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的生活歸於自然

讀《你的人生,我來整理》

原著 | 垣谷美雨

解讀 | 一棵花白

《你的人生,我來整理》

有句話說的好,家的凌亂程度,常常反映的是一個人的心靈狀態,因為家的樣子,也是一個人靈魂的樣子。

正如這本《你的人生,我來整理》告訴我們的。

本書作者垣谷美雨,是日本著名的家居達人,也是著名的作家、編劇。她的心靈整理術,影響了數百萬人的生活方式。垣谷美雨認為,一個人的房間裡,藏著他的生命狀態。選擇精緻或者湊活的生活,只在一念之間。

《你的人生,我來整理》這本書在日本亞馬遜暢銷五十萬冊。作者以故事的形式,講述瞭如何拋開對物品的執念,從而淨化周遭氣場。通過整理的過程,你會發現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通過這本書,你將學會丟棄掉那些使自己內心荒蕪雜亂的物品,消除掉內心的混沌。你將收穫更美好的生活和更多的滿足感。你不僅會學到如何整理房間,更將學會如何整理人生。

下面就讓我們跟隨作者書中的人物,開啟自我整理的旅程。

讓我們的生活歸於自然

不為別人,只為自己

春花的父母去東京玩,順便探望女兒,可是一打開女兒的房間,就被裡面的亂象震驚了。

散落一地的雜物,連人都踩不下去腳的地板,這讓他們忍不住擔憂起女兒的生活狀態。

為了幫助春花改變現狀,母親自作主張,替她預約了整理專家十萬裡。

十萬裡來了之後,戴上了口罩,打開了窗戶,仔細環視這個雜亂無章的房間。

由於家裡太髒亂無處下腳,十萬裡提議和春花一起去附近的咖啡廳坐坐。

到了咖啡廳,十萬裡開始問春花一些私人問題。比如春花是不是準備結婚,結婚後準備住在哪裡,男朋友的公寓有多大之類的。問完之後,她給春花布置了作業,讓春花把陽臺上的垃圾處理掉。

週日那天,同事綾子約春花去她們家參加聚會。綾子要求春花帶一個大蛋糕,而且指定了蛋糕的品牌。儘管這個品牌旗下的兩家連鎖店都不順路,春花還是繞路去買了蛋糕。到了綾子家,綾子接過蛋糕,連一句謝謝都沒有。

每次沒有人照顧孩子的時候,綾子就會組織聚會。其他人在一邊吃吃喝喝,春花卻總被分配去隔壁房間照看小孩。春花為此忍無可忍,卻又一忍再忍。

憋屈了一天,春花回家之後,想起十萬里布置的作業,終於決定一鼓作氣,往返多次,把陽臺和廚房的垃圾清理乾淨。丟完垃圾,房間頓時空曠許多,春花的心情慢慢平靜下來。

幾天後,公司同事們聚在一起講八卦,說公司的實習生風鈴被悟史騙了。悟史有妻子有孩子,卻許諾風鈴說自己會離婚和她結婚。

春花很難過,因為悟史其實是她的男朋友,他們偷偷在一起5年了,她一直等待悟史離婚,可沒想到等到的是這個結果。

兩週之後,十萬裡再次登門,開始教春花怎麼整理。在整理的過程中,春花發現,家裡的每一件物品,彷彿都能讓她聯想到悟史。裙子和鞋是為了討好悟史而買的,並不適合自己的風格。廚房裡的餐具和廚具,也都為了和悟史結婚而買的。

春花突然有種衝動,想把這些為了悟史而買的東西都丟掉,從零開始。

在確定了要丟棄的物品之後,春花意識到,她和悟史的5年地下戀情,是時候結束了。

春花一股腦的把所有該丟的和猶豫要不要丟的,都丟進了垃圾桶裡。她丟掉了冰箱裡所有過期的調料和食物,丟掉了夏天冷凍的冰淇淋,丟掉了不會再用到的,想起來就會傷心的東西。

春花正在收拾的時候,綾子又打電話過來,讓她去參加聚會。春花果斷的拒絕了,她不願意再當免費的保姆,也不想再委屈自己,所以她不為所動,繼續打掃。

而且春花暗暗決定,以後只為自己而活,要更愛自己,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她知道,她的生活,再也不會被別人左右了。

