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誠的20年:小人物逆襲終成一代名導,那些埋藏在作品裡的祕密

這篇文章獻給心愛的動畫導演新海誠。全文共7000餘字。

新海誠的20年:小人物逆襲終成一代名導,那些埋藏在作品裡的秘密

動畫導演新海誠

除了爆款《你的名字》之外,新海誠的很多電影動畫作品大家可能都比較陌生。從1999年,新海誠的第一部黑白動畫短篇《遙遠的世界》問世,至今已經整整20年了。而新海誠也在這20年間從一個無名小輩成長為蜚聲國際的動畫大導演。

今天想跟大家盤點一下新海誠的過往作品,比起去看那些光鮮亮麗的結果,也許我們回溯源頭,更能看清新海誠一路走來的成長與堅持。


1999年,新海誠第一次獨立創作了動畫短篇《遙遠的世界》,時長1分27秒。

新海誠的20年:小人物逆襲終成一代名導,那些埋藏在作品裡的秘密

動畫《遙遠的世界》

黑白畫風,飄忽的鏡頭,模糊的人物,帶點意識流的臺詞,幾乎所有人第一次看完都會覺得“不覺明厲”,甚至有彈幕說這部短篇有點恐怖~

但這部作品還是很值得我們一看,畢竟這是新海誠的第一部“電影”。而且,這部作品幾乎是新海誠所有價值觀的體現,而他之後的作品裡也幾乎始終貫穿著這種初始的價值觀。

《遙遠的世界》的靈感來源於村上春樹的書《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這同樣是一本比較晦澀的書。我其實對村上春樹的書看的不算多,所以對作者本人不過多做評價了,在這裡只簡單介紹下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吧。

新海誠的20年:小人物逆襲終成一代名導,那些埋藏在作品裡的秘密

村上春樹作品《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

《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採用的敘述線和《海邊的卡夫卡》類似,同樣是雙軌道敘述,講述了2個不同的世界,2個相異的時空裡的2個我,看似毫無關聯但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書中設置了2個場景,第一個場景“世界盡頭”的是一個寧靜安逸的理想國,一個超脫現實社會的存在。而第二個場景“冷酷異鏡”的故事背景則發生在東京,和“世界盡頭”的感覺完全相反,作者筆下的東京冷酷、紛亂、複雜。

書中描述了2個我在不同環境和時空中的掙扎、反思和抉擇,其實反應了「現實的我」與「潛意識的我」的不斷糾葛。

書中的描述雖然比較晦澀,但其實整本書的內核並不難理解。這本村上春樹的早期作品某種程度上也反應了他當時的狀態,甚至反映了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一種狀態,那就是自我意識的覺醒,以及對於“這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究竟想要什麼”這類問題的思考。

這本書的精神內核和那個時候還處在迷茫掙扎期的新海誠是高度類似的。這段經歷新海誠在不同的訪談裡多次提到過。

出生在長野縣的新海誠一直嚮往著東京,畢業後新海誠如願留在了東京工作,但是那幾年上班族的生活卻逐漸令他對自己的存在價值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當時自己是上班族,早晨擠電車去上班,晚上下班了坐最後一班電車回來,到便利店買便當填飽肚子。日復一年的重複,這樣就會覺得陷入了一種循環。漸漸消磨了意志,耗費了青春,什麼大事兒都沒做成的感覺。特別是二十歲之後,這種感覺會越來越強烈。”——摘自新海誠訪談

新海誠的20年:小人物逆襲終成一代名導,那些埋藏在作品裡的秘密

新海誠訪談

在這種自我迷茫和掙扎的情況下,新海誠開始利用業餘時間製作短篇。第一部短篇就是我們剛才說的《遙遠的世界》。

這部片子裡已經開始大量出現火車、鐵軌的元素。(新海誠火車狂魔的稱號真不是蓋的啊~),以及男女之間的糾葛、寂寞、人與人心的距離、對於現實生活的無奈、對於新世界的嚮往、對於另一半的執著追尋。

