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最后的日记

从1912年5月至北京到1936年10月去世,鲁迅先生坚持记了25年日记,除了1922年日记佚失和1932年2月因“一.二八”事件爆发失记五天之外,其余时间鲁迅先生可谓每天坚持不懈,哪怕只是简单地记个“晴”。

鲁迅最后的日记

直到1936年6月,已发烧近二十天的鲁迅,记完这月四日的日记之后,就停止了记录。当天,“午后须藤先生来注射。”直到六月三十日,他才补记短短的一段话,以作说明:

五日 晴。……自此之后,日渐委顿,终至艰于起坐,遂不复记。其间一时颇虞奄忽,但竟渐愈,稍能坐立诵读,至今则可略作数十字矣。但日记是否以明日始,则近颇懒散,未能定也。六月三十日下午大热时志。

鲁迅在这里解释了中断日记的原因:病情加重,去鬼门关走了一趟,还好身体慢慢恢复,已稍能读写。可见这事还是让他有些耿耿于怀。看起来,中断一个坚持了25年的习惯,就有些过意不去。他又说,是否明天开始恢复记日记,还不好说。此时的他,身体状况当还只是稍有恢复,他自己心里应当还没有底精力能逐渐复原。

鲁迅最后的日记


话虽这么说,从七月一日起,鲁迅先生又开始记日记,直至去世。病中仍如此坚持,可见他对记日记的执念。而从七月一日起,他的医生须藤的名字便在他的日记更频繁地出现,“须藤先生来注射”已是他每天日记的固定内容。而此时,所有人都以为在医生的诊治下,他已转危为安,将逐步复原健康。

1936年10月17日,他去拜访了正在翻译《鲁迅杂感选集》的鹿地亘正,归途受凉,再次发病。次日,他仍坚持记日记:

十八日 星期。


哪怕只是寥寥几字,发愿做的事,只要有丝毫可能,就不能中断,这就是鲁迅战斗不息的精神。次日上午5时25分,鲁迅先生于上海逝世,10月18日的日记成为他最后的绝唱,犹如为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一生一个沉默而有力的注解。

鲁迅最后的日记

-全文完-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以任何形式转载文字内容和图表。若需转载,请先联系获得许可。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