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早戀」怎麼辦,專家支招看一看

  • 原創丨版權:書報文摘(微信公眾號id:shubaowenzhai)
  •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有位女士和朋友去看電影時,發現會員卡里少了大幾十塊錢,非常納悶,就讓電影院的工作人員調取了監控。這一看不打緊,在監控裡看到自己12歲的兒子竟然帶著女同學去看了電影。

慶幸的是,這位女士沒有像其他父母一樣對孩子大吼大叫,她冷靜下來,推心置腹地和兒子做了溝通。

兒子剛開始不好意思,沒有承認,在媽媽的引導下,孩子承認了在談戀愛。如果這位媽媽一上來就粗暴地對待兒子,很難想象最後的結果會是怎樣。

楊瀾在一檔節目中表示:“早戀是一種朦朧的、單純的、相互的愛慕和欣賞而已,它油然而生,非常純潔。”

在很多父母的意識中,早戀不僅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會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甚至會形成不正確的價值觀。

作為父母,我們不能過度對待,這是在逼孩子走向極端,我們需要的是正確的引導。


不必過度緊張,正視孩子的早戀

前天下班時,在小區門口看到了一對正在撕扯吵架的母女。

媽媽緊緊扯著女兒的手,生氣地說:“我看你怎麼走?今晚我絕對不讓你出去,才五年級,書不好好讀,談什麼戀愛去?”

女兒憤怒大喊:“誰談戀愛啦?我沒有,你不要汙衊人!”

媽媽更加生氣了:“我汙衊你?你們兩個整天膩在一起,別以為我不知道。剛剛接了那個混小子的電話,你就跑出來了。不是談戀愛,幹啥去呢?”

女兒說:“我們約好一起去買書,怎麼就成談戀愛了?”

媽媽說:“小小年紀就早戀!今晚你哪也不能去,跟我回家!”最終,女兒扯不過媽媽,邊哭邊不情願地跟著媽媽往回走。

李玫瑾教授說:“面對孩子‘戀愛’,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肯定他們。否認孩子的感情,會讓孩子對自己的情感體驗、內心感受產生懷疑,對自己的情感判斷能力產生不信任感。”

一提起孩子早戀,很多父母怕自己的孩子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從而影響學業,同時,也會讓父母自己身心疲憊。

孩子「早戀」怎麼辦,專家支招看一看

正確引導和鼓勵

熱播劇《小歡喜》中的方一凡就有這樣一對父母。

發現兒子早戀苗頭後,害怕兒子做出衝動的事,方圓和文潔決定給兒子上一堂莊嚴而神聖的生理課。

其實,中國的父母是羞於談兩性關係的,尤其在孩子面前。但為了孩子,還是要硬著頭皮上。

方圓略顯尷尬地問兒子:“你知不知道,你是怎麼跑到你媽肚子裡去的?又是怎麼生出來的?”

方一凡一本正經地回答:“這還不簡單嗎,老師在生物課上講過,就說你們倆先結婚,結婚後發生性行為……”

方一凡對兩性知識侃侃而談,他的媽媽文潔顯得很不自在。

爸爸方圓對方一凡的直截了當也有點招架不住,就往重要問題上引導。

爸爸語重心長地說:

“你現在是十八歲的男子漢了,一個男人最重要的是,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尤其是男女之事,不能像打噴嚏那樣,憋不住就打出來了,那樣不行。”

當父母真誠和孩子交流後,給出建議並提醒,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深刻明白,事情的嚴重性,遇到類似問題也會謹慎處理。

歌德在《少年維特的煩惱》書裡面提到,“哪個少年不鍾情,哪個少女不懷春。”

在早戀猛如虎的傳聞中,很多令父母擔憂的事也時有發生,關於對孩子的啟蒙教育和自身的保護措施,就顯得尤為重要。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往往越強調越深化,越刺激越反彈。當孩子有了喜歡的人,父母粗暴干涉,不如正確引導。

1.互相欣賞

在《少年說》中,有位高二的女生向一位帥氣的學長“告白”。

女生坦言:自己從高一剛進來時,就聽過學長的傳說。羽毛球打得很好,且成績優異。並表示,自己默默的把學長當成了一個學習目標,要更加努力,才能接近學長一點點!