這些概念以一種零碎式的片段呈現在觀者的面前,我們可以非常直觀的感受到那個時期新海誠內心的紛亂、質疑以及想要找到新出口的迫切心情。

新海誠的20年:小人物逆襲終成一代名導,那些埋藏在作品裡的秘密

動畫《遙遠的世界》

所以沒看到什麼明顯的內核反而就是《遙遠的世界》這部短篇的主題,這就是那個時期的新海誠。我想他也許也不知道他要做一部什麼樣子的影片,給誰看,觀眾會不會喜歡,這些統統不是他考慮的東西。他要做的只是一部純自我的影片,把所有自己的想法都表現出來,而因為想要表達的願望太過熱烈,反而會忽略到表達的形式。這是每一個創作者在創作自己的一部作品時幾乎都會經歷的一種狀態。

所以,這部片子確實是一部表面看起來“不覺明厲”的作品,但我們要想了解新海誠,就一定要看這部作品,因為這是他的初始。創作者會把他的一部分永遠地留在他的作品裡。也許面對官媒時說的話會官方,但作品永遠不會騙人。

新海誠的20年:小人物逆襲終成一代名導,那些埋藏在作品裡的秘密

動畫《遙遠的世界》

這部作品中的表現手法以及精神內核被不斷拆分,延展成我們後續看到的新海誠的作品,包括《秒五》,《你的名字》等等。

新海誠是一個固執到近乎孩子氣的導演,也是一個有孩子般天真、真誠的導演,他的電影都是一脈相承的,甚至是同一個主題的反覆演繹,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遙遠的世界》完成之後,就到了2000年的《她和她的貓》。

同樣是黑白短篇,接近5分鐘的長度。但對比起《遙遠的世界》,我們能發現,從《她和她的貓》開始,新海誠開始明顯注意起整部影片故事的架構性,他開始向一個真正的動畫電影創作人轉變。

新海誠的20年:小人物逆襲終成一代名導,那些埋藏在作品裡的秘密

動畫《她和她的貓》

雖然只有短短5分鐘,但新海誠努力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完整的故事,一個女孩和她的一隻貓。和《遙遠的世界》以默片的呈現形式不同,《她和她的貓》則加入了旁白來貫穿描述整個故事。沒有對白,只有以“貓”這個身份的獨白,這種表現手法對於語言的要求非常之高。我們能看到新海誠做出了某種嘗試,呈現出的效果放在20年前看的話,也是足夠令人驚豔的。

除了以獨白來撐起整個劇情之外,還有一個亮點就是從“貓”的這個視角出發。當觀者看《她和她的貓》這個片名的時候,會很自然的從第三者的角度來解讀這個片名。但當我們看完整部片子之後,才發現這個片名的發聲者其實就是這隻貓,從片名到整部電影語言都是從貓的視角來進行描述的,別緻新穎,令人眼前一亮。

新海誠的20年:小人物逆襲終成一代名導,那些埋藏在作品裡的秘密

動畫《她和她的貓》

此外,在這部影片中,除了精神內核的一脈相承之外,還漸漸展現出了新海誠個人的電影創作特色——對於人物心理和周遭環境的極細膩的感知力。

例如影片中大量的獨白:“沾著白雪氣味的她,細長的指尖,遙遠的上空黑雲翻滾的聲響”等等,同時包含了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感知力都非常強大且細膩。新海誠雖然是男性,但他卻似乎擁有著比女性更加敏銳細膩的感知力。

新海誠曾在一個訪談中說道:“自己看到某些鄉村風景的時候,會喜歡得流下眼淚。”這在很多常人的眼中怕是很難理解的吧,但放到新海誠的身上,我們又覺得不足為奇,正因為他極細膩的內心,才能為我們在影片中呈現出極細膩的電影語言。

新海誠的20年:小人物逆襲終成一代名導,那些埋藏在作品裡的秘密

動畫《她和她的貓》

另外這部短篇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值得我們重視,那就是除了一脈相承的對於生活和社會的困惑、不甘之外,新海誠鮮明地加入了自己對於世界的態度。

