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養大的孩子,卻成了個“白眼狼”?其實是因為父母沒分清界限

親子關係到底是怎麼相處才正確?

那當然是父母疼愛孩子,孩子尊敬父母。

在現實生活中,父母疼愛孩子的場景比比皆是,但是孩子尊重父母的情況卻不盡然。

在一所學校裡,老師沒收了一個孩子的手機,然後把孩子的家長叫到了學校裡。誰知家長不但不批評孩子,還向老師求情要回他的手機,老師對他的教育方式真是吃驚。沒想到家長卻說:“在我們家裡,家長都是把孩子當作朋友的,所以凡事商量,非常和諧。”

辛苦養大的孩子,卻成了個“白眼狼”?其實是因為父母沒分清界限


“是真的和諧嗎?”

家長並沒有說實話。

其實,這位家長一把屎一把尿養大的孩子,最後卻成了“白眼狼”,對父母毫無尊重可言。在家裡都是用命令的語氣,讓家長做這個做那個,如果不如他的意,他甚至還敢對父母進行打罵。

這樣的惡果並不是幾天就能形成的,是因為孩子小時候家長教育不當,在漫長的日子裡積累起來的。

這位家長所做的,是因為沒有分清楚父母和孩子的界限。父母不是不能和孩子做朋友,但必須是建立在規則之上。家長是孩子的朋友,是尊重孩子的心理和行為,並不是把自己拉低了一個段位,成了孩子的附屬品。

辛苦養大的孩子,卻成了個“白眼狼”?其實是因為父母沒分清界限


孩子對家長的要求就是說到的,家長就得做到。比如說下午吃西瓜,晚餐時桌子上就得必須見到。在這樣的一種教育氛圍下,只會讓孩子無法無天,大了以後家長也管不了了,屆時家長也會傷心難過,養了一個白眼狼,對孩子也沒有好處。

在家裡沒有規矩、不守規則,到了學校或是工作崗位,也是目無尊長,發展的前途會很受限。

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尊嚴也是自己建立起來的,要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權威,是不容孩子踐踏的。

辛苦養大的孩子,卻成了個“白眼狼”?其實是因為父母沒分清界限


首先,從小要給孩子樹立規矩,家裡是有規矩可言的。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句話很有道理。

小明在家裡很受爺爺奶奶的寵愛,吃飯非常的費勁,東跑西顛才行。媽媽給他立了一個規矩,必須得在飯桌上吃飯,如果不這樣,過了飯點,就沒有他的了。開始,小明並不在意,沒想到媽媽說到做到,餓了兩回,就把他這個壞習慣改過來。

辛苦養大的孩子,卻成了個“白眼狼”?其實是因為父母沒分清界限


讓孩子從小就遵守規則辦事,他長大了才能遵紀守法。

想贏得孩子的尊重,家長必須得擔當起父母的職責來,盡到做父母的義務。有的家長對孩子根本就不關心,基本就是把孩子丟給爺爺奶奶。不知道孩子的心裡想的是什麼,甚至常常的打罵他,孩子很難從父母這裡得到溫暖,對父母只有怨恨,何談尊重可言?

一個受孩子尊重的家長,一定是做了孩子的好榜樣。這家長未必就是成功人士,甚至貧寒一生,卻得到了子女的尊重,都非常的孝順。一個做民工的父親,在艱難的生活之下,盡心的養育孩子。

雖然在外,卻常常和孩子視頻,知道孩子的每個心思。這位父親還好學上進,一直堅持練書法,都在身體力行給孩子作出了生活的榜樣。孩子也很刻苦、懂事,這才是真正的和孩子做朋友也不失去父母的尊嚴。


分享到:


相關文章: