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记》了解历史 项羽本纪(下) 垓下兵败乌江自刎 魂兮归来


从《史记》了解历史 项羽本纪(下) 垓下兵败乌江自刎 魂兮归来

接上篇。

天下大乱

汉元年四月,诸侯就国回封地。

项羽让人迁义帝到长沙郴县定都,却密令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在江中杀义帝。韩国在反秦时,没怎么出兵,所以项羽不让韩王成回封地,带他到彭城,废王号,改封侯,又杀了他。(封了杀,自己不别扭吗?)

臧荼回燕国,赶走原燕王韩广去辽东,韩广不从,被杀,辽东也并入臧荼燕国了。

田荣听说项羽将原齐王封到胶东,立齐将田都为齐王,十分生气,联合齐王反叛,将田都赶到楚国,但齐王怕项羽,偷偷回胶东继承王位,田荣生气,派人杀死齐王,自立为王,向西进兵,杀济北王田安,吞并三齐。田荣将齐将军印授给彭越,让他在梁地起来反楚。

陈馀暗中派人联系田荣,希望他资助兵马,让他帮恢复原赵王的地位,攻打常山王张耳。他们联兵赶走了张耳,张耳归附刘邦,赵王歇回赵地称王,立陈馀为代王。

这时,

刘邦早已趁势起兵,出汉中,攻三秦,吞并了汉中,但齐赵反叛拖住了项羽,项羽就封吴县县令郑昌为韩王,让他阻击汉军东进。


从《史记》了解历史 项羽本纪(下) 垓下兵败乌江自刎 魂兮归来

楚汉战争图

项羽命令萧公角攻击彭越,但萧公角败了。汉王派张良去韩地招抚(张良本是韩国人),并致书项羽,吞并三秦是因为之前楚怀王的约定,先入关中者,为关中王。他拿回自己本应有的土地就好了,绝不东进。(信他个鬼!)

项羽看到刘邦的承诺,就先安心平定赵齐地区的叛乱,他向九江王黥布征兵,一起攻齐,黥布称病,只让手下将领带几千兵助项羽,项羽内心就对黥布产生怨恨。

这时,初封的西楚天下已然大乱,项羽开始了与刘邦攻守天下的争霸时代。


楚汉争霸 楚攻汉守

汉二年冬天,田荣、项羽在城阳展开会战,田荣兵败,逃到平原,平原当地百姓将他杀死,项羽率军向北,烧毁齐国房屋,将城池夷为平地,坑杀田荣降卒,掳走老弱妇女,一路进军向北,烧杀抢夺。(反王已死,百姓何罪?太不理智!)齐国人聚起,联合反抗项羽,田荣弟田横召集逃散士卒数万,在城阳兵变,反抗项羽,项羽留下来,攻城阳,几次未下。

都是自己残暴,打下齐国,百姓安抚,让降卒在阵前冲锋,当炮灰不好吗?不是坑杀,就是掠夺,民不聊生,哀兵必胜,肯定反抗,宁死不降。

来到春天,刘邦麾下聚有五路诸侯,兵力五十六万,他们聚兵东进,讨伐楚国。项羽收到消息,留下属攻齐,自率三万精兵抗汉。汉诸侯联军进攻楚都彭城,也是沿途搜掠珍宝美女,天天设宴狂欢,项羽军到达萧县,清晨发动攻击,在彭城大败汉军。杀得汉军四下逃跑,到睢水,十多万汉军被楚三万士兵包围,死伤的汉军堵塞了睢水。

这时刮来一阵大风,吹断树,掀房屋,飞沙走石,天助刘邦逃跑,刘邦带几十个骑兵逃走。本打算带上家眷,但去沛县时,家人都已逃跑,路上遇上刘盈、鲁元公主(当时还小),接上,楚骑兵追得紧,将他俩推下去,同行的滕公把他们抱上来,楚军跟上来,追得又紧了,又推下,滕公又抱上来,这样反复好几次。(累不累?两个小孩很重吗?)当然,刘邦最终还是没被追上。

