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人的悲歌》:淺析階層和家庭文化對底層階級向上流動的影響

逢年過節,北上廣的火車站、飛機場、地鐵站總是人滿為患。2306購票網站的服務器因承受不住那幾天的高峰流量崩潰。一年幾次的返鄉大潮是黃牛黨賺錢的好機會。返鄉大軍裡的每個人面色匆忙,歸心似箭,推著萬向輪和擰著包包,穿上自己最得意的行頭,榮歸故里。之後,留下一座座空城,一片片寂靜。

有些人可能是熱門商圈的外賣員,只是城市的過客,經過幾次來來回回,最後不會再會回來了。

有些可能是拿到城市戶口的鄉村大學生,打算工作並安居在城市,可能回鄉的次數越來越少了。

然而,留下來的新移民對一座城市有多大的歸屬感呢?他們對城市上層階級的文化會有多大程度的認同呢?他們在城市的新生活能否和城市主流生活文化融合?新移民的二代將來會生活在兩種家庭文化之中嗎?

《鄉下人的悲歌》:淺析階層和家庭文化對底層階級向上流動的影響

《鄉下人的悲歌》中,J.D.萬斯真實地講述並剖析了社會、地區和階層衰落對一生下來就深陷其中的人會帶來的影響。萬斯的外祖父外祖母從山區向北遷居到市區,希望逃離可怕的貧窮。他們通過努力躋身中產階級,最終是他們的外孫從耶魯法學院畢業。從傳統意義上來講,這是一個底層家族成功實現了一代人向上流動的標誌。

為什麼不是萬斯父母那一代人從耶魯法學院畢業呢?

因為他的外祖父母、大姨媽、叔叔、姐姐,以及他的母親,都在極力適應中產階級生活方式的要求,從沒完全逃離過藥物濫用、酗酒、貧窮、離婚、自殺、爭吵、家庭暴力、精神創傷等階層文化和家庭文化的影響。萬斯便是在這樣混亂又令人心碎的環境中成長,但也是這群“鄉下人”的愛與忠誠,使他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鄉下人的悲歌》是一部極其動人的回憶錄,包含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諸多幽默元素,真誠而又有力地記述了一代人向上流動到底是怎樣的感覺。

作者和他的家人共同經歷了一個現實問題:階層文化和家庭文化是如何對窮人造成影響?他認為一定是金錢以外的東西出了問題。

1

萬斯的外公和外婆出身于山區兩個以武力執行正義而聞名的大家族。兩人因未婚早孕,不得不另謀生路。所以,他們決定到米德爾敦新工業發展區耕耘新生活。

米德爾敦有很多像外公外婆這種來自山區的新移民家庭,外公和外婆只是搬到了陌生的地方,所居住的社區還是熟悉的鄉巴佬圈子。而且,外公外婆受制於家鄉人的偏見“自我膨脹得連褲衩也穿不下”,頻繁地往返於城鄉之間那條著名的擁擠的“鄉巴佬公路”。

另一方面,他們雖然和當地土著一樣,居住在現代化的大房子裡,但生活方式和習性卻顯得格格不入。在當地土著眼裡,這些鄉巴佬家裡的孩子眾多,時常有各路親戚留宿。當地政府還得處理土著與在後院養雞殺雞的鄉巴佬之間的鄰里糾紛。

有一次,萬斯的舅舅一個人在商業娛樂中心逛玩具,被服務員勒令放下手中的玩具。萬斯的外公和外婆惡狠狠地衝進店裡,用拳腳暴打了那位無禮的服務員,並毫無顧忌地砸亂了那間店鋪。外公給店員留下了一句“下次這樣的話一定會殺了你”,便痛快離開了。

在米德爾敦的飯店就餐,萬斯的外婆會被店員要求小聲講話以及注意髒話,她時常感到被壓抑和不舒服。而在家鄉,外婆可以大聲地點餐“他媽的快點”,並不會被人當作刻薄的老潑婦。

年輕的外公外婆大抵是秉承著一種鄉下人的文化思想生活在新城市。外婆是全職家庭主婦,負責照顧孩子和家務,外公是零件工廠的一名車間工人。他們懷著對美國夢的虔誠,勤奮地工作,換取到富裕的物質生活。

《鄉下人的悲歌》:淺析階層和家庭文化對底層階級向上流動的影響

2

然而,這種和睦的生活很快被外公和外婆自身的文化認知隔閡所打破。

在萬斯的姨媽出生後,萬斯的外公突然間不再溫和。雖然萬斯的舅舅認為他們家當時過的是中產階級生活,但外公的行為卻與社會對一位中產階級父親的期望相差甚遠。外公酗酒成為常態,外婆則一度封閉自己,離外界越來越遠,被鄰居家的孩子們稱為“邪惡的巫婆”。

