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四小篇短篇)

1、小官人

有个老太史,白天躺在书斋里看书,忽然看见一支小小的仪仗队从堂屋角落

里走出来。仪仗队的马只有青蛙大小,人只有手指头大小。这支由几十个小人组

成的小仪仗队,显示出威风的阵势。他们簇拥着轿子上的一位官员,堂而皇之地

朝大门外走去。那位官员头戴黑色纱帽,身着绣衣,坐在轿子里摇头晃脑,一副

自鸣得意的神情。老太史看到这里,已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难道说小人国

与大人国的世界没有什么区别吗?正当老太史怀疑自己看错了的时候,他突然看

见一个小人,急匆匆返回屋里,拿起一只只有拳头大的毡包,径直走到老太史床

前,口中说道:“我家主人有一份薄礼,敬献太史。”说完后,他端正地站在老

太史对面,但并未把礼物拿出来。过了一会儿,他自己笑着说:“这点小东西,

想来对太史也没有什么用处,不如赏赐给我。”老太史对他点了点头,小人便很

高兴地拿着东西走了。此后,老太史再也没有看到那些小人。他越想越觉得遗憾

,只怪自己当时心里有些慌张,没有向小人打听他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

也没有问问那位小官人姓甚名谁,在小人国里供的什么职。

聊斋志异(四小篇短篇)

2、祝翁

话说济阳祝村有个祝老头,活到五十多岁后,有一年,得重病死了。人死不

能复生,于是,家人只好忍着悲伤给他料理后事。这时,奇怪的事发生了。当祝

老头的家人进房料理丧服时,忽然听见死去的老头子在大声呼叫。家人赶忙一齐

跑到灵堂,只见老头子已经复活了。大家又吃惊,又高兴,纷纷上前慰问。祝老

头对老太婆说:“我刚去那边,发誓不再回来。但走了几里路以后,转念一想,

把你这副老骨头扔在儿女们手里,一切都得仰仗他们,也没有多少乐趣,不如你

跟我一起走。所以,我又返回来了,想带你一起走。”

大家都以为他是刚刚苏醒过来说胡话,根本不相信。但祝老头又说了一遍同

样的话。老太婆对他说:“这样倒也挺好。只是我现在还活生生的,怎么一下子

能死呢?”祝老头摆摆手说:“这个并不难。家里的日常事务,快去作些安排。

”老太婆笑着不肯走,老头又催促她,她这才走到门外,站了一会儿又进来了,

哄他说: “我已经安排妥当了。”老头叫她快去梳妆打扮一下,老太婆不愿去,

老头催得更紧了。老太婆不忍心违背他,只好到里屋换衣打扮了一番。她再出来

时,媳妇女儿都在一旁偷偷地笑。老头把头移到枕头上,用手拍着叫老太婆躺到

他旁边。老太婆说:“儿女们都在跟前,我俩一起躺着睡,这像什么样子?”老

头用手捶打着床说:“一起死有什么好笑的?”

儿女们见老头发脾气,都劝老太婆迁就老头,照他的意图去做。老太婆听从

儿女们的劝告,和祝老头并排笔直地躺着。见此情景,家人又都笑起来。但过了

一会儿,只见老太婆脸上的笑容忽然收敛,两眼也慢慢闭上了,好久都没有声息

,好像睡熟了一样。大家靠近一看,发现老太婆的肌肤已经冰冷,呼吸也早已停

止。看看老头子,他也成了僵尸。家人对这突如其来的双重打击,又惊异又悲伤

聊斋志异(四小篇短篇)

