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正:寫給編輯人的信 從“紫牛”說起

本文寫於2004年1月

周浩正:写给编辑人的信 从“紫牛”说起

一、從“紫牛”說起

高小姐:

看到你寄來的書目頗感親切,當初在天津和紀社長見面的情形又歷歷在目,有些記憶逐漸清晰,那是一段令人難忘的真誠接待。

我看完了書目,大約瞭解新蕾的出版方向和出版內容,我想她之所以形成現在的模樣必其來有自,當不容外人置喙。我倒想提出比較另類的意見,供您參酌。

先從一本最近剛上排行榜的新書《紫牛》談起。

什麼叫“紫牛”?

“在瑞士草原上,看到一頭黑白乳牛,令人心曠神怡,但是當你看了一萬頭黑白乳牛,你的眼皮已經快要闔上。如果,這時候草原上出現一頭紫色乳牛……。”

不用講,你一定眼晴一亮,精神為之一振。

作者賽斯·高汀提出一個觀點:在任何競爭激烈的市場,永遠需要“紫牛產品”,若你做不到“卓越非凡”,市場必歸於脫穎而出的勝利者。

換言之,你必須與眾不同,你必須站在“最”的一端,來顯示自己(產品)的獨一無二,當紫牛出現了,市場也出現了。

高汀是一位傑出的行銷創意人,他從市場端(消費者購買心理與購買行為)觀察產品研發的重要性──假使你製造出來的產品和跟你競爭者所製造出來的產品雷同、甚至一模一樣,請問:你的生存機會有多少?

從這個觀點來檢視“新蕾書目”,便不由得心生警惕,我們不妨捫心自問:

──我們已經擁有“紫牛產品”嗎?

──我們正在研發“紫牛產品”嗎?

回想當初在遠流出版公司負責編務時,我提出一句口號“以開發替代競爭”,刻意在書市中尋找薄弱之處切入,凝聚特色,做出差異。在別人還沒有警覺之前形成規模,搶先在讀者心裡種下印象,成為“創始者”,同時也將愛好者經營成社群,掌握住這片小眾市場,再伺機擴大。

用“紫牛”來理解這些做法,似乎找到了答案。

頭一回用蒙恬筆寫信,已花了我不少時間,有些累了,就此擱筆。

請問候紀社長。

浩正2004年1月

二、何處覓紫牛?

高彥:

“紫牛”在那裡?

無論從編輯或出版社立場來看,“紫牛”藏身之處,不外幾個方向:

國內知名作家及其作品

購買國外名家名作或暢銷書

自由來稿中萃取

設獎甄選

其他

我深信上述方向,大體上每個出版社都不敢掉以輕心,但顯然的,“紫牛”太稀少了,因此儘管每年始終維持相當數量的出版物,真正能擭取市場的,鳳毛麟角,少之又少。因為,你這樣思考,其他競爭者也一樣思考;你那樣行動,其他競爭者也那樣行動。大家都是一個模子裡型塑出來的,彼此的思維都跳不出同一成長背景的框框,同質化的現象,使得“與眾不同”變成高難度的挑戰。

但,若是刻意地勉強制造“不一樣”、“非凡”、“獨特”,只怕弄巧成拙,貶為“四不像”,得不償失。

當大家勤懇地相互學習、相互模仿,個性就不見了──在這情況下,總有人不耐凡俗,勇氣十足地走一條不一樣的路。西方有一種說法:“在齊一步伐前進的人群中,那沒有踩著鼓點的人,他耳畔響起的,可能是來自遠方的另一種召喚。”

這兒有個很棒的例子。

他的名字叫郝廣才。

在臺灣童書出版領域,他是位創新歷史的人。

1990年,我任職遠流出版公司,有一天社務會議上,總經理詹宏志帶來一位元年紀不到三十的年輕人出席,介紹他是新闢路線“兒童館”的負責人,他身材高瘦,眼晴大大的,說話略顯急促,喜歡死死的瞪著大眼跟人爭辯。我曾經策劃主編《幼獅少年》《新少年》的創刊及《王子半月刊》的改革,對兒童文學界尚稱熟悉,坦白說我對郝廣才完全陌生,不知道他是從那兒蹦出來的。他不慌不忙地報告童書出版藍圖,似乎感覺到這位帥哥的雙眼發亮起來。

沒有人能抗拒他的雄心大志。

他走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路。

他選擇了“繪本”。

【繪本童話中國】30冊一套,大開本,精裝,重磅雪銅全綵精印,預估總投資高達臺幣千萬,而且需時3~5載。

那時候的遠流正值大擴張階段,充滿鬥志和野心,老想做別人不敢做的事。那時候我們也發展出郵購能力,對“套書”的胃納極大。光是編輯構想就引人入勝,何況他擬定更大的目標:邁向世界。

那是令人難以奢想的願景,誰能拒絕榮耀?

他的做法也十分大膽。他創意好,文筆佳,但不會繪畫,可是品味高妙。他早已蒐集各國一流繪本,作為超越的對象。他很清楚自己要什麼,他不在成名的畫者中尋找繪者,他把目光移向年輕人,精挑細選其中佼佼者,向他們訴求世界級的光榮,要求他們一同接受挑戰。據說,他非常嚴格,達不到標準的插畫絕不姑息,必須一稿再稿,直到合格為止。

1992年,第1本書《老鼠娶新娘》出師大捷,榮獲西班牙“加泰隆尼亞雙年童書插畫”首獎,繪製者劉宗慧躋身國際,郝廣才也一舉成名,在童書界成了年輕一輩的偶像。

同年,《神鹿》榮獲義大利“波隆那國際兒童書展”最佳插畫獎。

由此開始,《板橋三娘子》《七兄弟》《二郎》《顧米亞》《火童》《青稞種子》……等得獎不斷,有些作品已經譯成英、西、韓、菲、泰、越、寮……等語文,並燒製成光碟,賣出各類授權,可說大獲全勝。

光在臺灣一地,至少售出三萬套,營業額高達臺幣一億以上。

他實踐了諾言:走出臺灣,邁入世界。

這就是“紫牛”。

似乎,得來全不費工夫。

很多人在製作童書,他做得跟人不一樣,“獨特”讓他飛上枝頭,也讓遠流涉入兒童書的市場,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擴大了經營範疇。

我們如今才理解當初如何以“差異化”形成“市場區隔”,以“特色”強分市場一杯羹。

寫到這裡,不禁想問:新蕾的紫牛何處覓?

浩正敬上2004年1月

周浩正:写给编辑人的信 从“紫牛”说起

劉韌:好記者到事實為止(2020修訂版)

劉韌:怎麼學習(2020修訂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