不再維持不平等的友誼,不再為了沒有結果的愛情等待下去,不再為了討好別人而把自己打扮得不像自己,也不再事事都為別人著想。

把自己舒適的生活放在第一位,丟開所有錯誤的關係,丟掉所有不屬於自己的物品,丟掉心裡積攢的垃圾和無望的期待,輕裝前行,重新開始沒有負擔的人生。

我們的生命中總會遇到不合適的友誼,不合適的愛情,我們總是會習慣優先考慮他們的需求,為了討好他們而把自己的人生變得一團糟。

可我們原本不必如此。保持自己生活的節奏,不為了討好別人而強行扭曲自己,改變自己。也不必強迫自己去參加不愉快的約會。放下關於人際關係的重擔,才能活得更輕鬆舒適。

對於人際關係的整理,是我們必須學習的一課。拋開不合適的人際關係,是擁有更美好的人生的第一步。

讓我們的生活歸於自然

懂得捨棄,才能獲得

展藏的妻子去世之後,他就一蹶不振。不願意出門,也不願意見人,更不願意打掃衛生。女兒風味子是一名教師,平常工作繁忙,下班之後還要趕去給展藏煮飯、做家務。

風味子想要改變展藏的狀態,希望他從悲傷中走出來,重新開始生活。於是邀請了整理專家十萬裡來幫助父親。

展藏家的衣櫃裡,八成都是已故妻子的衣物。十萬裡建議展藏先整理出一個衣櫃專門放自己的衣服,方便他日常使用。然後再開始處理妻子的遺物,把妻子衣櫃裡的的衣服,浴室裡的日用品,都收起來或者丟掉。但是展藏固執地說,女兒會來整理的。

正說著,風味子到家了。風味子一邊抱怨考上名校的兒子拒絕去上學,一邊手忙腳亂地開始給展藏洗衣服做飯,清理堆積的碗筷。她每天下班後,都要來展藏這兒做完展藏家的家務,再趕回去做自己家的家務。

這是風味子第一次抱怨,她以前一直是默默地包攬著一切。風味子的抱怨也讓展藏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給女兒添了這麼多麻煩。

十萬裡見證了這一家的現狀之後,對他們家做了一個評估。髒亂程度上寫了重度。展藏很不高興,他認為自己家每個房間都乾乾淨淨,但是十萬裡直截了當地說,那都是風味子的勞動成果。

為了幫女兒減負,展藏決定聽從十萬裡的建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開始向鄰居家的主婦學習做一些基本的家務,做一些簡單的飯菜。

過了快一個月,風味子把兒子春翔送到了展藏家,讓春翔在展藏家寄宿一個月。春翔的到來,讓展藏意識到自己應該給孫子做個榜樣,重新撿起祖傳的做手工木魚的技術,而不是整天無所事事。

春翔對於做木魚非常感興趣,於是展藏向春翔講述了很多和木魚相關的知識。到了吃飯的時候,就帶著春翔一起去超市買菜,然後回家做飯。爺孫倆開始了互相支持陪伴的生活。

不久之後,十萬裡來視察,開始教展藏整理妻子的遺物。春翔和展藏一起整理了碗櫃,丟掉了大部分不用的,把有紀念意義的用紙箱包好,放進了倉庫。展藏還把妻子的一箱木屐全部丟掉了。他第一次意識到,自己應該開始沒有妻子的單身生活了。

春翔來的第三週,有幾個德國人來向展藏買手工木魚。春翔看到了德國人對於爺爺的尊重,突然也對爺爺產生了一種崇拜感,也對於日本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想要把日本文化帶向世界,但是以他目前的知識儲備,是做不到的。經過深思熟慮,他終於決定去上學。

風味子沒有想到,父親和兒子的生活都朝著一個好的方向發展了。她這才向父親道出了真相。十萬裡來展藏家的那天,風味子那次抱怨,是十萬裡安排的。而且也是十萬裡建議她和兒子春翔分開一個月。在這段時間裡,風味子和丈夫出去旅行了,兩個人的夫妻關係也得到了改善。