例如短篇中的“她”在接到一個電話後流淚了,可能是因為失戀,也可能因為別的什麼,影片沒有交代,我們不得而知,但總之是受到了生活的某種重擊。這個時候的女主只能把頭埋在膝蓋裡,喊著“誰來救救我”。

這句臺詞以及類似場景之後也多次出現在新海誠的作品裡。

新海誠的20年:小人物逆襲終成一代名導,那些埋藏在作品裡的秘密

動畫《她和她的貓》

但重擊之後,生活還在繼續,人也總是會自我療愈的。新海誠一改往日的躊躇徘徊,借用影片中“貓”的獨白喊出了自己的態度。

“無盡的黑暗中,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仍舊繼續著。”

“我覺得我或許還有她,都在喜歡著這個世界”。

——摘自動畫《她和她的貓》

到這裡,新海誠其實某種程度上完成了自我療愈以及更加完整的價值觀的塑成。而這種價值觀之後始終貫穿、支撐著新海誠的所有作品。

就像是《她和她的貓》片名下面的小字英文:Their standing points。

那些掙扎終將過去,新海誠也終於找到了自己的standing points。

新海誠的20年:小人物逆襲終成一代名導,那些埋藏在作品裡的秘密

動畫《她和她的貓》

另外,還有一個小彩蛋,這部短片中“貓”的配音是新海誠本人,聲音非常年輕溫柔,喜歡的小可愛可以去聽聽看~

2016年,這部影片被翻拍成了TV動畫,一共4話,加起來也不過半個小時。豆瓣評分8.2分,同樣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十分推薦大家去看。

新海誠的20年:小人物逆襲終成一代名導,那些埋藏在作品裡的秘密

TV動畫版《她和她的貓》

但這部動畫的導演並不是新海誠,新海誠只在這部動畫中擔任了編劇。只是怎麼說呢,我認為這部動畫反而可以超越新海誠的大部分作品。

這部半個小時的TV動畫很好地延展了1999年新海誠的原作《她和她的貓》,劇情做了一些適當的假設和填充,但並不會覺得十分突兀和煽情,反而整個故事的完成度更高。畫面方面,這部作品的繪畫也和新海誠的大部分的作品不同,摒棄了一些華麗的畫法和打光陰影之類的處理,只用極簡單的線條勾勒出人物和環境,反而更加清新有韻味。此外,從傳遞的內容方面,這部劇所展現出的一種萬物流轉循環的價值觀也是非常動人的。鑑於這部劇並不能完全算是新海誠的作品,這裡只小提一下,不做展開了~

新海誠的20年:小人物逆襲終成一代名導,那些埋藏在作品裡的秘密

TV動畫版《她和她的貓》



2001年,受《她和她的貓》成功的影響,新海誠辭去了工作,專心在家裡做動畫。7個月之後,幾乎由新海誠獨立製作的影片《星之聲》問世了。這部影片除了音樂之外,導演、劇本、作畫、美術、剪輯等都是由新海誠完成的。

新海誠的20年:小人物逆襲終成一代名導,那些埋藏在作品裡的秘密

動畫《星之聲》

這是新海誠的第一部彩色動畫,約25分鐘,同樣是一個小短篇。以現在的視角來看,這部片子的故事不完整、人設單薄、邏輯上有漏洞,但考慮到這幾乎是新海誠一個人製作的動畫,雖然拙劣,但我們卻能看到一代大導演初出茅廬時的青澀和堅持。

新海誠對於電影畫面的極致要求在《星之聲》時期已經有所體現。雖然人物畫風很難以描述,但是單從景色畫風來看,還是值得一吹的。天空、城市、宇宙等背景的處理都很不錯,且大量運用光點、陰影和過渡色,這種景色的處理方式也作為新海誠作品的特色一直延續至今。

