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試圖用你戰術上的勤奮掩蓋你戰略上的懶惰(深度思考)

不要用你戰術上的懶惰試圖掩蓋你戰略上的勤奮!

不走心的努力,最後都是徒勞無力。

就像《後會無期》裡的那一句:“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其實不是道理無用,是你無用。

不要試圖用你戰術上的勤奮掩蓋你戰略上的懶惰(深度思考)

人生最大的懊悔,莫過於缺乏深度思考,只是將一輩子的聰明都耗費在戰術上。

當抬頭看時才發現,你精益求精的事情,它們所在的職業或行業己經衰落,或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都很低微,或前進的戰略大方向錯了。

我對於思考的認識是,思考的真相就是建立連接,在不同事物之間、不同信息之間建立連接,在現狀和目標之間建立鏈接,在過去和未來之間建立連接,在虛擬和現實之間建立連接。思考這種探索活動,探索的是各種事物之間的連接,找到了這些連接,就能創造出來新的、不一樣的東西出來。

思考是思維的一種探索活動

思考源於主體對意向信息的加工。

人之思考是自己心智對意向——信息內容的加工過程

任何思考的進行都是在聯想——連鎖反映中進行的推理與演算——信息內容的加工。如:相似聯想、接近聯想、對比聯想、因果聯想等等

思考就是建立連接,以發現一些原本沒有發現的東西。

那什麼是深度思考?

深度思考,就是深一個程度的去思考,去建立全面、更復雜的連接。這裡的更全面、更復雜,就是深度思考的“深度”的意義所在。

深度思考就是不斷逼近問題本質的思考。

為什麼說是“不斷逼近”呢?

因為深度思考是一個思考的過程。

很多時候我們都無法做到在第一次對某問題進行思考時就觸其本質,但卻可以在一次次的自我追問與深度思考後,越來越接近它的本質。

直到有一天終於觸及那個本質,並將它言簡意賅地表達出來。

深一些程度地去思考,去建立更全面、更復雜的連接。

這裡的更全面、更復雜,就是深度思考的意義。

“深”是一個比較性的概念,因此深度思考有兩個層面上的深度,一種深度是橫向比較的深度,就是你跟別人比,比別人想的全面、想的複雜,得到了比別人深一個層次的想法或認知;另外一種深度是縱向比較的深度,就是你自己跟自己比,得到了以前沒有發現的看法或認知。

我們做深度思考,先要做到縱向比較層面的深度思考,獲得了以前所沒有的想法和認知。

隨著縱向比較層面的深度思考越來越深入,逐步地做到第二步,就是比別人思考的更深入,也就是橫向比較層面的深度思考。

不要試圖用你戰術上的勤奮掩蓋你戰略上的懶惰(深度思考)

深度思考有如下三方面的表現:

  • 精準的用詞和打比方

著名的商業諮詢顧問劉潤曾說:“所謂洞察本質,就是會打比方。”

只有在洞察事物的本質後,才會聯繫到大家所熟知的事物,從而打出精妙的比方。

喜歡深度思考的人常會痴迷於一些重要概念的定義。

比如:“什麼是愛?”

佛洛姆在他的《愛的藝術》中給“愛”這個概念下了定義:

“真正的愛是要喚起對方的生命力,也就是要豐富別人。”而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對愛的定義則是:“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納。”

像這樣對概念的清晰理解與表述,絕對是經過很多次“深度思考”才能得到的。

比如:“什麼是幸福?”

