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我們都學過馬克思,但很少有人讀過另一本《資本論》

“我該讀哪些書?能不能開個書單?”這是吳老師被問到最多的問題。今年6月,我們上線了一門新的課程《吳曉波解讀:影響商業的50本書》。在這門課程中,吳老師挑選了50本影響商業發展的經典著作,並親自解讀。

沒有稅收,社會就沒有共同命運,集體行動也就無從談起,這是常理。

——托馬斯·皮凱蒂

文 / 吳曉波

自二戰之後,隨著全球政治與經濟主導權的轉移,歐洲再也沒有出現凱恩斯式的大人物,經濟學理論的發動機被搬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國。在弗裡德曼與薩繆爾森的爭吵中,歐洲人有時候連插嘴的份兒都沒有。

因此,一部全面展現歐洲學者經濟學觀點的著作,便顯得非常稀罕了。這個任務,在2014年由一位法國經濟學家完成了,他還非常年輕,是一位70後。

1

托馬斯·皮凱蒂(Thomas Piketty)出生於1971年,距離卡爾·馬克思(Karl Marx)去世整整88年,他的作品名為《21世紀資本論》(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吳曉波:我們都學過馬克思,但很少有人讀過另一本《資本論》

盧梭時代以來,巴黎一直是左翼知識界的心臟。二戰後,薩特的存在主義思潮更是激盪了一代青年。1968年,巴黎爆發“紅五月”運動,繼而席捲整個西方世界。皮凱蒂的父母就是1968年這場運動的街頭參與者,這樣的記憶如血液一樣滲透到了皮凱蒂的著述之中。

皮凱蒂非常早慧且富有行動力,他博士畢業於巴黎高等師範學院,22歲就在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謀到了助理教授的職位。

但是他對美國式的生活沒有興趣,“我覺得美國經濟學家們的工作一點都沒有說服力。沒錯,他們都很聰明,但奇怪的是,我非常強烈地意識到,我對世界上的經濟問題一無所知。”



皮凱蒂於1995年回到了巴黎,從此再沒有離開過。31歲,他被評為法國年度最佳青年經濟學家。35歲,他創辦巴黎經濟學院,並擔任第一任院長。

作為薩特主義信徒的兒子,皮凱蒂繼承了叛逆和崇尚自由的知識分子傳統。

2015年1月,法國政府授予皮凱蒂象徵最高榮譽的法國榮譽軍團勳章。但是,就如同薩特拒絕196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一樣,皮凱蒂拒絕接受勳章。

他對記者說:“政府的角色並非決定誰值得尊敬……他們還不如專注於復興法國及歐洲的經濟增長。”

2

《21世紀資本論》就如同它的書名一樣,充滿了勃勃的野心,為這本書,皮凱蒂準備了20年。

與美國經濟學家專注研究“發展”不同,皮凱蒂把他的學術重心放在了“公平”,這是歐洲左翼傳統的出發點。而與其他歐洲學者不同,皮凱蒂的理論工具來自數據模型,而不僅僅是邏輯推導和意識形態的憤怒。

早在博士時期,他就開始用數學方法對稅收理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2003年,他與同事合作發表論文,研究了美國1913至1998年間的收入不平等情況。這篇文章詳細描述了處於收入分配頂端的家庭佔有的國民收入的變化:20世紀初,他們佔有的財富比重急劇上升,二戰期間開始下降,到了1980和1990年代才又開始大幅上升。

吳曉波:我們都學過馬克思,但很少有人讀過另一本《資本論》

接著,皮凱蒂將不平等問題的研究拓展到英國、中國、印度和日本等國家,他和他的研究團隊建立了包括30多個國家的數據在內的“世界最高收入數據庫”。他們發現,在2012年,最富有的1%的家庭拿走了22.5%的財富,這是1928年以來的最大值。他的實證研究激起巨大反響,成為近年來各國反金融資本主義寡頭運動的最重要的理論武器。