新海誠的20年:小人物逆襲終成一代名導,那些埋藏在作品裡的秘密

動畫《星之聲》

在《星之聲》中,新海誠講故事的能力又提升了一些,他塑造了一個宏大的未來背景,並試圖在這個背景中展現一對少男少女的感情。只是前因後果交代的比較模糊,令人代入感不強。不得不說,講故事確實是新海誠的一個短板,不過這個短板到了《你的名字》時期已經有了非常大的改善。

除了《遙遠的世界》裡朦朦朧朧對於少男少女間愛情的描繪之外,新海誠第一次在《星之聲》中表達了自己的愛情觀。而這也成為了他之後眾多作品中非常鮮明的特點。

新海誠的20年:小人物逆襲終成一代名導,那些埋藏在作品裡的秘密

動畫《星之聲》

新海誠執著於描繪初戀般美好的男生女生之間的小心思,尤其是當2人因為物理上或心理上的距離而產生的痛苦、焦灼的情緒,在這方面,新海誠描繪的是非常傳神的。

新海誠雖然善於描繪愛情中一些令人揪心的瞬間,但他的愛情觀卻不是晦暗逼仄的,相反,他的愛情觀始終溫暖且充滿希望。

新海誠曾在一段訪談中談到了《你的名字》的創作初心,他說他想表達一個“半分”的概念,這個是日語裡的詞,中文的意思可以理解成另一半。

他想表達的是,在自己還沒有察覺到的時候,自己的另一半已經悄悄生活在世界的某個地方,這本身就是非常神奇的一件事情。將來遇到的那個人,就會是自己世界的另一半。這種類似宿命論的愛情觀簡直美好浪漫得不像話!

新海誠的20年:小人物逆襲終成一代名導,那些埋藏在作品裡的秘密

新海誠訪談

雖然《你的名字》是新海誠的集大成之作,但他的這種愛情觀其實在《星之聲》時期就有了很直白的展現。

在《星之聲》裡,男主女主被時間和空間分隔開,男生在地球,女生在宇宙。他們隔空穿插對話的獨白有一段很是動人,摘錄如下:

女:我懷念很多東西,畢竟這裡什麼都沒有,比如說...

男:比如說夏天的雲,冰冷的雨水,秋風的氣息...

女:落在傘上的雨的聲音,春天鬆軟的泥土,深夜便利店令人安心的感覺...男:還有呢,放學後涼爽的空氣,黑板擦的味道,夜裡卡車駛過的聲音...

女:雨中柏油路的味道。阿升,這些東西啊,我一直...

男:我一直想和美加子一起來感受啊女:阿升,我們雖然距離很遠,非常非常的遠

男:但是思念或許真的可以穿越時間和距離,如果只有一瞬間可以實現,我會想些什麼呢?美加子,你會想些什麼呢?

女:我們所想的事情必定只有一個。

女&男:阿升/美加子,我在這裡啊。

—— 摘自動畫《星之聲》

“距離”是新海誠在描述愛情時永恆的主題。哪有沒有距離的愛情呢,而愛情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距離,才更加讓人放不下,始終懸著心,起起伏伏,心甘情願地痛並快樂著。但這也正是愛情的魅力所在不是麼。

但新海誠在愛情的“距離”之上,又深挖了一層,那就是愛中的人們會如何對待“距離”。

新海誠的20年:小人物逆襲終成一代名導,那些埋藏在作品裡的秘密

動畫《星之聲》

有一些戀人,類似《星之聲》中的阿升和美加子,即便中間隔著宇宙和時間,但他們還是堅信思念可以超越一切,他們想在一起的心還是如此的強烈。但也有一些戀人,類似《秒速五釐米》中的貴樹和明裡,哪怕只是物理上的距離,但2個人的心卻漸行漸遠。

新海誠的20年:小人物逆襲終成一代名導,那些埋藏在作品裡的秘密

動畫《秒速五釐米》

這些都是愛情的常態,沒有誰對誰錯,也沒有誰比誰更美好。但無論如何,新海誠還是一遍又一遍地在他的電影裡告訴我們要相信愛情,哪怕愛情裡充滿淚水和心碎,但人們總是感謝愛情,期待愛情,並能從愛裡獲得力量和完滿。

