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富論》與《資本論》2

上段的社會分工後亞當斯密與馬克思都講到了貨幣。

貨幣的起源雙方都認為是商品的價值,商品價值分為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資本論中認為商品本身的價值)

使用價值是商品在社會中的可用性,如筆解決了寫字,衣服解決了保溫等等

交換價值是商品在社會可用性的具體量化和可流通性,使用價值越大和獲取越容易的東西越沒有交換價值,比如空氣人人都需要,但誰也不會拿它來交換。

本身價值(價值)是商品出現所佔用的資源和勞動時間(馬克思觀點)。

商品的以上價值在交換中給出一個共同認可數值量化就是商品價格,亞當斯密認為價格包含:商品的全部價值(使用、交換、本身),地租以及製造出商品人的利潤。

就此貨幣出現,貨幣是衡量或認同以上價值的被所有人共同接受的“收據”。

那麼就是說如果商品所有價值相對穩定,那麼商品價格就該相對穩定,那麼決定價格波動的又是什麼呢?看看明天在供求關係中能否把問題講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