中年的外公展現出鄉下男人特有的劣根性,整天在外喝酒玩樂,糊弄老婆,經常花錢搗鼓新汽車。外婆以鄉下人固有的方式——暗戰和暴力應對婚姻和家庭的矛盾,停止料理家務,家裡一團麻。

當萬斯的姨媽11歲的時候,外婆在深夜拿花瓶砸到外公頭破血流。外婆甚至憤怒到往外公頭上淋汽油,點火燒傷外公。外婆和外公爭吵最激烈的時候,外公不小心給了萬斯的姨媽重重的一拳。外婆為了瞞著住在外面偶爾回家看看的舅舅,卻讓萬斯的姨媽躲起來不露面。

儘管外公和外婆的婚姻長期處於衝突不斷的狀態,但他們對三個孩子的未來抱有一種盲目樂觀的態度。外公和外婆認為他們的孩子正在接受的是現代化高中教育,肯定能夠得到更好的工作和人際關係。

直到他們寄予在下一代身上的美國夢被打破。萬斯的舅舅當時為了逃離家庭,高中畢業後,立即選擇了一份工廠工人的全職工作。萬斯的姨媽高二和男朋友偷吃迷幻藥,高中退學,16歲結婚,被丈夫虐待。萬斯的母親則18歲懷孕結婚,不到一年離婚成為單親媽媽。

外公和外婆這才是意識到家庭的不安對孩子們的影響,終於一起迴歸生活的正軌。他們逐漸和好,一起修復曾經的傷害:幫助萬斯的姨媽從爭吵的婚姻中脫身,借錢給萬斯的母親、幫萬斯的母親看孩子、支持萬斯的母親戒毒康復、提供住所、支付護士學校學費。

很不幸的是,萬斯的母親最終還是成為了家族裡的輸家。萬斯的母親一生都在掙扎:反反覆覆的毒癮、數不清的前任、無度的消費、永無休止的家庭暴力與自殺。萬斯的母親的生活如同外公外婆所出身的山區裡絕望的底層人民一樣墮落。

萬斯的舅舅和姨媽則重建新家庭新工作,並踏上正常的生活。

《鄉下人的悲歌》:淺析階層和家庭文化對底層階級向上流動的影響

3

受階層文化和家庭文化的限制,年輕的外公和外婆沒能把愛和穩定給予萬斯的母輩代。在老年時期,他們盡心盡力在填補孫輩萬斯和他姐姐成長之中父親母親兩個角色的空白。

最主要的是,他們處理矛盾的方式發生了變化,不再是鄉下人那種一秒鐘從心平氣和切換到殺人的行為模式。

曾經頻頻家暴的外公,後來對萬斯說:“對於一個男人的評價要看他怎麼對待自己家裡的女人。”

曾經興奮地教萬斯如何通過臀部打架成為一名打架高手的外婆,後來以相反的方式教育萬斯:“你不能打架,除非是萬不得已。”

外公更是教會萬斯如何射擊,萬斯的射擊成績排名前幾名。外公每天在家和萬斯一起練習數學運算題,並教會萬斯“知識的缺少和智力的低下並不是一回事”的道理。

外公還時常向萬斯灌輸一些積極向上的社會觀念:“你們這一代人將來得靠自己的腦子吃飯,而不是靠雙手”“體力勞動固然是光榮的,但那是我們那一代人的工作,你們這一代人需要做些不同事情”“你要成為的是工程師,而不是工人”。

外公去世後,萬斯家族的生活又發生了重大的轉折。為了不給年邁的外婆增加負擔,萬斯和姐姐獨立地過了一年多沒有規律的高中生活。當生活糟糕得不能再糟糕的時候,外婆決定和萬斯一起生活。疲憊的外婆給了萬斯一個充滿愛和穩定的家,萬斯感受到夢寐以求的那份安寧。

《鄉下人的悲歌》裡萬斯以慈愛來形容晚年的外婆,可是光有慈愛成就不了後來的萬斯。外婆的偉大在於,她吸取了之前混亂的家庭文化和非理性的階層文化帶來的教訓。在萬斯高中後兩年,外婆非常專注於萬斯的個人學習和成長。