捨棄了妻子遺物的展藏,生活終於重回正軌。捨棄了過度負責的風味子,兒子反而展現出了生命力,丈夫也越來越愛她。

人生在世,父母會老去,伴侶會離開,孩子會長大,每個人都必須要學會獨立自主的生活。不成為別人的負擔,也不要指望別人能永遠照顧你。

相對的,每個人也應該放下他人的責任。沒有人能夠大包大攬別人的人生,扮演一個萬能的救世主的角色。過度付出的結果,只會透支自己健康的生活,讓一切越來越糟。

懂得捨棄過去,才會自立。懂得放下重擔,才能讓別人獨立。學會放下那些不屬於自己的責任,讓每個人都自立起來,大家各自負擔起各自的人生,生活才會越來越好。

讓我們的生活歸於自然

整理繁蕪,重歸簡單

七十八歲的泳子,是一位富裕的老太太。她住豪宅,愛收藏,有囤積癖。她的女兒睦美每次回家,都會要求泳子把家裡沒用的東西丟掉。但是泳子卻堅持認為家裡乾乾淨淨,整整齊齊,每一樣東西都有用處,沒有什麼可以丟掉的。

無奈之下,睦美請來了整理專家十萬裡。

十萬裡在泳子家中轉了一圈發現,櫃子裡藏著三個電飯鍋。還有許多不用的水壺、便當盒、壽司桶、各種各樣的鍋。甚至還藏著十多張小茶桌。架子上放著各種各樣的調料,每一樣都有好幾瓶。且壁櫥裡面居然還放著九十二雙長筒襪。

泳子總想著兒子、孫子們回來的時候,可以用得上,但實際上,孫子上次回來已經是三年前了,兒子兒媳上次回來,已經是六年前了。

通過和泳子的溝通,十萬裡明白,泳子之所以會堆積這麼多東西,是因為這些東西對於泳子而言,都充滿了與家人的回憶。十萬裡對症下藥,聯繫了泳子的兒女們。

泳子生日那天,兒子英樹登門造訪,並告訴泳子,夏天他想和泳子一起出去旅行。他們兩個商量了一晚上關於夏天旅行的安排,泳子感受到了久違的幸福。

英樹離開後,泳子開始興奮地思考,去旅行要穿什麼衣服。打開壁櫥一看,很多衣服都不能穿了。於是她一鼓作氣地把多年不穿的衣服,以及一些倉庫裡的空瓶子、廚房裡的東西都處理掉了。

幾個月後,泳子的外孫也來拜訪。祖孫倆坐在一起聊天時,泳子才知道,女兒睦美的婆婆三年前腦溢血發作後,得了老年痴呆。為了照顧婆婆,女兒睦美三年前就辭職了。因為害怕泳子擔心,所以睦美隱瞞了一切。

照顧婆婆的幾年裡,睦美生活非常辛苦。婆婆和泳子一樣,喜歡囤積舊物。從婆婆生病後,睦美才發現,要在家裡壁櫥中找點東西,非常困難。如果婆婆將來去世,遺物會很難整理。

得知這一切的泳子,終於接受了所有物品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這個事實。兒孫們的接連歸來,也讓她知道盡管子孫們離得很遠,心裡卻總是惦記著她。

