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陪葬墓入圍考古奧斯卡,主墓卻一直不敢挖,原因沒法反駁

4月6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公佈,秦始皇陵以其新發現的大型陪葬墓再一次入圍十大考古新發現,而先前陪葬墓中的一號墓由於地位特殊,其墓主身份亦引起許多人的熱烈討論。

秦始皇陵陪葬墓入圍考古奧斯卡,主墓卻一直不敢挖,原因沒法反駁

可以說,秦始皇陵一直是考古界的閃耀巨星,關於它的任何進展都能引起人們的興趣,而這都得自於它的主人秦始皇在歷史中的巨大名氣。那麼,如此吸引人眼球,而且本身也具有巨大考古價值的秦始皇陵,為何一直未進行發掘呢?原因主要有三。

首先是法律不允許。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以及由此制定的《考古發掘管理辦法》,任何考古發掘工作的推行與展開都必須經過嚴格的學術討論與實際情況調查,從而判定考古工作是否具有學術價值以及是否能夠有效保護文物。一般情況而言,對於保存較為好的歷史遺蹟的考古工作,需建立在科學規範的保護措施基礎之上,不能對原有遺蹟造成破壞,如果存在技術上或者其他方面原因的限制,則必須停止相關的考古工作。然而,當遇到一些臨時突發的緊急事件,例如施工過程中意外發現的陵墓遺蹟,或者說發現已被盜的墓葬,需要進行搶救性發掘,那麼則允許展開相應的考古措施以挽救珍貴的遺蹟文物。所以說,秦始皇陵是不能隨意發掘的。

秦始皇陵陪葬墓入圍考古奧斯卡,主墓卻一直不敢挖,原因沒法反駁

其次,技術條件不允許。

考古工作的首要目標,是保存與保護文物遺址,如果由於技術方面的原因從而導致文物受損,則是考古工作中的重大失職行為。秦始皇陵作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出名的墓葬,從其建成之日起就一直是眾人矚目的焦點,秦始皇陵以其宏大的工程與悠久的歷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就現有的技術條件而言,尚沒有完美的開採與保護文物的措施,冒然發掘可能會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所以從技術條件上來講,秦始皇陵也不能隨意發掘。

秦始皇陵陪葬墓入圍考古奧斯卡,主墓卻一直不敢挖,原因沒法反駁

最後,民族感情亦不允許。

中國人崇尚祖先崇拜,對陵寢方面的問題非常重視,對先人也有一定的敬仰,挖掘他人墓葬之事被視為不恥的行為,是虧損陰德之舉,不少影視小說作品中盜墓的人往往短壽就是這種思想的體現。秦始皇陵存在至今,其意義已不僅僅是一座帝王陵墓如此簡單,它還承載著中國歷史的文化積澱,其意義與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從這一點來看,秦始皇陵更是不能隨意發掘。

但是,畢竟秦始皇陵的名氣實在是太大了,因此從其建成之日起就有許多關於它的傳說,從司馬遷對秦陵有如神話般的描述,到各種各樣關於秦陵被盜的記載,都在訴說著對秦始皇陵保護的不易。

秦始皇陵在史書中有多處被盜的記載,最早的記載則出自《史記·高祖本紀》中劉邦的話,劉邦曾痛斥項羽的十大罪狀,其中的一項罪狀就是"掘始皇帝冢"。而據《漢書·劉向傳》的記載,西漢時期有一個牧羊的兒童曾無意間闖入秦陵,還不慎失火燒燬了秦陵。新莽時期,赤眉軍進入關中後,對帝王陵寢大肆發掘破壞,秦陵亦未倖免。甚至到了唐代黃巢起義時期,也有關於黃巢軍盜發秦陵的傳言。這些記載或者傳說,都透露出了秦陵保護的不易。

秦始皇陵陪葬墓入圍考古奧斯卡,主墓卻一直不敢挖,原因沒法反駁

而對秦陵的保護工作也從很早就已經開始,漢高祖劉邦繼位之後,為秦始皇陵安置了守冢之家20戶,讓其世世代代作為皇陵的守護者,後來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有關於修復與保護秦陵的規定與措施。

秦始皇陵陪葬墓入圍考古奧斯卡,主墓卻一直不敢挖,原因沒法反駁

新中國成立後,更是加強了對包括秦陵等文物遺蹟在內的保護措施。然而,雖然現如今的保護措施已經做得相當不錯,但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對秦陵等遺蹟的保護工作,還遠遠不夠,未來還有許多不可知性。文物的保護工作,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

有人主張挖掘秦始皇陵墓,但一旦有人提出以上三點原因,實在無法反駁。你對古墓挖掘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