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詞條】 鐵器時代 · 曲陽定窯址

【考古詞條】 鐵器時代 · 曲陽定窯址

▲ 定窯白釉刻花雙龍耳瓶

宋代瓷窯址。在今河北省曲陽縣澗磁村。曲陽宋屬定州,故稱定窯。其產品以白釉瓷器為主。 1951年故宮博物院調查,1960~1962年河北省文物工作隊進行發掘。定窯始於唐代後期,盛於北宋,為宋代名窯之一,元代以後衰落。可分為早、中、晚3期。

【考古詞條】 鐵器時代 · 曲陽定窯址

▲ 宋代 定窯白釉孩兒枕 故宮博物院藏

早期 為晚唐五代時期。曾發掘一座五代的窯爐,窯室平面略如馬蹄形,長5.8米,寬2.6米,由煙囪、窯床和火坑3部分構成。用木柴作燃料,尚未用煤。窯具有筒式匣缽、漏斗式匣缽、圓形墊餅、三叉形支具、墊環和楔子等。

【考古詞條】 鐵器時代 · 曲陽定窯址

▲ 宋代 定窯印花螭龍紋盤 故宮博物院藏

出土的瓷器中有平底碗,外部施黃褐釉,裡部施白釉,胎質較粗,胎釉之間敷有一層化妝土。比平底碗稍晚的有白釉碗,碗身作45度斜出,寬圈足形如玉璧,胎釉均較白,是典型的唐代器物。五代時碗的式樣比唐代多,盤有四瓣蓮花式,有對鹿紋枕及高足爐。

【考古詞條】 鐵器時代 · 曲陽定窯址

▲ 定窯官字款醬色刻花盤口瓶

中期 為北宋時期。這是定窯的最盛期,形成了自己的特點,成為宋代北方最重要的窯場。窯址中的宋代地層內普遍發現煤渣,說明已用煤作燃料。在作坊遺蹟中有攪拌瓷泥的磚砌長方形槽,有印花用模子、匣缽和大量專為覆燒用的支圈。說明此時普遍採用覆燒的裝窯方法,大大提高了瓷器的產量。窯址中出土的瓷器,以碗盤居多,都是白瓷,胎土細膩,釉色潤澤,白中略閃青黃或灰黃,口沿因覆燒而不掛釉,即所謂的“芒口”。

【考古詞條】 鐵器時代 · 曲陽定窯址

▲ 宋代 定窯紫金釉海棠形碗

器內壁用印花、刻花和劃花的技法裝飾花紋,花紋圖案佈局繁複而嚴謹,層次分明,以各種花卉圖案和各種動物形象為主,當時還為宮廷和官府燒造瓷器,發現有刻劃“官”、“尚食局"、“尚藥局”和“五王府”等款的瓷片,為宮廷燒造的瓷器上的花紋多為龍鳳圖案。另外,在窯址中還發現有少量的黑釉、醬釉和綠釉瓷片,即文獻中所稱的“黑定”、“紫定"、“綠定”。

【考古詞條】 鐵器時代 · 曲陽定窯址

▲ 宋代 定窯白釉刻花直頸瓶 故宮博物院藏

晚期 為金元時期。北宋末年窯工部分南遷,定窯陷於停頓。大概在金代大定以後,定窯才恢復生產。窯址中曾出土過有金大定與泰和紀年的印模,此時的印花裝飾仍具很高水平。出土品上的印花纏枝石榴、纏枝菊、鴛鴦,鷺鷥等紋與大定泰和紀年印模紋飾類似,吳牛喘月紋飾題材與陝西耀州窯出於金代層次者相同,碗裡印花卉紋並凸起6條直線分為6等分的佈局,金代比較流行。到了元代,定窯逐漸衰落,高質量的白瓷很難見到,只發現白釉粗碗,裡心用黑彩書寫一個字。

【考古詞條】 鐵器時代 · 曲陽定窯址

▲ 宋代 定窯紫金釉葵瓣口盤 故宮博物院藏

宋定窯以白瓷馳名於當時,器物又多飾以刻花、劃花和印花,對當時各地瓷窯有較大影響。有的模仿器形,有的模仿紋飾,覆燒方法也為各地瓷窯所仿效,並形成以定窯為主的定窯系。已發現屬於定窯系的瓷窯有河北臨城窯、北京龍泉務窯,山西有平定、介休、長治、太原、榆次、河津、盂縣、交城、陽城、霍縣等窯,江南地區受定窯影響的有景德鎮、吉安等窯,採用覆燒方法燒青白瓷的瓷窯,在浙江、福建、湖南和湖北等省都有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