3、遵化署狐

遵化署中有很多狐狸,到后来,群狐竟然占据了一幢楼,以楼为家。而且,

它们还经常出来害人,人们驱赶,结果这些狐狸变本加厉,害人更甚。连署中官

僚也拿它们没办法,只得杀猪宰羊,向狐狸祈祷,而不敢跟狐狸作对。

有一年,诸城一位姓丘的到遵化作官。丘公知道这一情况后很愤怒。老狐对

脾性刚烈的丘公也畏惧三分,于是,它化作一个老太婆,对丘公的家人说:“请

禀告丘大人,不要彼此结仇。给我二天时间,我将携带家小离开这里。”丘公听

说以后,当时没有明确表态。

第二天,丘公阅兵完毕,下令队伍不要解散,让士兵把各营的大炮都搬到衙

门,把那幢被狐占据的楼包围起来。一声令下,千炮齐发,顷刻之间,几丈高的

楼房即被摧为平地,那些狐的皮肉毛血,像雨点一样从空中掉下来。只见浓尘毒

雾之中,有一缕白烟冲向天空,众人定眼一看,发现那是未死的一只狐逃走了。

从此以后,衙门中总算平安无事了。

两年后,丘公派遣一个能干的仆从带着银两进京活动,谋求升官。但关系没

有打通,贿赂不成,就将银两暂时寄藏在一个班役家里。这期间,忽然有一个老

头子向朝廷喊冤,诉说他的妻子儿女遭人杀害,并揭发丘某克扣军粮,向京官行

贿,银两现藏在某某家,可以验证。官差奉旨押告发人前去查验,他们在班役家

细细查找,却什么银两也没发现。这时,那老头用一只脚点地,官差明白了他的

意思,一挖地,果然发现银子,银子上还刻有“某郡解”字样。过了一会儿,官

差找老头子,发现他已不见了。官差又根据他上告时通报的地址姓名去查找,结

果发现,根本没这个人。由于人赃俱在,丘某被处罚,他这时才明白过来,原来

那个告发他的老头子就是两年前从衙门大楼里逃走的那只老狐。

聊斋志异(四小篇短篇)