当时,刘邦找吕雉、太公没找到,下属审食其带他俩从小路逃,但被楚军抓住,交给项羽。

刘邦抄小路逃到下邑,收拾残兵,进驻荥阳,与其他败军会合,萧何带关中老兵也来到荥阳,汉军军势大振,与楚军交战,楚军败,项羽无法再从荥阳向西推进。

楚汉相争,田横趁机收复齐国,立田荣子田广为齐王。刘邦在彭城战败,楚军势盛,诸侯又弃汉王,投奔项羽。

汉三年,刘邦想与项羽讲和,范增认为不可,刘邦就对项羽使用了手段最低劣的离间计。听说来谈判的是项羽使者,就拿出牛、羊盛宴,假装问使者是亚父派来的吗?不是,是项王的使者,刘邦就撤下饭菜,端上粗茶淡饭。项羽怀疑范增与汉军私通,范增气不过,只有告老还乡,没到彭城,毒发身亡。

这么低劣的招数也能骗到项羽,他该有多单纯?还没证据,你就乱怀疑自己的亲信,且是从起兵起,一直跟着叔父和自己的亲信,是真蠢!

楚军围困荥阳,汉王危急,刘邦将领纪信乔装汉王出城,被项羽抓住,刘邦趁机逃出荥阳,纪信被项羽杀死,而刘邦留下了周苛、枞公、魏王豹守荥阳。周苛、枞公认为魏豹叛国,信不过,杀了他,楚军攻破荥阳,烹死周苛,杀了枞公。

刘邦逃出荥阳,在路上边走边招士兵,收服了九江王黥布,率军入成皋,固守,项羽再攻成皋,破,刘邦与滕公出逃,来到修武张耳、韩信军营。

楚军破成皋,再西进,刘邦派兵在巩县拖住了楚军步伐。


从《史记》了解历史 项羽本纪(下) 垓下兵败乌江自刎 魂兮归来

楚汉战争图

此时,刘邦得韩信兵马,想南下,被劝阻,而彭越这时在东阿攻楚军,杀了楚将薛公,项羽亲自率军东进攻彭越,刘邦派刘贾带兵助彭越,烧楚军粮草,项羽打败了他们,彭越逃走。

刘邦这时,已率军渡河,杀回成皋,驻军广武,在敖仓取粮,项羽平定东面,回军,也驻扎广武,两军对峙数月。

此时,逃走的彭越在梁地多次攻击楚军,且断了楚军粮草,项羽忧心。警告刘邦,不投降就烹杀刘太公。刘邦说,我们曾一起受命楚怀王,结为兄弟,我父亲就是你父亲,若项羽杀他父亲,刘邦希望分一杯羹。项羽更生气了,想杀太公,项伯劝他,打天下的人不会顾念家人,杀了刘太公,有害无益,项羽听了他的建议。

楚汉当时长期对峙,项羽对刘邦说,天下纷争不断,只因我们两人相争,要不我们单挑吧?刘邦说,别,我斗智,不斗力。项羽派人去汉军前叫阵挑战,刘邦军有一楼烦,善骑射,项羽派三人叫阵,都被他射死,项羽气急,自己上阵,楼烦还想射他,项羽怒目呵斥,楼烦吓死,手哆嗦地逃回军营。刘邦知道叫阵的人是项羽后,十分震惊。

项羽接近刘邦军营,与刘邦隔着水涧对话,刘邦数落项羽的几条罪状,项羽气急,扬言与刘邦决战,刘邦不肯,项羽令身边埋伏的弓弩手射刘邦,刘邦受伤,逃回成皋。


楚汉争霸 汉攻楚守

此时,韩信带兵,单独拿下河北,并击垮了赵、齐两国军队,将要击楚,项羽派龙且迎击韩信,龙且兵败,被杀,韩信趁机在齐地自立为王。项羽听说龙且兵败,很恐慌,派武涉游说韩信加入楚军攻汉,成着封王。韩信不从。

