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嫡之争,骨肉相残,看玄武门事变及影响

夺嫡之争,骨肉相残,看玄武门事变及影响

唐武德九年,唐太子李建成与其弟世民,由于夺嫡之争,在玄武门发生了激烈战斗,演变成为骨肉相残,结果太子建成与元吉被杀。八月,高祖内禅。此役之经过,学者多由于引用史料之错误,以至颠倒史实者有数点:一为高祖有废太子建成之意;二为玄武门事变前,世民之军功过于建成者;三为尽量暴露高祖之无能与缺乏主见;四为使唐以后均信太子建成与杨文干同谋大事。其目的冀使后世人观点有利于唐太宗而已。事实上,玄武门一役,不仅影响唐初之政局,且由于太宗夺嫡之成功,鼓励了唐代诸王子之争权夺嫡,而使各朝太子地位处于不稳定状态,太子地位不稳,亦即唐代政治之不稳定,故“玄武门之变”对唐代政治之影响极大。

夺嫡之争,骨肉相残,看玄武门事变及影响

玄武门

一、“玄武门之变”前的形势

高祖任太原留守时,已由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协助积极部署起兵反隋。大将军府建立后,建成为左领军大都督,世民为右领军大都督,及自太原出兵,西破长安,兄弟间之职务大致相似。武德元年六月七日,高祖立建成为太子,封世民为秦王,为将来帝位之继承作了初步之安排。其后由于唐初需内外安讨,建成、世民各立军功,各结人才,因而日渐造成两派间之不同势力,而摩擦亦日见加深。高祖采用两人互调方法,欲减轻兄弟间冲突。武德三年七月,高祖本着建成职责稍重之观点,令世民率军讨伐较弱之王世充,建成则奉命镇蒲州以防强大之突厥。建成防止了突厥与王世充之合兵,又降服了稽胡刘仚成,但并无得到新领土与人才。而世民却于擒王、窦战争中,取得大河南北之土地,人才归之者亦众,乃延揽人才,开文学馆,继又自请帅兵讨刘黑闼,不久勋业克隆,威震四海,遂起夺嫡之志。

夺嫡之争,骨肉相残,看玄武门事变及影响

李世民

二、“玄武门之变”的经过

武德七年六月,高祖诣仁智宫,世民、元吉同行,留建成守京师。天策府兵曹杜淹先使人上书告建成潜构异端,未得要领。及杨文干反,伏诛,杜淹又使人告建成与杨文干同谋,高祖将建成召至仁智宫,对他和世民责以大义,并流放王珪、韦挺、杜淹于嶲、越了事。这次世民与杜淹希望假高祖之手废建成失败了。

夺嫡之争,骨肉相残,看玄武门事变及影响

唐高祖献陵

武德八年,高祖想抚慰世民之心,加世民为中书令,并令其部属宇文士及检校侍中以提高世民之政治地位。但世民及其部属并不以此为满足,世民又改采建树地方实力政策,令温大雅镇洛阳,又派张亮带千余人到洛阳,厚结山东豪杰,但此事为元吉所告发,捕张亮回长安审讯。世民又欲出镇洛阳,却被元吉阻止破坏,乃另谋于李靖亦不予支持。世民在一筹莫展情势下,乃铤而走险,决定发动玄武门事变,以武力对付建成、元吉。

夺嫡之争,骨肉相残,看玄武门事变及影响

李世民雕像

武德九年,高祖与建成对世民之行动略有所闻,但建成自恃优势兵力,且戒备森严,而高祖也提防不幸事情之发生,罢斥秦王府智囊房玄龄、杜如晦,并使尉迟敬德下狱,但拘于父子感情,对世民仅采取监视政策,而拒绝任何处置世民之建议。世民恳求高祖释放尉迟敬德出狱,又密召房玄龄、杜如晦筹划对策。五月,傅奕上奏高祖,谓“秦王当有天下”。高祖遂将奏状交世民,想借此警告,世民更感自危,遂不惜一切,以极优厚之条件,利诱建成旧部屯守玄武门之常何。条件商妥后,常何答应世民可以带武装干部埋伏于玄武门以内之禁地。然后世民于六月三日上书告建成、元吉之罪状。

夺嫡之争,骨肉相残,看玄武门事变及影响

玄武门

高祖不知是计,尚欲排解其兄弟间之纷争,建成虽知有变化,但以玄武门内为法定之安全地带,且外有强大兵力驻守,何惧之有。由于高祖与建成之错误判断之下,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建成元吉而取得胜利。高祖在尉迟敬德之“宿卫”下,手敕诸军授秦王处分,六月七日,诏立秦王为皇太子,八月初九日,高祖内禅与世民,而世民终于登位为皇帝,是为唐太宗。

夺嫡之争,骨肉相残,看玄武门事变及影响

李世民浮雕

三、建成、元吉失败的原因

世民之所以得胜,建成、元吉之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世民先以伏兵夺取玄武门控制权,同时更进一步阻止宫城外隶属于建成之援军。

夺嫡之争,骨肉相残,看玄武门事变及影响

玄武门

“玄武门之变”对唐代政治的影响

玄武门事变发生以后,受影响而是最直接者,首为太宗以下诸王子,他们觉得夺嫡之举,不仅是条可通之路,而且有例为先,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太宗即位不久,立恒山王承乾为皇太子,承乾乃长孙皇后之长子,既居嫡长之位,其他诸子又无如太宗之功业声望可以启其窥伺之心,然承乾终被废弃。

夺嫡之争,骨肉相残,看玄武门事变及影响

李世民陵墓

承乾虽被废弃,与其争位之濮王泰亦不得立,使晋王治得继太子位而承正统,其事亦非太宗始料所及,故高宗之得立,不仅直接受玄武门事变之影响,且其后武则天之得册立为皇后掌握大权者,基础亦间接建筑在高宗李治之得立,及后高宗废皇太子忠及皇太子贤之举,已视为家常便饭,至如武后之废中宗、睿宗二帝,固虽由于武后之称制以为事先安排,唯另一主要原因却在于玄武门事变以后,各皇太子之废立有例可循。皇太子被废在唐代既成风气,每使未即位之皇太子产生不安感觉,变乱遂由不安情绪而产生。中宗复位后,太子重俊之反即为一例。重俊虽不若太子承乾说出由衷之言,但明知处于武三思父子与安乐公主欺凌之下,将来未必能取得帝位,遂先发制作冒险行为,此种思想固亦受玄武门事变之间接鼓励。

韦后虽已立温王重茂为皇帝,但临淄王李隆基掌握羽林军,景龙四年二十日夜之举兵,正与三年前重俊发动之玄武门事变相类似。所不同者,乃玄宗能预结羽林万骑诸营长万福顺、陈玄礼等,而韦后亲党守卫玄武门之羽林军诸统将如韦播、韦璿、高嵩等,皆为其部下所杀之故也。玄宗虽有大功得立为皇太子,而其皇位继承权仍不稳固,其后虽监国受内禅,即帝位,但皇位仍不稳定,必至诛太平公主党徒后,睿宗不得已乃放弃全部政权退居百福殿后,其皇位始见安定。废太子瑛,玄宗第二子也,开元三年正月立为皇太子,后因故被废,至于此后所立之太子,即后来继位之肃宗,其皇位继承权,亦屡经动摇,若非承安禄山之乱拥兵自立为帝,则其结果能否继嗣皇位与否,殊未可知,则玄武门之变,影响唐代皇太子嗣位不稳定,而关系整个唐室政治之安危者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