亵渎、轻蔑和玩弄。

古人云:君王怒,浮尸百里;匹夫怒,血溅五步。那么,信仰呢?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能正确认知、正视自己的错误和失误所在,并积极地反省和改正未必不是更重要、更高级别的修炼。谦卑、敬畏、坦诚,简单的六个字,犯错者很难做到的三个品质。

红楼梦贾府众人没有一丝的真信仰

心存敬畏,知行合一,自省进取对信仰适用,对成功事业适用,对精彩人生更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