4、夜叉国

交州有个姓徐的人,常年漂洋过海做生意。有一次,他的船在海中行驶时,

忽然被一阵狂风卷走了。等他睁开眼睛一看,自己已到了一个非常陌生的深山密

林里。这是什么地方?有人在这里生活吗?他希望这里有人居住,因为这样他就

可以找到朋友,可以求得别人的帮助。于是,他用缆绳把船系牢,背着剩下的一

点干粮以及一些日用品上了岸。

他蹒跚着进了山。刚进山,便看见两边悬崖上有许多洞口,它们远望像蜂窝

一样,而且,洞里隐隐约约有人的声音。他怀着一种忐忑不安的心情往山上走。

到了一个洞口,他站在洞外向里偷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洞里有

两个夜叉,他们的牙齿像刀戟,眼睛好像灯笼。他们正用手爪撕鹿肉吃。见此情

景,徐吓得魂不附体,慌忙往山下跑。但为时已晚,因为夜叉已经发现了他,并

轻而易举地把他抓进洞里。徐听这两个夜叉说话,就像听鸟鲁的叫声,一点儿也

听不懂。两个夜叉抢着撕破他的衣服,看起来是要把他当食物吃掉。徐吓得浑身

颤抖,但脑子还算清醒,他迅速拿出袋中的干粮和牛肉脯,递给他们吃。想不到

,两个夜叉吃得津律有味。吃完那些东西,他们又来翻徐的袋子,徐摇摇手,表

示早已没有了。夜叉很生气,又把徐抓住。徐哀求说:“放开我,放开我吧。我

的船上有锅灶,可以烹煮东西吃。”但夜叉根本听不懂他的话,仍然发怒。徐又

给他们打手势,夜叉好像明白了他的意思,便跟着他一起到船上,把炊具拿进洞

穴。有了炊具,徐又是找柴薪,又是烧火。他将夜叉没有吃完的鹿肉放进锅里煮

,煮熟以后送给夜叉吃。夜叉从来没有吃过熟食,第一次吃煮熟了的食物,感觉

味道不错,显出高兴的样子。徐暂时逃脱了死亡的威胁,心情也比刚见到夜叉时

好多了。

到了傍晚,夜叉用大石头把洞门堵住,徐猜测他们的用意是防止他逃跑。还

带着恐惧感的徐,只好瑟缩着身子在远离夜叉的地方打盹。天亮后,夜叉要出洞

门觅食。他们出门后又拿石头把洞门堵死了。但过了不多时,他们带回一只鹿给

徐,徐剥掉鹿皮,在洞的深处取来清水,把鹿肉分成几份煮了。这时,又来了几

个夜叉,他们一起把煮熟的鹿肉吃得精光。有个夜叉用手指指锅,似乎是说这玩

意儿太小了。果然,没过几天,就有一个夜叉背来一口大锅,看样子,那口锅是

人常用的。于是,夜叉们有的弄来狼,有的弄来獐,有的弄来鹿,他们自己会煮

这些动物的肉,煮熟后,喊徐一起吃。

在洞穴里住了几天,徐和夜叉们渐渐熟悉起来。夜叉们出洞时也不再堵洞门

了。慢慢地,他和他们像一家人一样聚在一起。徐对他们发出的声音所表达的意

思也多少明白了些,他学他们的发音,说夜叉语。夜叉好像更喜欢徐,他们带来

一个母夜叉给徐作妻子。徐开始很害怕,后来竟相处得很好。母夜叉对徐很照顾

,每次出去时都留些肉给徐吃。

忽然有一天,夜叉们起得很早。他们的颈上都挂着一串明珠,轮流出门,好

像在等待贵客的来临。夜叉们吩咐徐多煮些肉。徐问母夜又是怎么回事,她说:

“今天是天寿节啊。”她出去对别的夜叉说:“徐郎没有骨突子。”于是,夜叉

们各自摘下五颗,交给母夜叉,母夜叉自己解下十颗,共成五十颗,以野麻作绳

子,穿起来挂在徐的颈上。经商半辈子的徐一看,这些珠子一颗就要值一百几十

两银子,绝对是宝物。

一会儿,夜叉们都出了洞穴,徐煮完肉,母夜叉进洞叫他也出去迎接天王。

徐跟母夜叉来到一个有几亩宽的大洞穴,看见洞穴中间有块石头光滑得像桌子一

样,四周围有石墩,主席之位是用豹皮包裹的,其余的都是鹿皮包裹的。二三十

位夜叉,依次排列入座。一会儿,突然刮起大风,夜叉们慌忙出洞迎接,来者是

庞然大物,模样跟夜叉差不多。他进洞后,坐在主席位置上,环视四周。夜叉们

也都跟着进了洞,分成东西两排。他们全仰着头,双手交叉成十字。大夜叉清点

了一下夜叉数,问道:“卧眉山的全在这儿吗?”

夜叉们哄闹着答应了。大夜叉看看徐,发现他不是夜叉,便问:“这个人是

从哪里来的?”夜叉们将徐来洞穴的经历讲了一遍,并称赞他善于烹调。这时,

便有两三个夜叉,跑去拿来熟肉放在桌几上。大夜叉用手抓着吃了个饱,他称赞

熟肉味道香美,并叫以后经常供给他。他看徐的骨突子短,便从自己的颈上取下

珠串,解下十颗给他。大夜叉给的珠子有手指头那么大,而且非常圆。徐用夜叉

语表示感谢。大夜叉这才离去。

徐在山洞里同夜叉们一起生活了四年多。这时,母夜叉已替他生下两男一女

。这三个孩子都跟正常人长得一模一样,一点也不像是母夜叉生的。夜叉们都很

喜欢这些孩子,常来跟孩子们戏耍。

时光飞逝。转眼间又过去三年。徐的几个孩子都会走路了。徐教他们说人话

,他们咿咿呀呀,慢慢学会了一些。这些孩子虽然都还小,但走山路像走平地一

样,一点也不吃力。他们跟徐感情很深。

有一天,母夜叉带着一子一女外出,半天没有回来。徐思念故乡心切,便带

着儿子到海岸边,发现他的那条船还在,他就和儿子商量一同返回故乡去。儿子

要去告诉母亲,被徐阻拦了。于是,父子俩乘船离开了这片深山密林。不久就重

新返回交州。徐回到家里,才知道妻子以为他已葬身大海,便改嫁他人了。徐就

和儿子生活在一起。他拿出两颗珍珠,卖了很多钱,他们用这些钱添置家产和什

物,家里的生活很富裕。徐给儿子取名为彪。徐彪长到十四五岁时,能举几千斤

重的东西,力大过人。交州军师认为他是个奇人,便让他做了千总。不久,徐彪

因为出征有功,十八岁就被提拔为副将。

大约在这个时候,有个商人过海时也遇到大风,他的船也被吹到卧眉山。这

个商人登岸时,发现岸边有一个少年。那少年看见他大吃一惊。少年忙问商人从

哪里来,商人说自己是中国人。问籍贯在哪里,商人说在交州。于是,少年把他

拉到幽谷的一个小石洞中,叮嘱他不要外出。商人一看,洞外满是荆棘,更不见

有人烟。他正在纳闷,那少年已返回洞穴,并带来一些鹿肉给他吃。少年说:“

我父亲也是交州人。”商人这才知道这少年原是徐某的儿子。商人在外地见过徐

,便对少年说: “你父亲是我的老朋友,现在他的一个儿子已做了副将。”少年

不懂什么是副将,商人解释说:“这是中国的官员。”少年又问:“什么是官?