在十萬裡的指導下,泳子把家中積累幾十年的舊物,都處理掉了。有的賣給了回收店,有的捐贈給了需要的人。

泳子改變之後,睦美和英樹都決定,除夕帶著孩子和伴侶,在泳子家過年。為此,泳子高興極了。她終於找回了家庭的溫暖,不用再抱著回憶過日子。

內心的空虛,靠囤積舊物是填不滿的,只能從源頭出發,找尋真實的陪伴與愛。物質對於我們而言只是一種記憶的載體,不能代替親情與愛情。

很多時候,長輩和晚輩之間產生隔閡的原因是缺乏溝通。於是晚輩們越來越迴避長輩,長輩們則會更加珍惜他們幾十年前一起生活過的痕跡,無法走出來。

只有解決了心理的問題,重新搭建起親人之間溝通的橋樑,讓彼此之間有了新的期待和新的記憶,長輩們才能擺脫囤積癖。

畢竟如果可以擁有幸福的未來,沒有人會願意抱著過去不放手。整理繁蕪,生活方能重歸簡單幸福。

讓我們的生活歸於自然

清掃執念,拋開過往

麻實子的婆婆委託十萬裡來整理麻實子的家。

十萬裡到了麻實子家中後,發現這戶人家從玄關開始就髒得不得了。從走廊上的塵土來看,大概有一個月沒有打掃過了。廚房水池裡堆滿了杯子,卻沒有盤子也沒有碗。

麻實子兩個女兒的房間凌亂不堪,但是家中有一個房間卻一塵不染。十萬裡詢問麻實子的小女兒,才知道那是麻實子那位因意外去世的兒子的房間。

兒子去世後,麻實子一蹶不振,她彷彿忘記了自己還有兩個女兒要照顧,和丈夫之間的感情也越發疏離。因為長期缺乏母愛,大女兒的精神已經出了問題,二女兒則為了吸引母親的注意,故意打扮成不良少女,幾乎放棄學業。

每個月麻實子都要去兒子出車禍的地方獻花,痛哭一場。十萬裡打聽清楚這一切之後,決定和麻實子一起去獻花。通過詢問事故發生地點周圍的鄰居,十萬裡聯繫到了當時同樣遭遇不幸的兩個孩子的父母,並且組織了一次聚會。

幾個父母對於喪子之痛的共鳴,讓他們很快就打開了心扉,講述他們在失去孩子之後的生活狀態。麻實子也終於不再回避,向他們傾訴了自己壓抑多年的真實想法。

在數次聚會和溝通之後,他們悲痛得到了理解和釋放。十萬裡再次遇到麻實子的小女兒時,驚訝地發現,小女兒已經打扮回了普通初中女生的模樣,精神也好了很多。

小女兒告訴十萬裡,麻實子已經開始打掃房間了。他們全家在暑假一起扔了很多垃圾,麻實子和丈夫住進了原來小兒子的房間裡,把小兒子的遺物用紙箱收起來,放進櫃子裡了。

小女兒落下的功課,也由麻實子和丈夫兩個人幫忙補上去了。大女兒雖然精神還是有問題,但是每天纏在麻實子身邊,和麻實子一起做菜,疊衣服,狀態好了不少。

過往的痛苦常常會化為執念,阻礙我們前往將來的人生,更會阻礙我們好好生活。

可是痛苦的事情已經過去了,時間不會因為你的痛苦就停止繼續往前。在你沉溺痛苦的時候,常常會忽略了自己身上揹負的其他責任。

迴避談論痛苦,迴避解決問題,卻在行動上怠慢懶惰,只會讓問題愈發嚴重。只有你主動地傾訴出來,尋求幫助,才有可能得到治癒。

學會不把自己當成這個世界上唯一不幸的人,勇敢承認痛苦的結果已經無法挽回,不再拒絕面對傷痛,我們才能真正走的更遠。

清除關於曾經的執念,才能不辜負往後的餘生,不辜負其他幸福的可能性。

以上就是本書的精華部分。

我們的生活,總是會被各種各樣繁雜的事物干擾,被各種各樣的人耽擱。我們可能遇到錯誤的感情,錯誤的友誼,但是為了維持與他們的關係,選擇一忍再忍,選擇忽略自己的感受,放棄自己原本的節奏。

但實際上,這樣的忍耐對於我們並沒有好處。我們要做的,其實只有一樣,那就是和錯誤的人保持距離。不要堆積自己的負面情緒,割捨掉那些沾染著不愉快回憶的物品,放空自己的內心,從零開始。

我們的人生,總是需要面對各種各樣的離別,需要面對人生不同的階段,單身,已婚,離異,喪偶,我們必須適應從一個人到兩個人,從兩個人再到一個人的生活狀態的轉變。

所以我們必須要學會丟掉那些牽絆我們,卻不會再使用的東西,把那些美好的過往藏起來,繼續過將來的生活。我們必須為自己的生活負起責任,才能不給最親近的人添麻煩。

我們的生命,總會走到終點。許多冗餘的物品對於我們而言,或許幾十年都沒有用過,到臨死前也不可能再用,兒孫們也不會想要繼承。這些東西,趁早清理掉。

與其活在物品所寄託的舊的回憶裡,不如和親人多打幾個電話,多見幾次面,實現真實的陪伴,營造新的共同經歷。

我們與世界的關係,就是我們與物品的關係,整理房間,就是整理我們的人生。丟棄該丟棄的,放下該放下的,藏起該藏起的,方能重新懷著一顆輕盈的心靈,擁抱新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