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哪些人才能被賞賜黃馬褂、花翎、紫禁城騎馬?

我們在影視劇中經常看到,皇帝賞賜大臣的時候會提到,賜黃馬褂,雙眼花翎,還有紫禁城騎馬,這些都是區別於實物性獎勵的榮耀性獎勵。有時候大臣的功勞很多,品級已經不能再升了,這時會賜予榮耀性的獎勵。有些人更看重榮耀性獎勵,比加官進爵還高興。

清代富商胡雪巖藉助與英國銀行的關係,幫助左宗棠先後五次從英國銀行貸款軍費1595萬兩銀子,解決了西征軍餉的難題。事後左宗棠為胡雪巖請功,朝廷就賜了胡雪巖一件黃馬褂。胡雪巖作為一個富商,金錢上的獎勵根本不需要,而一件黃馬褂是他一個在野商人幾乎不可能得到的。皇帝賞的沒壓力,被賞的人還開心。

在清朝哪些人才能被賞賜黃馬褂、花翎、紫禁城騎馬?

那麼究竟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得到這樣的榮耀性獎勵呢,先來說一說花翎

花翎又分單眼,雙眼,三眼,三眼最為尊貴;所謂“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的眼狀的圓,一個圓圈就算做一眼。花翎是清朝居高位的王公貴族特有的冠飾,擁有嚴格的等級劃分。皇室成員中的親王、貝勒、郡王等才有資格戴三眼花翎;宗室或是國公級別的親貴有資格戴雙眼花翎;五品以上的內大臣,或是上三旗出身的統領、參將,有資格帶單眼花翎。

在清朝哪些人才能被賞賜黃馬褂、花翎、紫禁城騎馬?

故此在清朝特別被人重視、嚮往。後來乾隆帝曾下明詔,不但上述親貴大臣可以戴用,如有顯赫軍功者也可以戴用。但是皇帝賜戴花翎還是非常審慎的,乾隆至清末被賜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恆、福康安、和琳、長齡、禧恩、李鴻章、徐桐七人,被賜雙眼花翎的約二十餘人,由於數量稀缺,更是讓人覺得是千古猶榮的光榮和恩寵。

在清朝哪些人才能被賞賜黃馬褂、花翎、紫禁城騎馬?

相比較之下,賜穿黃馬褂就比較多了。

馬褂是清朝很常見的服飾,衣短袖也短,方便騎馬射箭,故稱為馬褂。而黃色是古代皇帝的專用顏色,所以能穿到皇帝專用顏色的黃馬褂,也是極為尊貴榮耀的。

只有四類人才能穿黃馬褂,而且也不是隨時都能穿的,

第一種情況是,皇帝出門時,隨行的御前侍衛,御前大臣必須穿黃馬褂,統一服色,彰顯皇家的氣勢。這種黃馬褂稱之為“行職褂子”,沒有花紋及圖案。屬於職業裝,如果沒跟皇帝在一起的時候出行的時候是不能穿的。

在清朝哪些人才能被賞賜黃馬褂、花翎、紫禁城騎馬?

第二種情況是在皇帝行圍狩獵時,向皇帝進獻獵物的,或是在射箭比賽中射中五箭(漢官規定射中三箭)且官階較高的,都會得到御賜黃馬褂。這種黃馬褂稱之為“行圍褂子”,按規定只有在跟隨皇帝狩獵時才可以穿著。平時無故穿上屬於犯禁,是可以被治罪的。

在清朝哪些人才能被賞賜黃馬褂、花翎、紫禁城騎馬?

第三種情況是獎勵給有功勞的高級武將,或是統兵的文官。這種賞賜又稱

“武功褂子”,得賞的人可以在任何隆重的場合穿,彰顯自己的榮耀。這種才是電視劇裡常看到的“賜穿黃馬褂”。不過清初時,這種賞賜還不流行,嘉慶朝以前的史書很少有提到黃馬褂,可見電視劇中的內容並不符實。到了道光和咸豐以後,比較多,基本上參與剿滅太平天國運動的將領都賞賜了黃馬褂。後來賞黃馬褂越來越隨意,慈禧太后就曾賞賜一個給她開火車的司機一件黃馬褂。

在清朝哪些人才能被賞賜黃馬褂、花翎、紫禁城騎馬?

第四種情況是給特使、宣慰中外的官員。通常情況下,皇上特賜某官員黃馬褂的詔曰宣讀後,會附贈特賜黃馬褂的官員須騎馬繞紫禁城一週,這種威武而又莊嚴的儀式,在咸豐年間最為盛行。

在清朝哪些人才能被賞賜黃馬褂、花翎、紫禁城騎馬?

這裡引出了紫禁城騎馬,紫禁城騎馬最早是康熙皇帝為體恤一部分年高力衰的老臣,允許他們在紫禁城騎馬上朝。後來才變成一項特別的榮譽。穿著黃馬褂在紫禁城裡騎馬多威風,可以盡情享受別人羨慕的目光。

在清朝哪些人才能被賞賜黃馬褂、花翎、紫禁城騎馬?

既然是榮譽,大臣有功可以賞賜,有過也可以被剝奪。除了紫禁城騎馬這一項,很短暫儀式性活動剝奪不了,花翎和黃馬褂都可以被剝奪。

李鴻章由於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就被光緒皇帝,拔去三眼花翎,奪去黃馬褂。後來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時,又把三眼花翎和黃馬褂賞了回去。李鴻章在日本進行馬關條約談判,返回驛館時,被日本浪人行刺,血染黃馬褂。李鴻章在迷糊中還不忘叮囑屬下,將帶有血跡的黃馬褂保存好,不要洗掉血跡。還感慨道:“此血可以報國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