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虹樓法帖刻石


掌故知魯 | 玉虹樓法帖刻石


大多數書法愛好者們對法帖並不陌生,作為記錄歷代書法大家真跡的載體,法帖不僅僅是一種文化傳承的工具,它已成為了文化本身。法帖分叢帖和單貼,叢帖分為兩大基本類別,一是彙集歷史名家的書法字跡摹刻而成,二是集中某一位著名書家的字跡摹刻而成,明清時期流傳的叢帖多為二者兼顧。古代官方十分重視叢帖的輯佚,最為有名的是清朝乾隆皇帝收集的《三希堂法帖》,其中收錄了晉朝大書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遠帖》,可謂是宮廷叢帖之最。而今陳列於孔廟東西廡北首的玉虹樓法帖刻石,則是民間收集叢帖的集大成者。

孔府文物檔案館保存有兩套《玉虹樓法帖》的裝幀拓片,共顯示582帖。裝幀為101卷,又稱“百一帖”,分為玉虹帖十六卷、玉虹鑑真帖十三卷、續鑑真帖十三卷、摹古帖二十卷、國朝名人帖十二卷、瀛海仙班帖十卷、金人銘帖二卷、隱墨齋帖八卷、黃涪州帖一卷、米海嶽帖一卷、祝京兆帖一卷、臨中興頌帖二卷、張文敏小楷一卷、張文敏書詩一卷。

《玉虹樓法帖》石刻原陳列於十二府玉虹樓,現存刻石569塊,陳列於孔廟東西兩廡北首。

駐足於石刻前,常常被其浩繁龐大的氣勢所折服,如此巨大的工程,細緻入微的臨摹篆刻,又因其並非宮廷之作,那麼,這法帖創作者究竟是何方神聖?其實,他是一位並不被大多數人所熟知的孔氏後人,這位傳奇人物就是孔子六十九代孫孔繼涑,而玉虹樓這個名字,則來源於他的書齋號。

孔繼涑,字信夫,一字體實,號谷園,別號葭谷居士,第六十八代衍聖公孔傳鐸的第五子。生於清雍正三年(1725年),卒於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終年66歲。孔繼涑的青年時代可謂是春風得意,他天資聰穎,又敏而好學,年僅十五歲便考中了秀才,十七歲時歲試第一,成為廩生,十九歲又成貢生。學習之餘,書法是孔繼涑最大的愛好,他從小就喜愛筆墨,常常將自己關諸書齋,研習書法竟然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這也為後來他法帖事業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父衍聖公孔傳鐸辭世後,由孔繼涑侄子孔廣棨世襲,不料孔廣棨世襲承襲八年即去世,由九歲的侄孫孔昭煥襲封,因為孔昭煥年幼,孔繼涑與其胞兄孔繼汾主持孔府府務及孔廟祭祀。

主持孔府事務期間,孔繼涑迎來了對其一生影響最大的人物。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親自來曲阜拜祭孔廟,一切祭祀禮儀完畢後,照例由孔子後裔為乾隆皇帝講經,而這項光榮的任務自然就落到了孔繼涑和孔繼汾頭上。果不出眾人所料,兄弟二人的才華很快就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認可。孔繼汾當即被授為內閣中書舍人,孔繼涑受到皇帝高度褒獎而未獲封,這一年,孔繼涑23歲。因為同樣愛好書法,孔繼涑結識了當時頗有名氣的書法家張照,他對張照的書法推崇至極,經常到張照處學習討教。一來二去,孔繼涑也與張照的女兒產生了美好的愛情,看到孔繼涑如此聰穎好學,張照便將自己女兒許配給了他,待擇吉日完婚。此時的孔繼涑可謂春風得意,雖然在為乾隆講經時未獲官職,但他知道,只要獲得了皇帝的認可,封賞只是早晚之事。而此刻的他又抱得美人歸,真可謂皆大歡喜。可孔繼涑不知道,他的人生,將面臨最大的危機。

