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三国演义

三国,指的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历史时期(220年-280年),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

而《三国演义》在民间的流行,使得人们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得到了初步了解,对人物形象,事件有了自己的认识。

但《三国演义》毕竟是“七分实三分虚”,他所描述的故事毕竟是经过加工的,那么历史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不一样的三国演义


关云长义释曹孟德?

在《三国志》中曾有记载,曹操当时确实是率军从华容道撤退。只不过华容道一片泥泞,加上撤退当天刮着大风,人马根本无法通过。没办法,曹操只能下令让士兵们割草垫在华容道上,让人马通过。只不过在铺垫野草的过程中,很多士兵深陷泥泞的道路之中,死伤无数。但无论如何,曹操是逃过一劫了。于是他仰天大笑,认为刘备的才智虽然和自己不相上下,但是计谋还是差了一些,如果刘备在他过华容道时就顺风点火,只怕曹军要在华容道全军覆没!只不过话还没说完,刘备真的追了上来,更在后面点了火。只是这时候曹操已经奔江陵而去。

诸葛亮有治国之才,却非临阵决机的能手。所以,在赤壁之战时,是刘备后来猜测到曹操会遁走华容道,于是带着兵去追赶,只是曹操撤退得很坚决,等刘备赶到华容道时,曹操早就过去了。

不一样的三国演义


关云长温酒斩华雄?

温酒斩华雄,在三国演义里,被说成是关羽出世以来第一件露脸的事。斩华雄之事,史书上确有记载,但斩华雄的并不是关羽,而是当时的江东猛虎孙坚。在史书中,华雄没有其他武功可以表述,《演义》说华雄追逐孙坚,得了红发巾,斩了祖茂,又用长竿挑着孙坚的红发巾,来寨前大骂叫阵,俞涉、潘凤二将出战,都被他斩了,这些都是虚构的。《演义》把华雄描写得如此厉害,是一种衬托的手法,不过是为了说明关羽更加厉害而已。但这件事其实是与关羽毫不相干的。本来是孙坚斩了华雄,《演义》却将战功移植到关羽头上,孙坚反而被写成是华雄手下的败将,这对孙坚太不公平了。

不一样的三国演义


关云长刮骨疗伤?

关羽刮骨疗伤时面不改色的事迹,在正史里头有记载。正史并未言明是谁帮他刮骨疗伤。如果依三国演义情节,关羽是在北伐攻打樊城时受伤,那肯定不是华佗帮他刮骨疗伤,因为那个时候华佗已经不在人世间。三国志正史记载:曹操的爱子曹冲病危时,曹操一直懊恼不该杀死华佗,使爱子无人可救。曹冲死于公元208年,所以华佗早在公元208年以前就不在人世间了。关羽是在公元219年北伐,华佗至少已死了十几年。同样的道理,曹于公元220年,三国演义说曹操在病危时杀了华佗。也不符合史实。同时,据史书记载庞德射中的并非是关羽左臂,而是前额。

不一样的三国演义


过五关斩六将?

关羽没有“过五关斩六将”。《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中写的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历史上是没有的。据《三国志·先主传》载:“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公(曹操)与袁绍相拒于官渡,汝南黄中刘辟等叛曹公应绍,绍遣先主将兵与辟等略许下。关羽亡归先主。”这就是说,在关羽离开曹操之前,刘备已奉袁绍之命到了许都南面的汝南郡,与刘辟等领兵攻打许都附近地区。关羽得到刘备的消息后,只能由许都南下以归故主,而绝不可能“千里走单骑”北上去寻找刘备。因此,关羽不会“过五关”,也不会“斩六将”了。《三国演义》所以虚构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旨在表现关羽对刘备的忠贞之节和义勇之概。

不一样的三国演义


空城计

诸葛亮未用“空城计”。《三国演义》讲述了诸葛亮用“空城计”的故事。说的是马谡失街亭后,诸葛亮率兵五千去西城搬运粮草时,忽然得到司马懿统率十五万兵马朝西城而来的报告后,在身边无战将只有一班文官的情况下,急中生智,令蔽去军旗,大开城门,亲携两童子,登上城楼悠闲弹琴。司马懿见状大惊,疑有伏兵,遂引兵而退。其故事纯属虚构。据《三国志》载:诸葛亮出师魏国五次而出祁山者仅二次,诸葛亮出师北伐与曹魏交兵时,魏明帝曹睿派曹真、张颌率兵迎战,马谡为张颌所败,失守街亭,司马懿“尚为荆州都督,镇宛城”,并未参加这次战役。因此,诸葛亮是不可能对司马懿使用“空城计”的。

不一样的三国演义


曹魏政权

你说曹操是汉相也好,说他是汉贼也罢,总之他一生没有称帝,所以一直是汉臣。曹操生于公元155年,死于220年,活了65岁。174年,他十九岁时举孝廉入仕,到死时当了46年的汉臣。而从曹丕篡汉(公元220年)到咸熙二年司马炎篡魏(公元265年),满打满算,曹家人当皇帝也当了46年,这还真巧了。

三气周瑜

诸葛亮三气周瑜与周瑜之死:周瑜当时并未注意过诸葛亮,也极少碰面。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历史上的周瑜胸襟广阔,气度宽宏。老将程普因周瑜年轻地位却比自己高,对他不服,多次当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计较,程普最后被周瑜的才华和品德所折服,感动得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和他成为好友。《三国演义》描写的心胸狭窄的周瑜是罗贯中为了衬托诸葛亮而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是艺术处理,不可当真;“三气周瑜”当然就更是毫无历史根据。

历史上周瑜真正的死因是,赤壁大战后,周瑜率军攻取南郡荆州,在与曹仁的交战中,右肋受伤,一直未痊愈,加上战事紧张,无法静养,渐渐恶化了。

不一样的三国演义


蜀国五虎上将

蜀汉五虎将:正史从未提到蜀汉有五虎将。刘备打败曹操,占有汉中后,封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各为前、右、左、后将军,魏延为汉中太守,赵云并未并列其中。

关羽水淹七军

水淹七军:此事件虽有所本,但与史实相差很远。此乃天灾人祸,非人谋。虚构庞德抬榇死战,大战关羽,对于禁纯属污蔑。《三国志》中的《关羽传》和《于禁传》都写得很清楚:时值秋天,大雨连绵,汉水暴涨,平地水高五六丈,关羽所带的荆州水军适应这种天气,而于禁、庞德带的是北方军,不适应水战,被洪水冲没,于禁投降,庞德被杀。

不一样的三国演义


三国三大战役真实兵力

三国的真实兵力:《三国演义》在对兵力的处理上明显夸大,出动百万兵力的战役屡见不鲜,实际上由于饥荒、瘟疫、军阀混战,使得当时人口凋零。因此当时即使是大型战役对阵双方在军事兵力上的投入也不很大。 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官渡之战,袁绍11.8万,曹操3万;赤壁之战,曹操27万,孙刘联军6万加3万;夷陵之战,刘备4万,陆逊5万。

司马懿平定辽东

司马懿在平定辽东的公孙渊时,采取了屠杀政策,将辽东汉族百姓以及精英士族或者屠杀或者迁回内地,将辽东变成了真空地带,直接后果是高句丽趁势崛起,成为东北亚一霸,时刻威胁中原王朝统治,隋炀帝和唐太宗数次征伐都未成功,直到唐高宗年间,才将其剿灭。

不一样的三国演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