哲學家伊壁鳩魯說:“幸福就是身體的無痛苦和靈魂的無紛擾。”

“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對“幸福”這個概念的定義也進行了多年的求索和深度思考。

在他的幸福1.0版本中,他認為幸福就是生活滿意度,包含三個不同元素:積極情緒、投入和意義。

十年之後,他又提出了幸福2.0。此時,他將幸福定義為生命的豐盈和蓬勃,包含了五個元素:積極情緒、投入、意義、人際關係和成就。

正如我之前所說,深度思考往往不是一次性的思考,更多時候它都是持續的思考狀態。在這樣持續的思考中,不斷逼近問題的本質,直至觸及。

  • 比一般人有更多更深刻的自我覺知

常常深度思考的人,不論對概念還是問題都會有持續的思考。

這種習慣也會遷移到對自己的探究之中,從而擁有更加深刻的自我覺知。

舉例來說,你發現每次只要男朋友拒絕了你約會的要求,你都會非常生氣,即使他的拒絕理由十分合理。

這個時候如果能進行深度思考,也許你會發現,每次都生氣的根本原因在於你有一個十分強烈的EGO,它讓你很難心平氣和地接受拒絕。

然後你繼續思考,為什麼自己會有如此強烈的EGO呢?

這個問題很難馬上就有答案,但隨著思考的深入和在腦中長時間的停留,你最終會有屬於自己的答案。這樣的過程就是自我覺知。

  • 更能發現規律、趨勢以及掩蓋其中的不變的東西

看到一件事只想到一件事,看到一個問題只想到一個問題,而不是發現背後隱藏的規律,這樣的人顯然缺乏深度思考的能力。

不要試圖用你戰術上的勤奮掩蓋你戰略上的懶惰(深度思考)

我們要深度思考什麼?

1、深度思考,要思考這個事物究竟是什麼?

思考一個事物是什麼,也就是思考這個事物的本質。

多數事物都被其表相所掩蓋。表相是紛繁複雜的,我們要層層地剝開掩蓋真相的外殼,直達事物的本質核心。

然而一個事物究竟是什麼,不是一種絕對的定義,而是一種相對的概念。沒有與之相關聯的周邊事物,你往往就完全不知道這個東西是什麼鬼。

所以,深度思考會接著考慮第二個點。

2、深度思考,要思考這個事物跟周邊事物有怎樣的連接?

世界上的事情都不是徹底孤立存在的,都與周邊的人事物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我們進行深度思考,需要梳理清楚一個事物與其周邊種種的聯繫,找出來它們之間的連接。

連接找到了,分析清楚了,我們能更加清楚的知道這個事物是什麼,有什麼功用、具備什麼特徵、帶來什麼價值。

人類無法理解徹底孤立的事物,因為人類理解事物的方式,就是用自己舊有的經驗往新事物上套。新舊能建立連接,就能理解;新舊不能建立連接,就不能理解;新舊能容易地建立連接,就容易理解;新舊很難建立連接,就很難理解。

在思考事物的連接時,我們常常會思考的一個問題就是:它和我有什麼關係?這也是深度思考要思考內容的一部分。

3、深度思考,要思考這個事物將會怎麼變化?

人類的思考,本來就是為了應對未來的。如果沒有未來的概念,人類就會跟其他動物一樣,不會去思考了。

進行深度思考,我們就要思考:這個事物接下來會有什麼變化?未來會變成什麼鬼樣子?這就是預測,我們人類是活在預測中的,人類的很多心理機制都是跟人的預測思維有關係的。

不要試圖用你戰術上的勤奮掩蓋你戰略上的懶惰(深度思考)

如何進行深度思考?

  • 向自己發問

數學教育家波利亞認為,任何一個問題都可以讓我們無限的探究下去,從而幫我們形成長期的、一貫的思考路徑。

所以,深度思考的關鍵就在於向自己發問,而且常常不是隻問一個問題就結束,而是持續的問下去。

比如:當你要解決一個複雜問題時,你可以先問自己“這個問題的本質是什麼?” 然後再一層一層地問下去。

  • 情緒的無紛擾

我們只能在水面平靜的時候才看得清上面的倒影,也只能在情緒無紛擾的時候才能看得清問題的本質。

  • 思考要有持續性和開放性

對於複雜問題,我們往往無法在一次深度思考中完成。相反,我們需要在思考中不斷的接納各種輸入,包括自己的閱歷、閱讀以及與人的交流,然後再思考,再接納輸入,直到最後洞察本質。

