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論》發表150周年:如何學習《資本論》?

《資本論》發表150週年:如何學習《資本論》?

今年是《資本論》第一卷發表150週年,在1867年出版以後,尤其是十月革命後這一百年來,世界各國的進步學者針對《資本論》已經發表了大量的著述,它對社會產生著巨大的影響,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學習《資本論》的心得。

我們都知道,《資本論》曾經是中國的顯學,不過過去這幾十年,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資本論》在官方機構和學校裡面的地位早就一落千丈。今天你走到一所典型的大學裡面去,基本找不到什麼政治經濟學的課程,更不要說專門學習《資本論》的課了。當然,在人民心裡,《資本論》仍然有著崇高的地位,很多進步知識分子也會自發的組織學習《資本論》。我在過去這些年裡,也見過不少同志,非常刻苦認真,有理想,有心要啃個大部頭,就拿《資本論》來開刀,從前言一直讀到最後,可讀完一問,還是糊里糊塗。還有些同志,看了一部分《資本論》之後,就覺得問題都解決了,但是一遇到很多現實問題,發現學的東西也未必好用。另外還有一部分同志,看見這大本理論書就頭疼,學不下去。等等。

《資本論》發表150週年:如何學習《資本論》?

《資本論》第一卷德文第一版的扉頁

《資本論》不容易讀,有好多原因,有些是因為19世紀馬克思的語言和舉的例子跟我們現在隔的遠了,有的是因為內容本身很抽象,有的是因為書本身還帶有一些草稿的特點(比如第二卷和第三卷)。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資本論》本來也不是當教材來寫的。從學習的角度上說,我們一般是要從具體的數據、故事出發,來不斷的抽象,得到一般性的規律,馬克思自己在序言裡面也說“已經發育的身體比身體的細胞容易研究些”。然而《資本論》的寫法卻恰恰相反,是從抽象到具體,從一般到特殊。但是這個並不是馬克思自己的思考過程,馬克思常年待在資料室,佔有了極大量的經驗材料,從中間總結出了資本的規律和矛盾。他寫作的時候,則是按照抽象的層次開始,把最核心最一般的東西放在前面,慢慢的鋪開,逐漸考慮各種其他具體情況。

《資本論》發表150週年:如何學習《資本論》?

馬克思《資本論》手稿

我們學習《資本論》和其他馬克思主義的著作,歸根到底是要認識資本主義的規律和矛盾,探索推翻資本主義的方法。我們現在研究物理學,恐怕很少會讀牛頓。社會科學情況不同,資本主義還存在,其核心仍然是資本積累、利潤、剝削等等,所以我們還在讀《資本論》,而且也不得不讀《資本論》。然而《資本論》畢竟是一本老書。過去這150年,人類社會地覆天翻,有了很大的不同,尤其是有了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資本論》沒法包括這部分的實踐,我們必須從別的地方去尋找學習材料。

這麼說起來,《資本論》的學習恐怕未必要以《資本論》為第一步。由於有毛時代的寶貴遺產,我們這樣的中文讀者是幸運的,在60,70年代有一大批勤勤懇懇的研究者系統整理了《資本論》的思想,並編輯成適合工農兵閱讀的小冊子。不要小看這些小冊子,這些是入門學習的最佳讀物,也沒有後來加進去的各種資產階級的渣滓。其中突出的我可以舉兩個,一個是徐禾等編著的政治經濟學教材,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現在還在印刷,而且基本保留了原版的特色。這本書差不多就是一個《資本論》的簡潔版,看了之後,腦子裡面有一個主線,再去翻看《資本論》,就會熟悉很多。再一個,就是70年上海出版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這個書彌補了傳統政治經濟學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方面的空白,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問題,是思考資本主義之後怎麼辦的一個重要材料。

《資本論》發表150週年:如何學習《資本論》?

徐禾等著《政治經濟學概論》

有了這些基礎之後,我覺得可以開始認真看《資本論》了。但是我仍然建議不需要全讀,略讀即可,部分重點章節可以細讀。以第一卷為例,我常翻看第一卷的工作日一章,機器和大工業一章,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一章,

所謂原始積累一章。這些章節,跟中國當代的資本積累直接相關,涉及到農村農民問題,還有工人階級的鬥爭問題等等。相反,第二卷就顯得比較理論化,而且花了很多篇幅在一些更具體的問題上,我覺得大部分讀者可以略過。如果有更進一步的學習需要,可以閱讀第三卷的相關內容。

《資本論》發表150週年:如何學習《資本論》?

《資本論》第一卷《工作日》一章節選,馬克思在裡面寫道:資本主義的生產,通過延長工作日,縮短工人的壽命。

除了《資本論》之外,如果要把握當代世界政治經濟的脈絡,也應該廣泛的吸收最近這幾十年的材料,比如7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危機和最近這一次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也包括資本主義所面臨的各種其他的危機趨勢,比如環境和能源危機。李民騏和張耀祖等編著的大眾政治經濟學提供了一些值得參考的分析和資料,適合作為輔助材料。

《資本論》發表150週年:如何學習《資本論》?

《資本的終結——21世紀大眾政治經濟學》

除開內容,學習的形式也同樣重要。單打獨鬥不是馬克思主義者的習慣。如果你有興趣學習,不妨看看身邊的朋友有沒有同樣的興趣,三到五人的學習小組,一直以來都是比較有效的形式,從馬克思時代就是如此。這樣的學習小組也不必設立很高的理論目標,而應該更貼近現實生活和鬥爭,同時通過聯繫《資本論》的部分章節展開討論。如果有了不同意見和理解,不妨先各自保留意見,然後通過一點研究來推動討論。如果討論者們都是空對空,一張口就是我覺得如何如何,就是不做一點調查研究,或者是拿《資本論》當帽子來扣在別人頭上,那就是在往空頭革命家道路上走。集體討論的優點至少表現在此處,因為有其他人的不同理解,這種囫圇吞棗自我陶醉的學習狀態沒法長期存在。

《資本論》發表150週年:如何學習《資本論》?

宣傳共產主義(油畫),馬克思向其他人傳播共產主義思想

如果有了紮實可靠的內容,有了緊張又活潑的集體氣氛,我相信未來一些年裡會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積極分子,有實踐的經驗,也有《資本論》的根底,那麼進步的事業就更有力量了。說到底,學習《資本論》並不會讓人更加革命,但是革命者能夠通過學習《資本論》變得更加明智,少一些空想,這是一個多世紀以來的世界歷史反覆說明的一個道理。

美編:黃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