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第五套2015版百元紙幣正面

《咬文嚼字》原主編郝銘鑑曾指出,在新版的一百元人民幣上存在錯字,“壹佰圓”的“圓”字系錯用。“我們有《中國人民銀行法》,明確規定人民幣的單位是元,輔幣是角、分。我們的規範用字就是元。過去用圓是歷史造成的,因為過去有銀圓,但是現在我們已經有法了,在這個情況下,你新發行的人民幣怎麼能用字不規範呢?你這個圓字從法的角度來看有根據嗎?”

對此,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中國印鈔造幣”上作出回應。

人民幣上有錯字?中國印鈔造幣回應

這才是真相!

網上流傳”新版一百元人民幣上有錯字,‘壹佰圓’的‘圓’字系錯用”。好多朋友看見後都給小印君留言啊!!!

難道說從現代印鈔行業誕生起,就在紙幣上使用的“圓”字,是錯的?!

想到這裡,小印君就心塞得不要不要的……

於是,他們很拼地給出了很長很長的回應,我們為大家劃了重點。

首先,從現實使用上看

這是新版人民幣。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這是我國臺灣、香港、澳門地區的紙幣。這些地區的紙幣上,“元”和“圓”都相通!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從《辭海》的定義看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圓”字屬於我國文字中的傳統漢字,有很多用法,包含多重意義,在《現代漢語詞典》、《辭海》等典籍中,除了註釋其他用處外,註解為貨幣單位的,與“元”在貨幣上同用同意,可互為通用。

再深入說,這是歷史文化傳承

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紙幣的國家,鈔票承載了一個國家的歷史和文化。我們現在紙幣上用的“圓”字,也是歷史文化的傳承。

這要從清朝說起。宣統二年(1910)四月十六日公佈了政府的《幣制條例》:“中國國幣單位,著即定名圓,暫就銀為本位。以一元為主幣……元角分釐各以十進。”

度支部尚書載澤將“圓”的來歷解釋為:“貨幣計數,當先定名。中國古制號稱圜法,圜者圓也。現鑄新幣,擬請沿用九府遺法,定名圓。”將鑄幣權統一於中央,採用銀本位制度,規定國幣以圓為單位,定名為“大清銀幣”。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至此,單位“圓(元)”在政府法令中得到了正式的承認,取得了國幣單位的地位。

當時的大清銀行鑑於宋、元、明各朝紙幣氾濫,致失信用的歷史教訓,到宣統元年(1909)又規定以九成現銀為紙幣發行準備。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所以你看,從大清銀行兌換券上就使用了“圓”,這是同銀圓的“圓”。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這就是俗稱的“袁大頭”

1914年,袁世凱在北京以大總統的名義公佈了《國幣條例》及《國幣條例施行細則》,規定“圓”為一個價格單位,每枚銀元重量為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釐。這年12月,由天津造幣廠開始鑄造鐫有袁世凱頭像的銀元。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草擬了《國幣條例草案》15條,確定“本位幣:銀幣一圓”,“以庫平純銀六錢四分零八毫為價格單位,定名曰圓”。“一圓銀幣總重量為七錢二分,銀八九、銅一”。1929年4月10日,又頒佈了《中央造幣廠組織章程》,在上海籌設中央造幣廠。1933年3月8日,國民政府財政部公佈《銀本位幣鑄造條例》。

舊《辭源》“銀圓”條說:“鑄銀貨作圓形,始自近代……俗省作元。”所以“銀圓”也被寫作“銀元”,“壹圓”也可寫作“一元”,在貨幣範圍內“元”成了“圓”的簡寫。

民間始用貨幣單位“圓”的時間,彭信威先生曾指出:“圓和元的名稱不是自外商銀行發行鈔票開始。早在乾隆年間就已使用。例如乾隆五十四年閩浙總督奏明廈門到鹿耳門的船價就是以圓計算。西藏鑄的銀幣,在當時的公文中也稱圓或元。”

還有,說文解字是這麼講的

“員”是“圓”的本字。員,甲骨文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圓口)+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有腳的鼎),表示鼎的圓口。金文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將鼎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寫成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篆文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將金文的“鼎”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誤寫成“貝”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當“員”的“鼎的圓口”本義消失後,篆文則由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再加圈形的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另造“圓”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代替。


《說文解字》:圓,圜全也。也就是鼎口流暢的弧圈。在後來的演變中,又引申出圓形、周全、圓滿、流暢以及貨幣單位等含義。從字義上看,圓形的貨幣使用“圓”字作為單位,更接近於字義本身吧。