此时,彭越又袭楚,攻下梁地,再断绝楚军的粮道。

断粮是大事,项羽对海春侯曹咎等人说,守好成皋,不要交战,给他十五天时间,彻底平定梁地,杀掉彭越,就回来与将军会合,他便领军东去。

打外黄,几天没攻下,后来外黄投降了,项羽又想坑杀外黄成年男子,被外黄县令门客之子劝告,外黄被彭越压迫,才暂时投降彭越,等大王来解救,大王来了,却想坑杀百姓,那天下还有百姓想归降您吗?从这儿往东梁地其余十几城,百姓都很恐惧您,就都不会投降了。

项羽听了他的话,赦免了即将被杀的百姓,由此,外黄以东直至睢阳,百姓望风而降。

而成皋,汉军连续五六天骂阵,曹咎听后,受不了了,让士兵渡过汜水击汉军。楚军半渡,汉军突然出击,汉军大胜,入成皋,缴获项羽全部物资,而曹咎、司马欣在汜水上自刎而死。曹咎是故事开头的蕲县狱掾,司马欣是栎阳狱掾,两人曾对项梁有恩,项羽十分器重,但这时,他们重创了项羽,间接导致了项羽无力与刘邦持久作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物质,就没有持久作战的基础,项羽苦了!

在曹咎兵败时,项羽在睢阳,听到消息后,回军荥阳,解救钟离昧。此时的局势,已是汉攻楚守,汉军兵多粮足,项羽兵疲粮绝。

这时,刘邦派侯公去项羽处,游说项羽,平分天下,划鸿沟西归汉,鸿沟东归楚。项羽同意了,并归还了刘邦的妻子和父亲。项羽与刘邦讲和后,便解除了军事对峙,率军东去。

刘邦准备西归,张良、陈平劝说,楚国现在正是最弱之际,汉王也有天下诸侯归附,这时不灭楚,小心养虎为患。刘邦采纳了他们的建议。

汉五年,刘邦率军追项羽到阳夏,约韩信、彭越一起攻楚,但到了固陵,韩信、彭越还未来,汉军与楚军交战,打了败仗,部队进入营垒,固守。刘邦问张良,诸侯还不来攻楚是为什么?张良说,楚军马上失败,但是韩信、彭越还没有一块正式封地,不来会合也合情理,汉王要是与他们平分天下,他们一定马上来,汉王将陈县东到海边地区划给韩信,睢阳北到谷城地区划给彭越,他们各自为战,一定可以打败楚军。刘邦接受了他的意见,并派使者将分土事宜告诉韩信、彭越,他们立即回话,我们立刻出兵攻楚。

韩信从齐地出发,刘贾从寿春出发,两军会合,攻下城父,屠城,直达垓下。楚大司马周殷背叛楚国,屠了六县,调动九江士兵,随刘贾、彭越也来到垓下会集。诸侯军将项羽军围了几重。


乌江自刎

项羽筑营垒,固守垓下。这是“乌江自刎”的片段。高中也学过。汉军四面楚歌,项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从《史记》了解历史 项羽本纪(下) 垓下兵败乌江自刎 魂兮归来

楚汉战争 汉灭楚

后,深夜率八百壮士骑兵突围,天亮汉军发现这事,灌婴率五千骑兵追项羽。项羽渡淮水,发现骑兵只有一百多人,到阴陵迷路,问农夫,农夫欺骗他,将他指向沼泽中,汉军便追上了项羽。

项羽领军向东,到东城,只剩二十八骑,而追项羽的汉骑兵有几千人。

项羽觉得自己跑不掉,便引兵分四队攻击汉军,杀了几十上百人,自己队骑兵只死了两个。项羽再向东,想要东渡乌江,乌江亭长带着船等他,对他说,大王快上船,江东地广人多,足够大王称王,这里只有我一条船,汉军来了没船,追不上您。项羽不肯,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最后,将自己的乌骓马送给了亭长。