即使家庭經濟困難,外婆依然堅持給萬斯買了一部昂貴的電子計算器。這件事對萬斯來說,是一堂重要的價值觀課。當萬斯對打高爾夫球這項運動感興趣,外婆會打電話向萬斯的舅舅求取一支普通的高爾夫球杆,萬斯的舅舅寄給他們一支精美的馬基高高爾夫球杆。當萬斯回家告訴外婆,他在高爾夫球場被人嘲笑球鞋不合時宜,兩人只是戲謔而過。

外婆還建議萬斯去找份兼職工作,告訴他是時候體會賺錢的辛苦,並學會看待社會。

當萬斯找外婆討論自己在便利店做兼職收銀員的社會見聞:一位福利女王先用食品券買汽水,再低價賣出變現,然後購買較貴的菸酒和手機。萬斯感到困惑,為什麼許多一生勞作的人只能勉強度日。外婆直白地教導萬斯:“有工作的窮人和沒工作的窮人的區別,只在於後者懶。”

當萬斯矯情地不願上班,想留在家裡和姐姐的孩子玩耍。外婆睿智地提醒萬斯:“如果你想週末與自己家人一起度過,你得去上大學,然後找一份能夠支持這種生活的工作。”萬斯高中時期所交的朋友都是一些上進心強的朋友,他和他的朋友都考上了州立大學。這大概也得益於外婆曾放下狠話“如果讓我看到你和那個壞孩子在一起,我一定讓那個人消失”。

晚年的外婆像是在新舊文化之間找到了平衡,原來是粗暴刻薄,後來是犀利篤定。作為見證者,萬斯也跟著開掛。

處於青春迷茫期的萬斯,因為沒有準備好上州立大學而猶豫不決,萬斯舅舅家的表姐向他提供了一次重要的人生指導:建議他先參加海軍陸戰隊,學會領導力和自律。這是萬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海軍陸戰隊的經歷教會他自信與希望,使他敢於迎接挑戰,懂得全力以赴的生活哲學。萬斯成為了一個健康理性的成年人,從被保護者變為保護者。他明確了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和過什麼樣的生活。

《鄉下人的悲歌》:淺析階層和家庭文化對底層階級向上流動的影響

後來的萬斯,通過一天只睡四小時式地努力,提前一年從州立大學畢業。之後,他被耶魯大學法學院錄取,畢業後成為一名精英職業人士,擁有健康和諧的家庭以及良好的社會人脈資源。

4

我們的生活,無論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文化和家庭背景以及父母沒教好造成的。

在年輕的時候,萬斯的外婆外公沒能意識到階層之間最大的鴻溝在於文化和教育,他們被古舊的家庭文化所束縛。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們找不到新舊文化之間的平衡,結果沒能及時適應新的階層文化,後果是耽誤了萬斯母親輩那一代人。

工業化移民只是讓類似外婆外公那樣的鄉下人從一個地方搬到了另一個地方。作為新移民,他們的物質生活富裕了,但是和山區裡絕望的底層階級一樣,陷入了非理性的家庭生活和消費主義沼澤之中,關於儲蓄、健康、運動、教育等長遠規劃全無。

當美國的經濟重心從北向南遷移,這些新移民的工人階級被動返貧。他們甘願拿著救濟金生活,因為僅憑此就能獲得比辛苦勞作的人更優越的生活。政府一系列和善的福利政策加劇了白人工人階級的潰敗,大部分“鄉下人”不再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萬斯的母輩們正是在一種消極、悲觀、避世的社區文化壓力下成長,帶著精神創傷艱難地生活。

《鄉下人的悲歌》的作者萬斯是一個比較幸運的人,至少他出身在一個有愛有忠誠有美國夢的鄉下家族。在那段耶魯大學求學經歷中,萬斯受到一種強烈的思想文化衝擊。精英人士思考求職就業和人生方向的方式以及運作社會資產的力量讓他大開眼界,也遇到了一個幫助他戰勝性格缺陷和情感心魔的妻子。這與萬斯的母親在那個社區無法找到一個合格的伴侶,形成了鮮明對比。

如果萬斯的外婆懂得把自己對孩童的滿腔熱情化作成為一名兒童福利律師的志向,不至於人到中年與城市階層的生活文化產生隔離。

如果萬斯的外婆和外公作為新移民,能夠及早抓住機會向周邊的階層文化學習,健全他們的家庭文化,那麼萬斯的母輩們將是別樣的成長經歷。

如今國內正處於城市化移民大潮之中,每位新移民都竭力使自己擁有一所漂亮寬大的現代化房子。可它只能代表物質經濟的暫時性充裕,階層和家庭文化的落後可以導致一個家庭的潰敗,也加大了底層階級向上流動的難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