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全球糧食供應鏈與我國農業新趨勢,邊境城市防疫“水陸空”須共管共防|疫情防控面對面

疫情後全球糧食供應鏈與我國農業新趨勢,邊境城市防疫“水陸空”須共管共防|疫情防控面對面

輿論風向標

一、重要輿情特徵

清明期間,為湖北拼單、景區“人山人海”、“1200元掛號費”等話題接連在網絡中出現。當地時間4月5日,世衛組織稱中國進入“緩疫階段”。媒體將視線轉向他國抗疫的同時,也開始逐步聚焦新冠疫情帶來的全球化連鎖反應。

(一)為湖北拼單,直播電商規範化引發關注

在關切湖北重啟話題下,中央級媒體充分利用資源影響力為尖貨“打call”,不少地區幹部走進直播間客串“主播”,互聯網平臺也藉助“拼團”新電商模式探索超短鏈營銷模式。網友紛紛用實際行動助力湖北,僅就微博話題#謝謝你為湖北拼單#而言,截至4月6日已有1.1億的閱讀量與3萬的討論量。但也有媒體提醒,用戶收到貨之後的感受和體驗才是真正考驗“直播帶貨”的關鍵。《南方日報》建議,不妨抓住《互聯網廣告管理暫行辦法》修訂的契機,將直播電商列入法律規制範疇,進一步釐清各方的法律責任,從而更好地健康發展。

(二)全球糧食供給壓力猶存,我國農業或將出現新發展趨勢

整體上來看,世界糧食安全狀況並不樂觀。專家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糧食生產影響並不大,但會對全球糧食供給鏈條帶來較大的影響。當前,蝗災極大地影響了非洲國家的糧食安全,微信公號“財經”文章表示,疫情衝擊之下,全球各個國家應該參與到對非洲的人道主義救助中去,這會進一步加劇全球糧食的供給壓力。針對輿論場“要不要屯糧”的擔憂,相關部門早已給出“我國口糧絕對安全”的判斷,“18億畝耕地紅線”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眼下“糧食自信”的關鍵因素。同時有專家指出,疫情將倒逼我國農業出現新的發展趨勢, 其一是都市圈周邊的農業農村發展加速,其次是規模化農業出現新的發展,核心特點包括聚集化、生態化和在線化。

(三)“1200元掛號費”引發輿論熱議

“鍾南山院士掛號費1200元”的話題在網絡中引發討論,有媒體發起“貴不貴”的投票,有網友質疑應該問“值不值”,也觀點認為“合情合理”,此外還有部分網友認為對這個話題的討論本身就“不合適”。《健康時報》稱,各地的醫療服務價格並不是國家統一標準的,而是根據各地的物價部門規定製定的,且不同職稱的醫生掛號費也會相應有所區別。新京報網評論稱,從另一個維度來看,一些高等級的掛號費,也能夠讓社會真正認識醫學價值的可貴。

(四)全球主要經濟體衰退,專家擔憂競爭性政策帶來治理危機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蔓延,今年全球經濟大概率陷入負增長,主要經濟體衰退跡象已顯現,有專家建議,防範“輸入型”金融危機是當務之急。也有觀點指出,隨著主要大國相繼推出各種“救市”政策,其他國家迫於政策壓力將紛紛仿效,政策競爭性特徵明顯。一旦出現競爭性政策,將可能誘發相關經濟體治理危機。

(五)“微信遺囑”或緩解心理壓力,輿論期待其發揮更大作用

特殊時期,中華遺囑庫開通“微信遺囑”功能,吸引網民關注。雖然目前我國法律並沒有“網絡遺囑”方式,但多數網友認為,立遺囑有療愈效果,有助於部分緩解疫情帶來的心理壓力。網絡中對微信遺囑的關注多集中於對數字財產、數字遺產的認定問題。紅網認為,“微信遺囑”的開通提供了重新審視生命的機會。《濟南時報》認為,期待“微信遺囑”能帶來更大便捷。

(六)全球首例老虎感染新冠病毒,傳播鏈條再次引發猜測

美國紐約布朗克斯動物園一隻馬來亞虎新冠病毒檢測結果為陽性,可能是被一名當時已感染病毒但無症狀的管理員傳染。網絡中關於該病毒是否能夠感染寵物、是否能從寵物感染到人的話題持續受到關注。美國農業部官員、獸醫簡·魯尼表示,目前還沒有證據顯示動物能將病毒傳染給人類。美國獸醫協會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建議,謹慎起見,新冠病毒感染者應該限制同動物的接觸。