乾隆二十年,高宗確定於明年春親祭曲阜孔廟,地方官照舊大興土木,籌備接駕事宜。孔家是地方大戶,地方官員因派差事佔用孔府戶人而與衍聖公產生矛盾,思前想後,孔繼涑兄弟二人覺得自己仍被皇帝賞識,便同衍聖公孔昭煥聯名上奏朝廷。殊不知,地方官本就是為皇帝做事,反對地方官也就是反對皇帝。年輕的孔繼涑並沒有看出其中奧妙,這個魯莽的舉動徹底激怒了乾隆,“朕親祭曲阜,即衍聖公當躬自卻掃,豈有轉庇廟戶、歸咎有司之理!”在乾隆的授意下,山東巡撫白鐘山回奏朝廷告孔繼涑、孔繼汾挑唆衍聖公與地方官作對,使得迎駕準備工作難以完成。皇帝順水推舟,孔繼汾被革職,孔繼涑亦被革去貢生。心灰意冷的孔繼涑還沒有從悲傷中走出來,另一個慘痛的消息又傳來,他的未婚妻因病去世。接二連三的打擊使得孔繼涑跌入了生命的低谷。經過短暫的恢復,他決定再試科舉,以不負平生所學。

乾隆三十三年,經過精心準備,四十四歲的孔繼涑考中舉人,這多少讓他看到了希望。然而,後面連續兩次的進士考試卻都名落孫山。眼看當年的才子已過不惑之年,現如今卻失意如此,後來,將孔繼涑納資為候補內閣中書舍人,而此後,孔繼涑一生未能出仕,真的當了一輩子的候補中書舍人。也許,這也是乾隆皇帝跟他開的大大的玩笑。

乾隆五十年,其兄孔繼汾因撰寫《孔氏家儀》,被人告發“於區區復古之心”,“增減會典服制”,是圖謀不軌,上綱上線,以致該案經乾隆皇帝御覽定讞,《孔氏家儀》一書被連夜查抄封殺,孔繼汾也被髮配伊利充軍,後竟客死他鄉,不得善終。至此,孔繼涑接連喪失了功名、未婚妻子、兄長,心灰意冷的他退居十二府,專心研究書法藝術,以張照為師,廣臨眾帖,推歐虞米黃。孔繼涑與杭州的大書法家梁同書一直保持著較為密切的關係,其關係有兩個方面,一是書法同道並且互相欽佩,二是孔繼涑之兄孔繼汾的長女嫁於梁同書之弟梁敦書的次子而形成姻親關係。故而,孔繼涑與梁同書關係甚密,且二人書法名氣甚大,時有“南梁北孔”之稱。他把《大學》首章寫成四幅“聯屏”刻成石碑,立於孔廟“金聲門”左側。據說後來乾隆帝瞻仰孔廟時,看到“聯屏”上的字跡筆筆有力,字字通神,也不禁反覆品味,連聲稱讚。從此,孔繼涑的書法名聞全國。

然而,已步入暮年的孔繼涑也沒有得到安生。七十一代衍聖公孔昭煥死後,乾隆皇帝的義女於氏公主下嫁七十二代衍聖公孔憲培。於氏對孔繼涑插手府務非常厭惡,總想設法將其處置。一次宮中占卜,說山東有人圖謀不軌,威脅到乾隆的統治。這本是星相占卜的無稽之談,卻被於氏抓住了機會。她一手策劃,誣陷孔繼涑造反,孔繼涑居住的十二府房屋是按八卦樣式所造,正屋九間,房脊完全連在一起,彷彿龍飛在天,房脊被拆斷,這在抄家時成為了孔繼涑圖謀不軌的罪證。恰巧當時孔廟的先師手植檜樹正枝不長長旁枝,沒想到這也是孔繼涑落難的緣由,有人說是孔繼涑“唸咒語發二枝”,言外之意就是孔繼涑無所不用其極地想奪權,取代衍聖公的地位。就這樣,孔繼涑成為了封建大家庭鬥爭的犧牲品。他雖然沒有受到朝廷的處罰,卻被開除出孔氏家族。連年的苦難終於耗盡了孔繼涑的意志,他義憤填膺卻無處哭訴,只得多次出遊,遠離曲阜這塊是非之地。乾隆五十五年,一代書法大家孔繼涑在北京悄然離世。

孔繼涑一生坎坷多難,但憑其堅強的毅力和不懈的追求,成就了他不可磨滅的藝術貢獻和歷史光環,在其一生不得志及其落難的逆境中,他用畢生的精力,完成了《玉虹樓法帖》收集摹刻的浩大工程,站在了中國民間法帖收藏創作的巔峰。而陳列於孔廟的玉虹樓法帖刻石,則成為孔繼涑一生輝煌成就的最好見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