”商人只好又解释一番:“出门时有车马,住的是好房子,在上面喊一声,下面

就有上百个人呼应,别人见到他,只敢侧目而看,侧身而立,这样的人就叫官。

”听商人这么一说,少年羡慕不已。

商人对他说:“既然你父亲在交州,你怎么还老是留在这里不走?”少年便

把夜叉国的情况讲给商人听。少年有些无奈地说:“我也常常想找父亲去,但母

亲不是中国人,言语相貌都不相同。更何况要是被这里的同伴发觉,必死无疑。

因此,我有些犹豫不决。”少年出洞时,对商人说:“等刮北风时,我为你送行

。请你到我父亲和哥哥那里,把我的情况告诉他们。”

商人藏在洞穴里快一年了,少年一直在关照他,所以他没有受到伤害。他常

常在荆棘丛中向外探望,见山中常有夜叉来往,特别害怕,只好呆在洞里不敢外

出。直到有一天,北风呼啸,那少年很快赶来了,他带着商人跑向海边,路上一

再叮嘱:“我的话你可别忘了。”商人答应了。

商人经过一番颠沛,总算又回到中国。到了交州以后,他立刻去找徐彪副将

。商人将自己这半年的所见所闻全部告诉了徐家父子。徐彪听了以后非常悲伤,

要去寻找母亲和弟弟。但父亲不赞成,父亲担心出海会有各种凶险,容易出事故

。徐彪捶胸顿足,痛哭不已。父亲劝阻不住,便报告了交州军帅。军帅让徐彪带

两名士兵一同航行。

徐彪的船也不顺利,在海上颠簸了半个月,还没上岸。更糟糕的是,他们迷

失了方向,无法分辨东南西北。忽然,海浪滔天,船被掀翻,徐彪和两名士兵一

同掉进大海。他随波沉浮,过了好长时间,他感觉像是被什么动物拉去,到了一

个有房屋的地方。定眼一看,旁边站着一个夜叉模样的动物。

徐彪说起夜叉语。那夜叉一惊,忙问徐彪要去什么地方,徐彪说要去卧眉山

。夜叉高兴地说:“卧眉是我的故乡,冒犯你了。你偏离航道已有八千里之远。

这是去毒龙国的,不是去卧眉的航道。”于是,夜叉找来船送徐彪去卧眉山。夜

叉在水中推船,船如飞箭一样迅速前行,转眼之间已走千里。一个晚上就到达卧

眉北岸。只见一个少年在水边观望。徐彪知道山中没有人类,怀疑是弟弟。走近

一看,果真是弟弟。两人相见,握手大哭。徐彪想带弟弟一起回家,弟弟却跑去

接母亲和妹妹。母亲见到徐彪也高兴得哭起来。她听儿子说要接她去交州,担心

以后被人欺凌,但徐彪说:“我在中国是有地位的人,别人不敢欺凌我们的。”

于是,母夜叉和三个孩子一起前往中国。在海上航行三天后,终于到达交州海岸

。岸上的人见到母夜叉长得怪模怪样,都吓得跑走了。

母夜叉见到徐某时,说了不少怨气话。她恨徐某当年离开卧眉时不事先同她

商量。徐某连忙谢罪。家里的仆人拜见主母时,都吓得战战兢兢的。为了更好地

生存下去,徐彪劝母亲学汉语,学汉人穿衣吃饭。结果,母女俩都穿上了女子衣

服。几个月后,他们能说一些简单的汉语。徐彪的弟弟妹妹也渐渐白净起来。他

们也都有了自己的名字,弟弟叫徐豹,妹妹叫徐夜儿。徐彪后悔自己没有读过书

,就请人教弟弟读书。徐豹很聪明,经史子集读一遍就懂了。后来,他考中武进

士。夜儿能拉强弓,只是因种类不同,无人向她求婚。后来,她嫁给了徐彪的下

属袁守备。

聊斋志异(四小篇短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