新海誠的20年:小人物逆襲終成一代名導,那些埋藏在作品裡的秘密

動畫《星之聲》




《星之聲》同樣為新海誠帶來了一定的讚譽,於是他再接再厲,於2004年和2007年推出了長篇《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和《秒速五釐米》。

《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同樣是新海誠的試水之作,算是他的第一個長篇。故事架構上還是有明顯的缺陷,新海誠似乎總是假設觀者早就知道了電影的故事設定。《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更是把這個缺陷放大到了極致,直接略去了整個背景,開場令觀眾看得雲裡霧裡的。這部片子我個人認為只能算是之前新海誠作品的一個延續和嘗試吧,這裡不多說了。不過也正是從這部片子開始,新海誠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細膩、華麗、唯美,“每一幀都可以截下來當壁紙”的畫風。

新海誠的20年:小人物逆襲終成一代名導,那些埋藏在作品裡的秘密

動畫《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

我最喜歡的《秒五》,個人認為是新海誠的巔峰之作,之前專門為這部心頭好寫過一篇爆文,沒看過的小可愛一定要點擊看一下啊~

https://www.toutiao.com/i6734872521075606029/

(葵曉曉原創:新海誠《秒速五釐米》:12年過去了,我才讀懂了這個結尾)

《秒五》之後就到了2011年《追逐繁星的孩子》和2013年的《言葉之庭》。《追逐繁星的孩子》在新海誠的作品裡算是最特殊的一個,整體的畫風和宮崎駿的動畫畫風非常類似,整個故事設定和理念也和宮崎駿的作品神似,讓人不得不覺得這是新海誠對於宮崎駿的一次模仿嘗試。

新海誠的20年:小人物逆襲終成一代名導,那些埋藏在作品裡的秘密

動畫《追逐繁星的孩子》

但結果並不樂觀,《追逐繁星的孩子》模仿了宮崎駿宏大的世界觀,但整個劇情拖沓扁平,沒有什麼情緒起伏,結尾甚至有一種強行昇華說教的意味,而我們所熟悉的宮崎駿的動漫雖然世界觀宏大,但常常從小處著手,情節緊湊,高潮不斷。因此我個人認為《追逐繁星的孩子》是新海誠的一次失敗的嘗試。

也許新海誠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到了13年的《言葉之庭》,新海誠又找回了自己的調調,唯美華麗的畫風,男性女性間的曖昧和感情。對於這類題材,新海誠的駕馭能力已經是爐火純青了。

新海誠的20年:小人物逆襲終成一代名導,那些埋藏在作品裡的秘密

動畫《言葉之庭》

《言葉之庭》還是非常推薦大家去看的。衝著畫面去看也超值。當然如果只是畫面好,我也不會如此推薦。這部作品在新海誠常見的男女感情的題材上又加入了一點小變化,故事設定非常刺激——師生戀,且男女主有罕見的激烈情緒表達。不像新海誠的大部分作品,都是默默流淚打死不吭聲兒型的~

新海誠的20年:小人物逆襲終成一代名導,那些埋藏在作品裡的秘密

動畫《言葉之庭》



《言葉之庭》之後,新海誠就歷時2年做出了為大眾所熟知的《你的名字》。新海誠在很多場合中都表示過這部劇是他的巔峰之作,他認為自己很難再超越這部劇了。他說雖然製作週期只有2年,但其實自己是花了15年的積累來做這部劇。這部劇2016年上映後,短期內在日本狂攬100億日元的票房,觀影人數超過1000萬。新海誠也成為了吉卜力工作室之外,唯一一個票房超過100億的日本動畫導演。

新海誠的20年:小人物逆襲終成一代名導,那些埋藏在作品裡的秘密

動畫《你的名字》

客觀上來講,這部劇確實是新海誠的集大成之作,新海誠說這部劇花了15年的時間也確實是有跡可循。如果沒有看過新海誠前作的人,那麼初看《你的名字》一定會驚為天人,一如既往唯美的畫風,細膩的少男少女的情感,性別互換時空穿越的新穎故事設定等,都註定這將是一部爆款。

