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經濟的高手——2500年前的管仲

管仲,春秋時期齊國宰相。在當時雖然根本沒有經濟學的概念,但管仲在治國上的思想卻相當超前。

玩經濟的高手——2500年前的管仲

管仲在剛擔任齊國宰相的時候,齊國的國力非常有限,而管仲則率先提出了“階梯儲糧制度”,也就是農業稅按照糧食收成情況,徵收不同比例的稅。如果遇到了災年,甚至是可以免徵的。而這一點和現代經濟學中的浮動稅率是不謀而合的,在保證稅收的同時穩定了糧價。使農業有了長足的發展。由此,齊國的國力便大幅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在這項制度中,還要求把多餘的糧食囤在國庫,很大程度上較少了對於其他國家糧食的依賴性,使得當時的齊國在軍事和外交上擁有相當大的主動權。

那麼解決了農業上的問題,管仲把目光轉向了國之命脈,也就是鹽和鐵。要知道在2500年前的春秋,鹽和鐵都屬於戰略資源,一個關係著吃飯,另一個關係著打仗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管仲非常明白,這些東西必須由國家管控,但是,如果直接徵收高額稅,必然會引起民眾的強烈不滿,所以要收之於無形,那管仲到底是怎麼做的呢?

其實,他的做法相當簡單,把山、海歸為國有,鐵礦、海鹽由國家壟斷,私人不得經營。百姓看似沒有繳稅,但是在購買鹽、鐵的時候,鹽鐵的價格包含了稅,在不知不覺中就繳納了稅款,自此,管仲率先開創了鹽、鐵國營。

齊國因為實施了“階梯儲糧制度”和“鹽、鐵國營”的政策,使得齊國非常強大。這時候正逢齊王想要伐楚,但當時,楚國也很強大,群臣一時無計可施,就讓管仲出謀劃策。管仲想出一計,讓齊王出高價購買楚國的特產——鹿,齊王開始感到很疑惑,這買鹿和伐楚有什麼關係呢,我們都知道金錢是國之所需,而禽獸終究是屬於無用之物呀,但是念在管仲之前的貢獻,齊王還是按照他的要求照做。受到了齊國暗中資助的文人墨客,乘機在民間散佈消息說,齊桓公想要建造獵場,而缺少活鹿,想要給後宮的佳麗添置皮衣而缺少鹿皮。這下楚王徹底相信齊國的官員購鹿,不過是為了迎合主上的個人喜好,乃阿諛奉承之行,別無遠志。於是楚王立馬鼓勵百姓去捉鹿,而齊國果然高價全收,與此同時,管仲安排手下暗地裡收購齊楚兩國的糧食,。沒過多久,楚國的男女老少都去捉鹿了,農業也荒廢了,餘糧也沒剩多少了,兩國開戰沒多久,楚國不得不向齊國屈服,這就是管仲的經濟策略。

這些是不是都暗藏了我們現代金融學的智慧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