“元”,甲骨文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在人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的頭頂上加一橫指事符號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代表混沌初開,萬物之始。有的甲骨文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將一橫指事符號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改成兩橫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二,即上),表示上蒼、宇宙。金文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篆文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承續甲骨文字形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說文解字》: 元,始也。表示最初的意思。並逐漸引申出為首、主要、根本、元素等意義。在貨幣史上出現,則始於元代。元代稱金銀錢為“元寶”,有元朝之寶的意思,黃金叫做金元寶,銀錠叫做銀元寶,後來也就成了金銀貨幣約定俗成的通稱。至於元代為什麼叫“元”,一說取自《易經》的“大哉乾元”,就是“天,就是大啊”的意思。

總之是這樣的:

圓和元兩字不但意義不同,原來的讀音也有異。近代讀音中,中古的仙、元兩韻合流,雲、疑兩紐都變為零聲母,兩字讀音故而變得相同,這才具備了同音假借的客觀條件,又由於“元”筆畫簡單,所以民間逐漸以“元”代“圓”,取其便捷。

開始,定貨幣單位時,“圓”也曾簡寫作“員”。兩字在古書中本通,如《孟子·離婁上》“規矩,方員之至也。”但到後來,“圓”字簡寫就一般都寫作“元”了。

這就是兩個字的演變過程,在後來的生活中,人們約定俗成地將兩個字互為通用了。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執著——執著、零丁——伶仃、糊塗——胡塗,等等。這在《現代漢語詞典》裡都能查到的。

甚至還有法律上的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1955年2月21日發佈了由周恩來總理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關於發行新的人民幣和收回現行的人民幣的命令》,宣佈發行第二套人民幣,並說明:“新幣面額,主幣分為一元、二元、三元、五元、十元五種,輔幣分為一分、二分、五分、一角、二角、五角六種。”

同日,《中國人民銀行通告》宣佈發行主幣壹圓券、貳圓券、叄圓券、伍圓券、拾圓券和輔幣壹分券、貳分券、伍分券、壹角券、貳角券、伍角券。這樣,明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貨幣單位,主幣單位為圓(元),輔幣單位為分、角兩級十進制。

1995年頒佈的《中國人民銀行法》第十六條規定:“人民幣單位為元,人民幣輔幣為角、分”。2005年5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第四條規定:“人民幣單位為元,人民幣輔幣單位為角、分。1元等於10角、1角等於10分。人民幣依其面額支付”。

在漢字的簡化動中,圓字被簡化為圓,於是您看到了幾代人民幣中使用了不同的“圓”字。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即繁體楷體、變體楷書、繁體張黑女碑、繁體印刷宋體、簡體張黑女碑、簡體印刷宋體。

第一、二、三套的人民幣上的“圓”屬我國傳統繁體字。

第一套人民幣的圓字是當時任華北人民政府主席、華北財經辦主任董必武同志用楷書字體書寫的。其字體為“柳體楷書”。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第二套人民幣的圓字是由原中國人民銀行參事研究員馬文蔚先生用“張黑女(音‘張賀汝’)碑”字體書寫的。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第三套人民幣上的圓字是用印刷宋體寫成繁體字圓。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第四套人民幣仍沿用馬文蔚先生的“張黑女”碑體。6種主幣面值的“圓”字,都改成“圓”。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第五套人民幣上的圓字使用了印刷宋體簡體字。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有的人又說“壹佰”是繁體字: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這裡其實是大寫數字,不是繁體字。。。

大寫數字是中國特有的數字書寫方式,它們是和小寫數字的讀音一樣的文字。在特定的場合,因為小寫數字容易被篡改,故使用大寫數字,以防止數目被塗改。如賬單、支票、發票、禮簿、日曆、合同等。

小寫數字: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

大寫數字:零、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萬。

說了這麼多,就是說字!沒!錯!

來點開心的壓壓驚

我們最後來看看,新中國百元人民幣上出現過的“Yuan”字,這次我們好好看圖,做一個安靜又開心的自己。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第五套2005版百元紙幣正面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第五套2005版百元紙幣背面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第五套1999版百元紙幣正面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第五套1999版百元紙幣背面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第四套1990版百元紙幣正面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第四套1990版百元紙幣背面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第四套1980版百元紙幣正面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第四套1980版百元紙幣背面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人民幣上這個“錯別字”太顯眼,為何不改

第一套人民幣100元票樣

原文刊發於2015年12月22日

原標題:【回應】新版百元人民幣上有錯字?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這樣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