新海誠的20年:小人物逆襲終成一代名導,那些埋藏在作品裡的秘密

但是,不客氣的講,如果看過新海誠的前作,再看《你的名字》,會覺得實在是索然無味。就像是一個已經被咂摸過的美食,再怎麼美味,終究是吃過了的,沒有初食時的驚豔了。

《你的名字》中有太多新海誠前作中的痕跡,從畫風上來講,天空、隕石下落、鄉村的景色、東京的高樓大廈、包括人物的形象,在新海誠的前作中都有類似的體現,甚至有很多時候讓人覺得是非常類似的畫面。

其次從人物臺詞來講,有很多臺詞也是似曾相識,例如“啊,真想快點畢業,去東京啊。”“覺得自己忘記了很重要的事情”等等,有些情緒雖然很美,但如果老是用一種表達方法,甚至是完全相同的詞句,那就實在令人提不起興趣了。

此外從故事敘述上來講,大量穿插的男女主的隔空對白,包括雙軌線敘述的技巧,在新海誠的作品裡也屢見不鮮。從精神內核方面,也延續了之前新海誠一直在表達的愛情觀,沒有什麼特別出彩的地方。唯一比前作好的方面是劇本更加紮實,故事講的更加引人入勝、更加完整。但性別互換靈魂互換這個梗在日本作品裡其實也是一個老梗了,所以總歸還是沒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地方。

新海誠的20年:小人物逆襲終成一代名導,那些埋藏在作品裡的秘密

動畫《你的名字》

所以新海誠說《你的名字》是他最好的作品,我是認可也不認可。一方面,要細對比起來,《你的名字》和新海誠的那些前作相比,確實是每個方面似乎都做的更好一點,平均分出眾。但是新海誠的那些前作,例如小短篇《她和她的貓》、《星之聲》、《秒五》、《言葉之庭》等,雖然都有不可忽視的缺陷,但同樣都有非常亮眼的地方。也許和平庸的好比起來,我更喜歡亮眼的缺陷美吧。

此外,新海誠在訪談裡提到《你的名字》的靈感來自於他之前製作的一個廣告短篇《十字路口》。有意思的是,這部短篇其實是新海誠與日本教育機構合作,製作的一部應援日本國立大學前期考試的考生們的廣告動畫。影片只有短短2分鐘,講了一個小女孩和一個小男孩在不同的地方為了同一個目標(其實就是高考,然後高考完離開家鄉去東京)而努力著。這部短篇同樣推薦大家一看。

新海誠的20年:小人物逆襲終成一代名導,那些埋藏在作品裡的秘密

動畫《十字路口》

新海誠還在訪談中提到,《你的名字》對於他的意義就是一種階段性的完滿,接下來觀眾應該可以允許他嘗試創作一些更加難、更加嚴肅的話題了。

《追逐繁星的孩子》的那次嘗試失敗,也許新海誠一直耿耿於懷。我想,對於新海誠而言,他自己也非常清楚《你的名字》雖然是他最成功的一部作品,但是對他來講並不是一次新的挑戰,只能算是對一個早已駕輕就熟的話題的翻新創作。

一直在自己熟悉的領域當然會更輕鬆、更保險。但一直以來對自己要求甚高的新海誠顯然不會止步於此。而有了這份自我要求,比起已經80多歲的宮崎駿,才46歲的新海誠值得我們給予更多的期待。

新海誠的20年:小人物逆襲終成一代名導,那些埋藏在作品裡的秘密

-感謝你閱讀我的文章-

新海誠的20年:小人物逆襲終成一代名導,那些埋藏在作品裡的秘密

最後,歡迎大家關注我呦!❤️

王小波先生說:不管社會怎樣,個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我叫葵曉曉,沒什麼別的大本事,只會過好自己的小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