他令骑兵下马步行,用短兵器与汉军交战,又杀死了几百个汉军,自己也受了十多处伤,回头看见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认出是故人,知道刘邦以自己的人头做封赏,就做了个顺水人情给吕马童,自刎乌江。

项羽死后,楚地纷纷向汉投降,只有当初楚怀王封项羽鲁公时的鲁地不降,刘邦率军准备屠城,但他们看见项羽的人头后,最后也投降了。因此,刘邦用鲁公之礼,将项羽安葬在谷城(今山东泰安东平县旧县乡),为他举行葬礼,哭了一场,离开谷城。


从《史记》了解历史 项羽本纪(下) 垓下兵败乌江自刎 魂兮归来

项羽乌江自刎

而项羽的宗亲,刘邦都没杀,封项伯射阳侯。还有其他宗亲也被封为桃侯、平皋侯、玄武侯,并赐姓他们刘氏。

项羽的故事,至此也结束了。

我们先看看太史公的评价。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 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蠭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译文:太史公说:我听说周生曾经说过“舜的眼睛大概有两个瞳孔”,又听说项羽也是两个瞳孔。难道项羽是舜的后裔吗?否则为什么会那么迅速地兴起呢?秦朝政治腐败,陈涉率先发难,接着天下豪杰四起,互相争夺,不可胜数。但是项羽毫无凭借,发迹于民间,只用了三年时间,就率领五路诸侯将暴秦消灭,分割天下,封王建侯,自己颁布各种政令,自称“霸王”,地位虽然没有保持到最后,但是近古以来,从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事情。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想念楚地,放逐义帝在楚地自立为王,抱怨王侯将相背叛自己的时候,时局已经到了难以控制的危险时刻了。项羽夸耀自己的功勋,只凭借单枪匹马的智慧去逞强,不效仿古人的做法,认为所谓的霸王基业,需要用武力来经营天下。只用了五年时间,他亲手建立起的国家就覆灭了,他自己身死东城,却还没有觉悟,不进行自我谴责,这就是他的错了。项羽说“是上天要我灭亡,不是我打仗的过错”,这样的话岂不是太荒谬了吗?

太史公的评价分为三步,第一,项羽虽有楚国贵族的身份,但是项羽的成长是起于微末,贵族身份对他没发挥作用。一切的成果都是他自己争取的。第二,项羽后来回到楚地,自立为王,放逐义帝,又杀了,不智。第三,凭借武力建立霸业,用武力治理天下,不仿古人,愚蠢。第四,在死前还不觉悟,认为自己“天之亡我,非战之罪”,十分可笑。我很认同太史公的观点。


我的观点

对于项羽其人,他是复杂的,出身贵族,一直致力于恢复旧式分封国家,不了解时代形势,最终导致失败。

他是一个学习能力强的人,但是学习精神不专一,不踏实。但是以当时的社会水平,也算是有才之人,学文学武、兵法谋略都有涉猎。才能已中等之上。但是他的帝王心术,统治水平没人教他,这个天赋很重要。他太单纯,有些心软,做事犹豫。在他分封诸王前,有很多机会杀刘邦,他都顾念旧情,没杀,做帝王的,就得将一切可能的潜在敌人都扼杀在萌芽之中,他也没想到刘邦真的有能力夺他的天下。

可是他也有残暴一面,对友军善良,但是对百姓、敌人,不留一丝余地,屠城可以涨士气,但是滥杀,一丝不开心就屠,有些反人类,代表他的内心里,对人民不在乎,古时的人年龄偏低,活一个都难得,还一次遇抵抗,反王造一次反,就屠他的城,太不拿人命当回事儿了。

所以,项羽的统御术要修炼,仁政、德政思维欠缺,权谋心机没有,只可为将,不能称王。勇冠三军,权谋孤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