《21世紀資本論》是皮凱蒂這一系列研究的總結。他警告人們分化的力量隨時可以佔據上風,現在似乎正在重蹈20世紀初期的覆轍。如果趨勢持續下去,財富分配的長期變化令人不寒而慄。

在書中,皮凱蒂提出了資本“向心論”:當資本回報率超過經濟增長率時,不平等將加劇——因為利潤和其他形式的資本收入,會比工資收入增長更快,而後者是絕大多數人的飯碗。

通過對近三百年歐美經濟史的數據統計,他得出了近乎讓人“絕望”的結論:資本報酬率維持在每年4%-5%的水平,意味著每14年左右財富翻番,而國民收入每年增長1%-2%,意味著起碼每35年才能翻番。也就是說,工業革命以來,財富和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加劇,是一種必然現象。

吳曉波:我們都學過馬克思,但很少有人讀過另一本《資本論》

此外,皮凱蒂還使用了很多極端的數據,比如,在1950年代,平均每個CEO的薪水是公司裡一般員工的20倍,如今,世界500強公司裡管理層和基層薪資比大於200。再比如,世界上最富有的85個人擁有的財富等於世界上最窮的35億人的資產總和。

我們的世界將重現19世紀歐洲的場景,平均主義的先鋒思想將被遺忘,而新世界可能淪為擁有全球化經濟的老歐洲。

皮凱蒂的行文和某些論述,讓人聯想起一百多年前在大英圖書館埋頭創作的馬克思,他也不時做一點這樣的“暗示”。不過,他的結論並沒有導向暴力革命。

他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徵收“財富稅”:對全球富人徵稅,並對最富人群提高稅率。

稅率要多高?根據皮凱蒂等人的計算,發達國家理想的最高稅率可能要高於80%。他以美國為例,認為對年收入高於50萬或100萬美元的個人徵重稅,不僅不會損害美國經濟的增長,還會讓更多的人享受增長的果實,因為它對無用甚至有害的經濟活動起到了合理的抑制作用。

3

在全球化暫時落幕的2010年代,皮凱蒂再次提出了關於不平等的問題。《21世紀資本論》的中文版厚達700頁,可謂皇皇鉅著,它與兩年前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的《不平等的代價》(The Price of Inequality),體現出歐美經濟學家對同一問題的共同關注。

但是,他有沒有展現全部的真實,以及給出正確的答案,則見仁見智了。

發展與公平,如同一對恩怨交集的兄弟。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它們在絕大多數的時候勢同水火,此消彼長。中國古人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體現了人性幽遠而叵測的一面。

吳曉波:我們都學過馬克思,但很少有人讀過另一本《資本論》

所以,凡是站在“患不均”一側的思想者,都很容易站在道德的高地,人們往往因為在內心呼應了他的發現,而放棄了對他的解決方案的警惕性。

對皮凱蒂的質疑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他漠視了近半個世紀以來,在地球的大部分地區,消除貧困和延長壽命的努力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的進步;其二,他所提出的“財富稅”方案,不但缺乏推行的實際可能性,而且意味著另外一種意義上的暴力掠奪。

皮凱蒂在《21世紀資本論》中的觀點對馬克思表達了遙遠的敬意,同時也頗有點自信地試圖修正和迭代。他說:“我比馬克思多了 150 年的歷史經驗。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是自己的掘墓人,但他沒有告訴我們,廢除資本主義後,如何在政治和經濟上組織社會,這是他的歷史侷限性。”

其實,每一個人都活在自己的歷史侷限性裡。如果一本書可以開啟我們對一個問題的認真思考——而不是代替我們思考,那麼,它就已經足夠傑出。


這是吳老師解讀的第23本書

閱讀推薦

吳老師推薦的閱讀版本是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全新修訂版本。

吳曉波:我們都學過馬克思,但很少有人讀過另一本《資本論》

本篇作者 | 吳曉波 | 當值編輯 | 麻醬

責任編輯 | 何夢飛 | 主編 | 鄭媛眉

點擊左下角,和吳老師一起讀書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