想想看,喜歡的人能促使自己進步,在人生當中,確實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學長還有半年就要高考了。女生希望學長能考入理想的學校,並希望學長在回憶起高中時代時,不會有遺憾。

在臺下默默聽演講的學長,被感動得熱淚盈眶。

“前程似錦,未來可期,我也會不斷努力,總有一天,我會優秀到讓你來認識我!”女孩大聲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

同學們用熱烈的掌聲為這位有勇氣的女生鼓勁加油。

學長大聲說,自己以前也是一個比較自卑的人,但要想自己變得優秀,一定要加油幹,自己現在的一切也都是拼出來的。

學長最後還對女生做了一個承諾,希望自己在大學以後,再回到一中的新校園。看到月考紅榜上,要有女生的名字,並且還要靠前!

這是一個又帥又有思想的學長,他希望女生能夠不斷進步,向著目標努力,這樣女孩在未來也不會留有遺憾。

對情竇初開的孩子來說,在青春期喜歡一個自己欣賞的異性,是一個很正常的心理發育過程。互相欣賞,能夠促使兩個人共同向著目標前進。

2.永遠做孩子的靠山

演員馬伊琍在一次做節目時說,高中時她的父親被老師叫到學校。

老師告訴父親:你女兒跟多個男生早戀。父親問:“能不能寫下男生的名字。”老師只寫下一個名字。父親又問老師:“還有呢?不是多個嗎?”老師一臉不快。

而父親卻告訴老師:“我相信我的女兒,我還是找校長說吧。”

馬伊琍後來說:“我暗下決心,提醒自己要做得更自覺,可以讓父母更信任我。”是這份信任讓她擁有了安全感和做更好的自己的底氣。

心理學研究者Scanlan說:“從某種意義上說,青少年的戀愛關係是成年人親密關係的訓練場所,提供了一個學習如何管理強烈情緒、協商衝突、溝通需求和回應伴侶的最佳時機”。

聰明的父母會解讀孩子的行為,理解他喜歡一個人的心情,更能讓他在信任父母的同時學會愛和尊重。

孩子「早戀」怎麼辦,專家支招看一看

告訴孩子,有愛的能力才會遇到美好的愛情

有一位在德國居住的中國媽媽遇到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她的女兒欣欣上二年級了,有一天,她告訴媽媽,她的好朋友安娜交男朋友了。

當時,媽媽非常吃驚。

欣欣一臉不屑地告訴媽媽,他們班很多女生都有男朋友。

聽到欣欣的話,媽媽頓時非常緊張地詢問女兒有沒有男朋友。

欣欣悶悶不樂地回答說,有些同學認為她不太活波,可能沒有人喜歡自己。

在很多父母看來,孩子早戀是非常不齒的事,在德國,小孩子談戀愛卻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在他們看來,孩子談戀愛並不是一件壞事,這表示孩子有魅力,能夠和別人正常交往。愛和被愛都是一種能力,而這種能力只有在與人交往中才得以發展。

據老師講,後來託尼和安娜出現了矛盾,安娜回家需要冷靜幾天。託尼則不肯離開安娜,哭得很傷心。

託尼的媽媽告訴兒子,安娜是一個很好的女孩子,能夠娶到她是你的福氣。

不過,託尼現在一無所有,怎麼能夠給安娜幸福呢?

要和她結婚,起碼要有個房子,還要有車子、結婚禮服、戒指和安娜的婚紗,而這一切都需要很多錢,但你現在連自己的玩具都是我們買給你的,你要怎麼娶安娜呢?

託尼聽後,二話不說,回到學校裡好好學習。

情感萌芽是孩子必經的成長過程。

我們不要對孩子談“情”色變,更不能動不動就扣上“早戀”的帽子,只知道批評、呵斥、打罵。

著名心理專家王高華教授曾說:“不要怕孩子‘早戀’,培養他們愛的能力對其成長十分重要。”

面對情竇初開的孩子,我們身為父母,如果能理解孩子,在他對異性產生好感的萌芽之時,給予正確的引導,而不是暴力阻止。

這樣他既能在愛請的體驗裡感覺到生活的美好,又能學會如何去愛人,擔負起自己的責任。他們的青春一定會綻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作者簡介:一鳴,用一個個字溫暖你我他,一個熱愛文字的寶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