從昨天到今天中午,我與幾位朋友分別進行了深度對話,幫助他們進行了比較深入的自我認知。其實這也是“深度思考”能力的一種現實轉化。

“深度思考”是一種非常稀缺的能力,需要經過長期的自我訓練逐步養成。但一旦養成習慣,就不會覺得辛苦,反能成為樂趣。

不要試圖用你戰術上的勤奮掩蓋你戰略上的懶惰(深度思考)

審視深度思考的層次

  • 建立更全面連接的深度思考

從建立更全面連接的角度看,要做到深度思考,我們就需要從更多角度、更多可能性去思考,也就是多角度去思考。

首先,要有能夠進行多角度思考的視野。

你得知道,看待這個事物,都可能有哪些角度。

這要求你得有豐富的知識積累,這些知識還要能夠產生聯繫,能夠不斷地雜交、繁衍、生長。

知識積累多了,你思考一件事物時,就可以從各種相關、不相關的角度去思考了。

其次,你還要有一定的多角度思考的框架,並把這些個框架能夠運用到思考當中去。

人們在思考時,很難一下子就能把存儲到的所有知識都調動起來,因為人們的“內存”有限,難以把“硬盤”裡存儲的所有知識同時記憶起來並進行處理,只能按照一定的框架、遵循一定的邏輯、順著一定的線索,把所有的知識點一步一步地調用出來。

所以,平時就要對自己的知識進行梳理、歸檔,形成一些方法論,在需要使用時,能夠輕鬆調用出來。

  • 建立更復雜連接的深度思考

一方面,連接多了、全了,自然也會變得複雜,複雜成一張網;另外一方面,某個簡單連接,深挖細節,細化連接,也會變得很複雜。

新建任何一個連接,都需要我們冥思苦想,撥開迷霧,窺見本質。對簡單的連接,進行細化思考,更要一點一點的細扣、琢磨。

為此,我們需要做三個方面的努力:

其一,要專注于思考的事物。在思考的事物上投入足夠多的有效思考時長,足夠的投入才能有所斬獲。最好能一次只專注思考一件事情,同時思考多個事情,往往容易因為思考切換而浪費太多的時間,需要投入更多的有效思考時長,才能把事情想清楚。

其二,要保證思考的頻次。

對思考的東西,要多想多思,反覆不斷的思考,隨時隨地隨便什麼情況,有點時間就去思考;即使明面上不思考,也要放到大腦後臺去暗暗的思考;到某個時機,量變引起質變,就打通了某個神經的連接,一切豁然開朗。

其三,一點一滴、逐層逐級的慢慢地、細細地思考。如果不能一下子找到完整的連接、細化的連接,那就一點一點的去思考,逐步的建立連接,逐步的細化連接。不要心急、要有耐心,慢慢來,相信只要方向是對的,結果總會出現的。很多把事情做成的人,都是一點一滴地、慢慢地思考的,通過邊做邊思考、邊逐層深入的方式進行思考。

  • 學會運用一些基本的邏輯結構,鍛鍊自己的思維。

我們可以按照《金字塔原理》這本書裡所講的結構化思考原理來加強自己的思維,這樣可以使我們的表達更加層次分明、更加嚴謹有條理。

結構化思考的主要方法:結論先行、以上統下、歸類分組、邏輯遞進

結論先行:就是先表達出自己的結論。

以上統下:就是要有一個有中心的主題句支撐自己的結論。

歸類分組:就是分總、總分、總分總的分類表達。

邏輯遞進:要求我們按照邏輯順序把每一組的思想組織起來。

  • 從現象思考本質。

我們的性格、思維方式、眼界、信念都是在複雜的生活經歷和各種選擇中一步步建立的。

只有從小天地走出來,才能拓展自己的視野。

有人說:“花半秒鐘就能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不要試圖用你戰術上的勤奮掩蓋你戰略上的懶惰(深度思考)

一定要記住:不要用你戰術上的懶惰試圖掩蓋你戰略上的勤奮!

不走心的努力,最後都是徒勞無力。

往期精彩推薦:

在這裡,你可以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思維,認知,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