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说商朝(二)-封神演义

说起封神演义,大家脑海中无疑会浮现出很多经典形象,像骑着四不像的姜子牙,手拿火尖枪,脚踏风火轮的哪吒,英明神武的姬发,说起这些人我们都觉得他们好厉害,身上自带光环;反观他们的对立面商纣王呢,我们能想到的无非是昏庸无能、滥用奸佞、淫乱好色、误国殃民这些词,但历史上的商纣王真的是这样么?当然不是,小说终归是小说,里面有太多虚构的东西,就像著名的《三国演义》中满是尊刘贬曹的思想,把曹操批的不行,而商纣王也因为丢了天下被后世之人黑的不行,今天我就说说自己对纣王的看法。

纣王本名子受,史书上多称其为帝辛,出生于公元前1105年,死于公元前1046年,商朝末代君王,帝乙少子,世称商纣王。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纣王的能力如何,纣王呢是他爸爸的小儿子,而他的大哥是历史上素有贤明的微子启,既然微子启作为长兄,人又很能干,那为什么老皇帝不把皇帝的宝座让给他呢,具体原因不得而知,但我想只能说明纣王比他更优秀,他爸爸又不傻是不是。史书上也有记载“帝辛天资聪颖,闻见甚敏,气力过人”,这说明纣王年轻的时候就很优秀,文武双全,所以他爹才能把位置传给他,而他大哥微子启在商亡国后被周武王姬发封到宋,继续自己的美好生活,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一个人项伯,这其中缘由就让人好奇了,但这里就不去细说了。总之在没有继位的时候,纣王是很有才能的。


杂说商朝(二)-封神演义


其次纣王在继位之后表现如何呢,继位后他同样有所作为,作为一个君王,他十分重视开疆拓土,多次征伐东夷,所谓的东夷也大概就是长江流域中下游一带,懂历史历史的知道,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一开始王朝的统治范围也大致在那附近,所以统治的疆域并不大,而纣王却成功的把疆域扩大到了长江流域,这大大促进了两个流域文化的交流,也为中国后世的版图做了铺垫。


杂说商朝(二)-封神演义


最后说说纣王的缺点,一个人年纪轻轻就获得成功,他就很容易飘飘然,而纣王作为一个帝王也是如此,得胜后的他刚愎自用,慢慢的很多大臣劝的话他都听不进去了,所以就有了什么比干七窍玲珑心的故事了。还有就是纣王对女人太多情,不是说男人对一个女人专情不好,而是他作为一个帝王就不能有太多儿女私情,历史上就有很多的君王都在这上面栽了跟头,所以后世之君对这方面也很警惕,因此现在很多很火的清宫戏的场景在历史上是不可能存在的。当然最严重的错误还不是上面两点,而是他自己战略上的失误,当周部落(当时还未建国)起兵的时候,商朝有不少主力部队还在东夷,而纣王却组织大量俘虏(征伐东夷得来的)仓促应战,当时双方的实力如何呢,周大概五万人,商大概十七万人,表面看商要强的多,但其实不然,因为商朝的军队中很多都是来自东夷的俘虏,而且又是仓促应战,这些俘虏的人心问题也没解决好,军心不稳又怎么赢得了,最终在牧野之战中纣王被打得一败涂地。这就和后世的前秦苻坚攻打东晋是一样的,八十万被八万打得大败,也是因为没处理好军心问题,所以可见有时候人多也不一定是好事。如果纣王当时不是仓促应战,而是坚壁清野,等那些远征的主力军回援,有可能历史就会改写,但历史没有如果,以纣王刚愎自用的性子,他也绝对想不到自己会打不过周军。兵败之后的纣王知道大势已去,便躲进鹿台自焚而死,这也符合他的性子,投降是不可能的,反观夏朝的亡国之君夏桀可就没这么勇敢了。


杂说商朝(二)-封神演义


历史很多时候都是由胜利者写的,所以很多亡国之君都被贬的一文不值,而像商纣王、隋炀帝这样的君王,更是在《封神演义》《隋唐演义》这种小说的映衬下,被黑的体无完肤,因此当我们去领略这些小说的精彩时,也要用理性一点的眼光去看待这些故事,他们的背后也有很多值得探究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