(七)發展中國家疫情或被低估,有關下一個“震中”的猜測不斷

4月1日,印度最大的貧民窟孟買塔拉維貧民窟首次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與此同時,有關非洲是否即將成為下一個“震中”的猜測也開始出現。國際社會普遍擔憂,由於檢測能力的不足,這些國家的疫情很有可能是被低估的。衛健委專家預測,發展中國家是控制疫情第三階段的關鍵。

(八)國內外輿論關注“印美等國借疫情‘起訴’中國 ”系列事件

近日,部分國家非政府組織要求中國賠償國際社會因新冠疫情造成的損失。多數專家認為,這些所謂的集團訴訟是一種炒作和表演。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副所長柳華文表示,這種訴訟主要是為炒作和製造輿論,汙名化中國,進而轉移國內矛盾。中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毛俊響指出,不能把出現任何傳染病疫情造成的損失,都視為是締約國違反了義務。不過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也提醒,美國習慣長期用國內法來長臂管轄,雖然制約中國這麼大的國家是無能為力的,但限制公司或者個人有可能走得通。

二、輿情趨勢與風險研判

(一)抓住呼吸機市場機遇,專業研發與口碑保障缺一不可

海外疫情的快速發展,中國成為當前重要的呼吸機出口國。有媒體認為,疫情下的歐美呼吸機市場缺口,被中國抓住了。但實際上中國呼吸機競爭力並不算強。微信公號“俠客島”文章表示,雖然中國可以自主生產中低端呼吸機並向海外出口,但高端呼吸機仍依賴進口設備。加之目前全球物流不暢等問題,中國呼吸機制造商擴容增產並不容易,還面臨供應鏈斷裂的風險。此外,也有媒體擔心疫情下有些“倒爺”賣呼吸機炒貨的行為會影響中國品牌的整體形象。業內人士分析稱,疫情過後,國產品牌呼吸機“守住”海外市場,關鍵部件的研發投入絕不可少。

(二)旅遊業重啟重在措施落實,保障遊客體驗同時兼顧安全有序

清明節是國內疫情基本控制、部分省內遊恢復後的第一個小長假,部分景區的免門票政策帶動了遊客量。“北京朝陽公園外國留學生不戴口罩”近日網絡上引發了爭議。網友對回應中“文明勸離疏散”的字樣表示不解,還有網友擔心北京疫情防控成果的失效。此前,據《北京日報》報道,朝陽公園就嚴防遊客扎堆已作出相應措施。中國旅遊研究院楊勁松表示,要滿足遊客旅遊的迫切需求,也要保證旅遊行為的安全有序。只有兩者兼有,達到充分安全保障下的美好體驗,才談得上覆工復產的成功。

(三)確診病例的通報需明晰原因,以防被“借題發揮”

4月4日,武漢市衛健委通報該市3日新增確診病例1例,通報提及患者多次取快遞,沒戴手套,有幾次沒有洗手。一時間當事人“疑因取快遞被感染”的說法迅速流傳開來。媒體多以“當事人:至今想不明白如何被感染”“不排除社區感染”“不排除本身是無症狀感染者”為題進行報道。有觀點稱,無論什麼原因,該病例的感染原因都需要被釐清,以解公眾心頭之惑,也消除某些借題發揮者收割注意力的空間。

(四)邊境小城面臨防控壓力,水陸空口岸需共管共防

4月5日,黑龍江一日新增20例境外輸入病例,邊境小城市的防疫壓力受到輿論關注。綏芬河此前曾表示,口岸檢驗檢疫能力和市區隔離檢測能力已超過極限。有觀點指出,不同於空港口岸絕大多數位於大城市,水路口岸多以邊境地區的小城為主,各方面的資源和經驗都相對有限。隨著我國提升航空口岸的入境難度與成本,更多入境者或轉戰水路,如果不能切實評估小城的防控壓力,就很有可能形成輸入性風險防控的盲點和漏洞,最終削弱整體的防控效果。

疫情后全球粮食供应链与我国农业新趋势,边境城市防疫“水陆空”须共管共防|疫情防控面对面

來源:新媒體智庫(ID:athinktank)

疫情后全球粮食供应链与我国农业新趋势,边境城市防疫“水陆空”须共管共防|疫情防控面对面疫情后全球粮食供应链与我国农业新趋势,边境城市防疫“水陆空”须共管共防|疫情防控面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