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擁抱",學會這招,也許在某一天你就是英雄

開章第一篇,急救技能之一:"海姆立克"急救。一種運用於呼吸道異物窒息的快速急救手法。

也許你已經聽說過,也許你已經完全學會了,畢竟"海姆立克"急救手法已經存在了四十多年。

發明他的人,海姆立克教授被譽為"世界上挽救生命最多的人"。想想世界那麼大,也許就有一個人在等著我們去拯救他(她),你說呢?

異物卡在氣道里,不能說話,不能呼吸,不能咳嗽,雙手抓住喉嚨,似乎想要把東西挖出來,如果是小嬰兒不能哭,面色發紫。這時候就要果斷地判斷他(她)需要我們來急救。

施救者站在患者的後面,腳呈弓步狀,前腳置於兩腳之間。讓患者身體前傾,頭部略低,口張開。

自己一手握拳,握拳的拇指側緊抵患者的腹部(肚臍上2橫指處),另一手置於拳頭上並握緊,雙手快速,反覆,有節奏,有力地,向後上方衝擊,直到把異物排出。

如果發現他(她)意識不清,臥倒在地,那要保持在仰臥位,然後騎跨在大腿外側,一手以掌根按壓在肚臍上2橫指處,另一手掌覆蓋其手掌上,向前上方快速衝擊,直到異物被排出。

如果是自己,怎麼辦?

"我命由我不由天",一手握拳,另一手成掌捂按在拳頭之上,雙手向內上方衝擊性地壓迫腹部(肚臍上2橫指處),反覆有節奏、有力地進行。或稍微彎下腰,靠在一固定物體上,如椅背、桌子邊緣等物體,壓迫上述位置,快速衝擊,直到異物排出。


1歲以上兒童發生氣道異物堵塞,急救手法和成人相同。


1歲以內的小嬰兒,有呼吸道異物,則不能採用上面的急救手法了,改為拍背壓胸法。

一手置於嬰兒頸胸部(開放氣道),另一手置於嬰兒頸背部,將嬰兒騎跨在操作者前臂上,翻轉,將前臂依靠在操作者的大腿上,頭部向下前傾低於胸部,在其背部兩肩胛骨中間掌根拍背5次,力量適中。小心托住嬰兒的頭部和頸部,將嬰兒翻正,再將前臂依靠在操作者的大腿上,保持頭部低於胸部,用食指及中指按壓嬰兒胸骨下半段(心窩上方)5次,以每秒鐘1次,5次一個輪迴重複上述動作,直至異物排出。


氣道完全梗阻,沒有有效呼吸,很快就會因為缺氧而昏迷,呼吸、心跳停止,4-5分鐘後腦細胞開始不可逆死亡,時間是以秒來計算的,這時候身邊的你就是他(她)的英雄!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