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前,德國是如何統一的?

玉之溪


問題中所說的一戰之前的德國,其全稱為德意志帝國,如果將先前的神聖羅馬帝國算作是德意志第一帝國的話,一戰之前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可以稱作是德意志第二帝國。

1862年,代表當時的資產階級與地主貴族的俾斯麥成為了普魯士首相。由於上臺之後俾斯麥提出了通過武器與戰爭實現德國統一的政策,人們將其稱為“鐵血宰相”。

在“鐵血宰相”的帶領下,普魯士王國先後經歷了普丹戰爭、普奧戰爭以及普法戰爭,最終實現了德意志帝國的統一。

普丹戰爭

1864年,普魯士以丹麥違反協定、擅自吞併日德蘭半島南部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地區為藉口,聯合奧地利向丹麥發動戰爭。之後丹麥戰敗,普魯士與奧地利簽署了《加斯泰因條約》,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地區被普魯士與奧地利分而治之。普丹戰爭是德意志走向統一的開端。

普奧戰爭

1866年,普魯士以奧地利對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管理不善為藉口,誘使奧地利對其發動戰爭。最終,奧地利戰敗,普魯士建立了有其主導的北德意志邦聯。普奧戰爭加速了德意志走向統一的進程。

普法戰爭

1870年7月,普魯士的首相俾斯麥因西班牙王位繼承的問題觸怒法國,法國因此向普魯士宣戰,普法戰爭爆發。戰爭以普魯士勝利而結束。同時,普魯士實現了德意志的統一,並且取代法國成為了歐洲大陸的霸主。

1871年1月18日,在經歷了普法戰爭勝利之後的普魯士國王在法國的凡爾賽宮加冕稱帝,德意志實現了統一。


環球網




一、鐵血宰相俾斯麥上臺及對丹麥戰爭

1862年俾斯麥在普魯士國民議會大廳內充滿暴力色彩的煽動演說標誌著這位鐵血宰相的橫空出世。俾斯麥走上政治舞臺時,正是德國處於急劇變化的關頭,給了俾斯麥展示政治才能的舞臺。為實現武力統一,在軍事上打敗奧地利是俾斯麥的首要目的。在對奧戰爭之前,正是丹麥與德意志發生領土糾紛,俾斯麥決定先打丹麥,再攻奧地利。1864年,對丹麥的戰爭爆發了,奧國在普魯士的邀請下也參加了戰爭。結果,丹麥慘敗,割荷爾斯泰因給奧地利,石勒蘇益格給普魯士。



二、發動普奧戰爭併成立北德意志聯邦

作為對奧戰爭的準備,俾斯麥展開了積極的外交活動,以圖孤立奧地利。得到俄國中立保證,以盧森堡為條件得到法國中立,與奧地利簽訂攻守同盟。在1866年,普奧戰爭爆發了。在逼近奧地利首都時,法國出面調停,普奧簽訂停戰協定。雙方締結和約,奧地利同意美因河以北諸邦在普魯士的領導下成立北德意志聯邦。1867年,在普魯士的領導下,北德意志聯邦誕生了,有21個邦及4個自由市,俾斯麥兼任北德意志聯邦總理。北德意志聯邦的成立是德國在統一道路上實現了決定性的步驟。這一切,都是與俾斯麥的努力分不開的。



三、與南部諸邦結盟並發動對法戰爭

北德意志聯邦成立,並不意味著統一運動的大功告成,因為南部諸邦尚置身聯邦之外。南部諸邦主要是因為拿破崙三世的橫加阻撓,他反對德國統一,想在歐洲稱霸。南部諸邦猶豫法國的威脅,不敢公然合併,只能與北邦結成秘密軍事同盟。在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了,法國一敗塗地,拿破崙三世被俘,法國投降。到此,南北兩邦完成合並,組成德意志帝國,德國統一大業完成。

結語:德國的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它結束了長期的分裂狀態,為德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但是,受鐵血政策的影響,德國成為世界戰爭的策源地,先後挑起兩次世界大戰。


野史也是史


公元前在現代德國境內就居住著現代德國人的祖先一日耳曼人。在後來雖著社會進步,文明的發展進而漸漸形形成了部落,再往後,為了抵禦其他民族的壓迫,進而形成部落聯盟,到了一干几几年,有了國家的雛形,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國家,雖著國家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地方割據勢力,最後分裂成了很多中小囯家,其中普魯士和奧地利最強,但十八世紀普魯士岀玩現了一個政治強人卑斯麥,號稱鐵血宰相用極具實用的手段統一了很多小國,又在歐洲大國之間合縱聯橫擊敗法國,吞併了實力也很強的奧地利,完成了初步統一,但認有很多日爾曼人生活的地方沒有進入德意志的懷怉,但卑斯麥老去了,繼位的德皇威廉二世容不下他,換上了史裡芬,並制定了瘋狂的史裡芬計劃。後來史裡芬還未實施他的計劃,就病亡了。他的繼任者小毛奇就按照這個計劃擴軍備戰,直至一戰暴發,但在軍力配製上,他將主要作戰和防守的地方的兵力配製調了個各。這也是一戰德國失敗的一個原因之_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